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斑海葵魚

鞍斑海葵魚

鞍斑海葵魚(Amphiprion polymnus)俗名鞍背小丑,其本身體色艷麗以及與海葵共生之習性,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至索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鞍斑海葵魚鞍斑海葵魚

中文名:鞍斑海葵魚、鞍斑雙鋸魚

俗名:鞍背小丑 
學名:Amphiprionpolymnus
英文名:saddlebackanemonefish,Saddlebackclown,Saddlebackclownfish,White-tippedanemonefish,Brownsaddleclownfish
科名:Pomacentridae
科中文名:雀鯛科
同種異名:Amphiprionbifasciatusannamensis,Amphiprionintermedius,Amphiprionlaticlavius,Amphiprionpolynemus,Amphipriontrifasciatus,Anthiasbifasciatus,Coracinusunimaculata,Lutjanusjourdin"
模式種產地:Indies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2-30米
最大體長:13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9-2.2倍。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32-43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圓形,硬棘IX-X,軟條16-17;臀鰭硬棘II,軟條12-13;胸鰭鰭條16-18;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體一至呈橘紅色,各鰭淡色。頭部及軀幹部間具一白色窄垂直白色;體背由吻部沿背鰭基底延伸至尾柄另具一白窄帶。

分布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至索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國台灣南部有發現,但罕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底質為沙地之舄湖及含沙地之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30公尺。主要和生長在沙地的海葵行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Heteractiscrispa及Stoichactishaddoni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一夫一妻制。雜食性,以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漁業利用

本身體色艷麗以及與海葵共生之習性,使其成為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目前已能人工繁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