古代通譯南方、西方少數民族語言的譯官。也指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 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相關詞條
-
鞮譯象寄
鞮譯象寄 1.《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 後因以"鞮譯象寄"借指四方少數民族。
-
鞮
基本字義: 1.用獸皮製的鞋:“一春當費~二緉。” 2.〔~鞻(lóu)氏〕中國周代樂官名,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 3.古代釋譯官:“光景所照,~象必通。”
詳細字義 音韻參考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
鞮譯
鞮譯,漢語辭彙。 拼音:dī yì。 原為古代把西方、北方地區少數民族語言譯成漢語的譯官,後亦指歌詞已譯成漢語的少數民族的樂曲。引申指少數民族的語言或外...
詞語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 -
狄鞮
狄鞮,是指古代翻譯西方民族語言的人,或者古地名。
-
譯鞮
《遼史·陳昭袞傳》:“工譯鞮,勇而善射。 《舊唐書·韋處厚傳》:“及 ”參閱《通典·職官十五》。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 -
寄鞮
寄鞮,古時指能通傳東方與西方之語的翻譯官。後泛指翻譯。
-
鞮革
其家在教坊內,謂之內人家,四季給米。 得幸者,謂之十家。 《應州寶宮寺大殿》詩:“七重寶樹圍金界,十色雯華擁畫梁。
詞語信息 詞語解釋 -
象胥
周禮官名。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員。亦用以指翻譯人員。
-
寄象
寄象是漢語詞語,拼音jì xiàng,意思是寄託物象。
解釋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