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三中

鞍山三中,始建於1951年,是一所有著55年歷史的學校,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學校現有5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00餘人。學校現有教職工203人,其中全國骨幹教師3人,省特級教師1人,鞍山市名師3人,鞍山市首席責任教師11人,高級教師66人,省、市級骨幹教師19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鞍山市第三中學始建於1951年,是一所有著55年歷史的學校,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學校現有5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00餘人。學校現有教職工203人,其中全國骨幹教師3人,省特級教師1人,鞍山市名師3人,鞍山市首席責任教師11人,高級教師66人,省、市級骨幹教師19人。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校區為高三教學區),占地面積56688㎡,生均占地27.31㎡。學校建有教學樓(2座)、綜合樓、實驗樓、體育館等建築, 建築面積為26682㎡,生均建築面積12.85㎡。學校擁有完備的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以及監控管理系統。
鞍山市第三中學以“憑教學質量辦名校,靠多元選擇辦特色校,以和諧發展社會滿意辦示範校”為辦學目標;以 “敬業、愛國、修身、康強”為校訓;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校辦學理念及辦學宗旨,逐步實現了“用創新理念,辦特色學校”的辦學模式,高考升學率連年穩定在95%以上,2004、2005連續兩年獲市教育局頒發的教學效益一等獎。2004年高考600分以上56人,超出指標31人,一本實走率45.22%,二本實走率46%,本科以上升學率96.33%,綜合升學率達97.25%。2005年在2004年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600分以上14人,名校7人,一本實走率達54.41%,位列鞍山市第一中學之後;二本以上實走率為92.91%,列鞍山四城區第一名,本科綜合升學率96.79%。2006年高考,在學苗特別差的情況下,取得了600分以上的人數為6人,名校16人,一本實走率36.02%,二本實走率43.94%,本科以上實走率88.14%。
學校先後被國務院授予“教育扶貧先進單位”,被國家考試委員會確定為“九五”重點課題研究單位和先進學校,被中國教育學會確定為“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體育基點校”,被國家教育部、教育學會評為“全國落實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現場研討會”優秀組織單位獎。並被命名為省藝術示範校、省圖書館工作示範校、省園丁創業先進單位、省校園藝術化工程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鞍山名校、市模範學校、市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市先進黨委等榮譽40餘項,受到省、市以上表彰的優秀教師達50餘人。
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
辦學目標: “辦名校、辦特色校、辦示範校,建一流隊伍、育一流人才”。進入省示範校行列後,將辦學目標進一步深化為“憑教學質量辦名校,靠多元選擇辦特色學校,為全面發展、社會滿意辦示範校”。
辦學宗旨: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勘稱一流的師資隊伍
教職工199人,其中省特級教師2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骨幹教師3人,鞍山市首席責任教師11人,高級教師63人。有全國教育獎獲得者、有省優秀教師、更有許多各級各類的先進教師。
令人欣慰的教學質量
該校高考綜合升學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2005年的高考中,該校1人被清華大學錄取,7人考入10所名校,600分以上14人。一本實走率達到54.41%,二本實走率38.5% ,二本以上實走率92.91%,成為鞍山四城區的第一名;本科綜合升學率96.79%。
設施完備的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主校、南校兩個校區,占地面積56688㎡,學校建有2座教學樓、綜合樓、實驗樓、體育館等建築,擁有完備的現教育教學設施。
鮮明的辦學特色
示 范:全國體育基點校、省藝術示範校、省圖書館示範校、省語言文字示範校。
特 色:南校區-高三特區;青海班、宏志班;超級女排、競技健美操隊、男籃;輪滑課、形體課。
文 化:藝術節、體育節、文化走廊。

歷史沿革

偽滿時期————————————中央國小
1945年———————————復興國小
1949年———————————永樂國小
1951年————成立鞍山市第三中學(國中,在一中、二中校舍上課)
1951年9月———遷入省榮軍學校校舍(現二高職院內)
1952年9月—————————遷入現校址
1958年———————————招收高中班
1961年———————————試行中學5年一貫制
1964年———————————郭沫若題寫校名
1978年———————————省重點高中
2004年———————————省示範性高中

學校領導

校長——沈慶斌
鞍山市第三中學校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會員,全國骨幹校長,鞍山市名校長。出生於1959年,1983年7月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數學系,1993年12月天津大學技術經濟系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2000年12月參加國家教育部全國高中骨幹校長高級研修班學習。2006年3月參加國家教育部省級重點高中校長研修班學習。
多年來,對黨的事業執著追求、勇於探索、敢於實踐的他,將“祝(助)你成功”作為他任三中校長的工作宗旨,以服務師生作為他做好工作的出發點,在祝師生獲得成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他將為三中(人)的成功提供條件、奠定基礎。以“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為辦學宗旨,將“憑教學質量辦名校,靠多元選擇辦特色校,以和諧發展社會滿意辦示範校”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確立了“用創新理念,辦特色學校”的辦學模式。
在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許多成績:
1985年5月被市教育局團委評為鞍山市青年教師教學能手;
1987年5月被市教委評為鞍山市中國小優秀班主任;
1988年9月被市教委評為鞍山市優秀青年教師;
1990年5月被團市委授予社會主義建設突擊手標兵;
1987年在市教委、市總工會教育改革和協作競賽活動中被評為教改積極分子;
1997年被市委、市政府、市軍分區授予“擁軍模範”;
2000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勞動模範;
2000年1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四批科技拔尖人才;
2001年8月被市教育局評為鞍山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先進工作者;
2005年9月被命名為鞍山市名校長。
在任三中校長期間學校曾獲得:
全國“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實驗學校
全國體育後備人才基點校通過驗收 國家教育部
遼寧省花園式單遼寧省“圖書館工作”示範校
遼寧省校園藝術化工程先進單位
鞍山市先進集體
鞍山市文明單位
鞍山名校
普通高中“辦學效益”一等獎
辦學水平評估AA級單位
鞍山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鞍山市衛生模範單位
鞍山市推廣國語示範校
鞍山市教師繼續教育示範校
鞍山市教育局先進黨委
鞍山市“大課間”活動先進集體
鞍山市中國小體、衛、藝、國防教育工作優秀單位
副校長——杜耐秋
杜耐秋
鞍山市第三中學副校長
1963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中文系,2001年結業於瀋陽師範學院教育管理系研究生課程班。
1997年被評為鞍山市中學高級教師。2003年被評聘為鞍山市首席責任教師,2004年被鞍山市教育局聘為鞍山市中國小聽評課專家。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張家昌
張家昌
鞍山市第三中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出生於1950年6月,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1973年5月畢業於營口師範學校,同年分配到鞍山市第三十八中學工作,曾任教師、團委副書記職務。1981年調入鞍山市教育局工作,曾在組織科、人事科(處)、紀委部門任主任科員、副處級調研員,副處級專職紀檢員等職務。1995年8月調入鞍山市第三中學工作至今。
曾先後獲得遼寧省畢業生分配工作先進個人、遼寧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個人、鞍山市編制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曾多次被評為鞍山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組工幹部等榮譽稱號。被市政府評為老幹部管理先進個人。撰寫的論文《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施科技興國戰略》在鞍山市紀念建黨8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評為優秀論文優秀獎。

組織機構

黨委書記:高明山
校 長:沈慶斌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家昌
副校長:杜耐秋 趙維秋 王友彥
工會主席:閆傑
副縣級調研員:王萍芳
辦公室主任:盧冰
教務科長、高二年部主任:李佰志
政教科長、高一年部主任:陳桂霞
總務科長:石曉強
教務副科長、高三年部主任:劉敏
教務副科長、高一年部副主任:張國欣
政教副科長、高三年部副主任:杜雪松
高二年部副主任:潘雷
電教副科長:蘇秋野
團委負責人:張浩

重要大事

代表性事件
1. 該校自1997年為回響支援西北建設的號召,招生第一屆化隆班以來,受到省市乃到國家領導的關愛,市委副書記張家成、遼寧省教委領導、青海省委、教育廳領導都曾到該校視察化隆班的情況。2002年5月國家教育司總督學柳斌在省教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慰問了該校“化隆班”的全體師生,對該校所做的大量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為該校題寫了“求真務實、育人興邦”。2002年11月,遼寧有線電視台“真情線上”節目組來校採訪化隆班,並製作了題目為《手拉手》的專題節目。為此,市教育局被國務院授予“扶貧工作先進單位”。
2. 2002年7月進行了教學樓改擴建工程,於9月2日投入使用,教學樓使用面積增加了2142平方米,教室及附屬室增加了22個房間。對原有5442平方米教學樓進行全面裝修,投資約達450萬元,大大解決了教室緊張的局面,同時也使該校的校容大為改觀。該校校園網建設與學校主樓的改擴建工程同時施工,並開通使用,建立了鞍山市第三中學校園網(對外)主頁。
3.2004年7月,學校建立南校區。根據學校的中遠期規劃和學校現實的需要,充分徵求大家的意見,學校決定用原樂群分校與第二十中學置換,以解決學校占地緊張、周圍沒有發展空間的問題。經過多次的協商,和緊張的施工,於9月1日,該校高三年級在重新裝修的南校區中開始了新的學期的工作和學習,這標誌著該校南擴的成功,該校舍成為鞍山市第三中學南校區。這使該校總體占地面積擴大到59376平,建築面積為26682平,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空間。
4.2002年12月,校長沈慶斌被選為市人大代表,並被選為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
5.2000年3月、5月,省、市民進領導先後到該校調研,當年該校民進支部被評為省先進支部。
對外交流活動
1. 2000年1月,韓國安山市東山高等學校校監李一信到個來訪,舉行了建立“姊妹學校”的草簽儀式。2000年5月,陳重校長率團回訪東山高,並正式簽署了兩校“姊妹學校“協定,同年,組織了首屆兩國學生夏令營活動,01年5月、02年11月,鄒麗傑、沈慶斌先後率團再度到韓國東山高等學校進行教育教學交流。
2. 2001年9月,該校國家級骨幹教師宋麗艷,由遼寧省教委派駐韓國京畿道任教一年,得到韓方的肯定。
3. 2000年5月,澳大利亞國際教育交流中心戴維先生、弗蘭克先生來該校,並簽署了兩校合作辦學意向書,同年經遼寧省教育廳批准與澳大利亞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合辦了“鞍山市第三中學中澳外語學校”。01年8月由杜耐秋科長帶領8名學生到澳大利亞,進行首屆赴澳夏令營,開始進行學生英語的境外短期培訓。02年1月,在沈校長的帶領下,又有5 位教師和6名學生,到澳大利亞參加為期15天的第二期英語夏令營活動。03年3月由周曉岩副校長帶領該校3名教師,到澳大利亞進行教育教學考察。
4. 2003年4月,該校教師侯桂芬、王立紅經雅斯考試合格,學校派2人到澳大利亞去進行半年的語言培訓。04年4月、11月,學校又分別派於春滿、劉桂娟到澳大利亞去進行半年的語言培訓。2003年9月,派徐素琴、曹輝兩位教師到英國進行為期1個月的語言培訓,為雙語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學子風采
1.鞍山市第三中學自建校以來,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三中的學子,稱得上是精英人物的不乏其人。50年代的畢業生萬寶瑞曾任中國農業部副部長,現任人大主任。60年代畢業生鍾敏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黨委書記兼任秘書長職務,多次陪同國家領導人出訪。60、70年代畢業生中還有一批成為鞍山市領軍人物,如:於景倫、於大春(曾受江總書記接見)、張黎明、蔡世光等。
2.進入8、90年代,該校86屆畢業生孫左玲在高考中奪得市理科狀元桂冠,被清華大學錄取;該校94屆畢業生劉煒莉以669分的成績獲鞍山地區理科第一名,被清華大學錄取。95屆畢業生趙冶虹奪得了市高考文科狀元的桂冠。98屆畢業生冀玉華在大學期間多次主持遼寧省大學生藝術節,並參加遼寧省優秀大學生報告團。2002年她以優異的成績參加了全國主持人大賽,進入決賽。在該校推行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該校大批學生成為了高素質的人才,毛磊、陳曦等都成為90年代優秀的大學生。98年該校學生金作鵬參加中央電視台的“三星智力快車”節目,獲周冠軍。2005年,該校王璐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6人考入全國十所名校,600分以上14人。
3.21世紀的三中學子,更展示出了勃勃生機,2002年趙陽同學被評為“鞍山市十佳大中學生”,2003年他又被評為“遼寧省優秀學生幹部”,金琳琳同學參加中央電視台的“三星智力快車”節目,又獲周第三名的好成績。2004年,該校學生又參加了遼寧電視台舉辦的“TG開金鎖”節目的錄製,欒薇在比賽中以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冠軍,並勇奪超薄電腦一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