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中國的通俗表征與主體建構: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考察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叢書名: 當代文學史研究叢書
平裝: 2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1188668, 7301188668
條形碼: 9787301188668
商品尺寸: 23 x 15.2 x 1.4 cm
商品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姚丹,福建福州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著作有《西南聯大歷史情境中的文學活動》等。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

內容簡介

《“革命中國”的通俗表征與主體建構:及其衍生文本考察》內容簡介:“革命中國”創造“無產階級文學(文化)”的實踐存在著兩種路徑。一種堅持對工人、農民出身的作家的著意培養;一種堅持用無產階級意識改造知識分子,使之創作合格的作品。《“革命中國”的通俗表征與主體建構》通過研究及其衍生文本的生成,呈現了這兩種路徑探索過程中的種種艱難與所能抵達的高度。

目錄

導言
一、“革命中國”的文學(文化)實踐
二、通俗·表征
第一章 將“記憶”改寫為“歷史”——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的寫作
第一節 “真實”與“虛構”
第二節 “農軍”作者的文化準備與“新人”想像
第二章 編輯齊力型塑“民族風格”——新中國文化領導權的一個側面
第一節 “農軍”能否思考“入學”問題
第二節 著力壓抑歐化追求
第三節 “文字清潔工”和“思想把關”
第三章 批評的權力
第一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成規審視下的“新英雄”
第二節 批評的效果:編輯對權威批評的服從
第三節 被引導和被構造的“讀者”
第四章 革命敘事的“民族化”、“文人化”詮釋——話劇《智取威虎山》劇情模式的確立
第一節 話劇的總體設計
第二節 “民族化”的探索
第三節 “文人化”的無產階級舞台形象
第五章 1950-1960年代初的改編
第一節 大躍進中的改編熱
第二節 “俠”風還是“匪”氣——電影《林海雪原》的改編
第六章 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創造“無產階級文學(文化)”的另一種實踐方式
第一節 江青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藝術追求
第二節 曖昧多樣的樣板戲接受史
第三節 樣板戲的意識內涵
第七章 歷史與商業的“雙刃劍”——電視劇《林海雪原》及其他
第一節 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
第二節 紀實小說《英雄楊子榮》
結語:“仇必仇到底”?
附錄一 小說《林海雪原》部分原稿及修改實錄
附錄二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所藏部分檔案摘錄
附錄三 八一電影製片廠所藏《林海雪原》部分檔案摘錄
附錄四 曲波訪談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