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面部移植術](/img/2/99a/nBnauM3XyETO4YTO1gDMyMDMzMTMwIjMyMDNwADMwAzMxAzL4A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面部移植全稱為異體臉部移植術,是一項依靠顯微外科發展起來的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是人體重建研究中最重要的單一領域。1999年,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外科醫生進行了美國第一例異體手移植手術,後來又被重複了20多次,使臉部移植在理論上成為可能。
面部移植術適用於因燒傷、創傷或先天缺陷帶來的臉部畸形患者,相對於整形手術造成的面部表情缺陷等缺點而言,面部移植術具有更完美的治療效果。
手術過程
在醫學實踐上,臉部移植要面臨巨大挑戰。手術應由幾支醫生團隊輪番上陣,可能要分幾個手術台進行:先從死者遺體上取下臉部:要包括表皮、皮下脂肪、神經和血管,但不取下肌肉組織。
接下來,醫生們要去除病人受損傷的臉部組織,然後把夾緊的血管和神經,接到患者的臉上。全過程可能需耗時15小時或更長。
術後的六個月內,患者做任何表情,因為神經癒合需要6個月時間。
病人必須終生服用多種抑制自身免疫系統的藥物以避免排異。這些藥價格高昂,一般每月需花費一千美元左右,而且未必能奏效。即便有效,免疫系統長期受抑制,導致病人感染致命病菌和癌症的風險也將會增大。
爭議
![土耳其面部移植者尤格爾·阿卡](/img/8/936/nBnauM3X2cTM5ADN3kDMyMDMzMTMwIjMyMDNwADMwAzMxAzL5A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很多醫學倫理學者認為,還有很多問題迄今沒有得到解答,特別是對這種並非為了挽救生命、只是改善生命的手術來說。例如如果發生新臉排異,病人將如何對付;如果接受者真的變得與捐獻者外貌相像,這對雙方家人來說,又會帶來何種心理後果等問題。
對此,紐約加瑞森黑斯廷斯生物倫理學研究中心的學者凱倫·馬斯克指出:臉部移植這個構想還需要進行更多評估。他們所掌握的事實要么無法量化,要么風險明顯大於得益。人們總以為,新治法一定可以治好自己,生活將重新變得正常起來,但現實情況通常並非如此。
芬蘭面部移植術專家謝苗諾夫大夫則不同意不能讓毀容病人自已決定是否接受手術風險的看法,她質疑:“正常人怎么能去替燒傷病人作出決定,並斷言:‘這對你不合適’?”
病例
2012年2月,土耳其的19歲青年尤格爾·阿卡在安塔利亞的阿克丹尼斯大學醫學院接受面部移植手術後兩周長出了鬍子,成為土耳其第一例面部移植患者。阿卡在出生40天的時候,因為房子失火毀容。移植手術中,醫生成功將一名45歲的捐獻者捐獻的面部組織移植給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