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目 錄序一…………………………………………………………………………張琢
序二…………………………………………………………………………谷迎春
導言
上篇:發展理論的發展
第一章:發展社會學的理論淵源
一、 18世紀的預言家
二、 19世紀的奠基人
第二章:發展社會學的古典理論
一、 引言
二、 杜爾凱姆
三、 韋伯
第三章:當代進化理論
一、 非西方社會與“現代化理論”
二、 帕森斯的“新進化論”
三、 文化進化論
下篇:馬克思主義與發展理論
第四章: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發展
一、 引言
二、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觀
三、 關於“跳躍卡夫丁峽谷”
第五章:馬克思主義與“關於不發達的理論”
一、“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
二、“不發達”的發展
三、“依附”與“不平等交換”
四、 世界體系論
第六章:馬克思與東方社會理論
一、“亞細亞的所有制形式”
二、國家和階級
三、東方社會停滯之謎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導 言
20世紀,社會發展研究的焦點集中反映在占世界人口絕大部分的非西方社發展問題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不發達狀況以及這些地區絕大多數人民的貧困落後,已成為對人類文明事業的巨大挑戰。特別是二次大戰以來,眾多民族國家掙脫殖民統治枷鎖獲得了獨立。但由此起步的社會經濟發展卻極其困難。這些國家為了尋求發展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但與在戰後和平時期獲得高速發展的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差距卻反而越來越大。
“發展社會學”——旨在探討非西方社會發展問題的一門專門學科——最初產生於歐美。在西方社會學中,社會變遷理論一開始就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不過在西方社會學中,社會變遷理論的現實基礎是16世紀以來歐洲社會的歷史過程。而以往的社會學家對非西方社會的具體歷史又知之甚少。因此,發展社會學的主題就局限在把古典變遷理論所描述的歐洲工業化過程移用到非西方社會今後的發展上去。一度極為盛行的“比較研究”就是探討那些為西方已開發國家所持有而為非西方社會所欠缺的各種“變數”,並將其作為推動非西方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輸入不發達地區。
傳統的發展社會學理論的主要錯誤在於它把一切社會發展都絕對模式化了。因而至多也只能被視為對西歐工業化經驗的概括。顯然,當代非西方不已開發國家面臨的時代條件完全不同於西歐工業化時代。18、19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剛剛從西歐產生,世界經濟結構才開始形成。而當今資本主義制度已構成一個完整的世界體系,不已開發國家在其中所處的位置及其面臨的不利條件是任何一個已已開發國家都未曾經歷過的。再者,一切社會發展都必然是在其自身基礎上的發展。非西方社會大都有其各自獨特的歷史和傳統。歐美社會的各種特有“變數”也是它們自己的歷史發展的產物。因而這些“變數”的動力作用都只能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得以發揮。能否將其移用於非西方社會,這完全取決於對這些社會的歷史及現狀進行具體研究後得出的具體結論,而不取決於理論家的熱情及理論本身的固執。
在社會發展理論中,馬克思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但是長期以來,馬克思對西歐社會歷史所作的概括和抽象被看成是一切社會發展都必須與之適應的唯一“模式”,因而被一些人批評為“歐洲中心主義”。甚至“依附理論”也沒能正確地區別馬克思本人的思想與後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依附理論”之所以被視為“馬克思主義”,我認為,主要是由於這個理論中包含了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一些觀點。因此,儘管這個理論帶有很大片面性,但是它從資本主義全球擴張的歷史背景出發,揭示了“發達”與“不發達”之間剝削與被剝削、掠奪與被掠奪的歷史聯繫,從而結束了“西方現代化理論”一統天下的局面。隨後繼起的“世界體系理論”是對“依附論”的繼承和發展。與早期“依附論”者相比較,伊曼紐爾.沃勒斯坦在所創立的“世界體系理論”中更詳細地闡述了他對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獨特理解。
對於馬克思來說,“世界歷史”進程開端於資本主義大生產以及建立在普遍交往基礎上的世界市場。這一歷史進程無情地席捲了一切乃至最落後的民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把非西方社會不發達的原因僅僅歸結為資本主義全球擴張。馬克思十分清楚地意識到,那些被資本主義奴役的非西方社會之所以落後的內在原因應從這些社會自身的歷史和現狀中去尋找。“亞西亞生產方式”理論正是他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具體研究東方社會的一個嘗試。如果說“依附論”和“世界體系論”都只揭示了非西方社會發展的外部障礙而沒能為消除這種障礙提供可行的方案,那么,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則為非西方社會從自身變革入手去探索發展道路指出了方向。當然,這種變革決不是去適應”模式”,而是根據各國的具體情況和“世界歷史”進程,審時度勢,指定並實施一系列適應變化著的形式的具體發展方案。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談“發展社會學”。包括它的理論淵源(第一章)、古典理論(第二章)和當代理論(第三章)。與一般談論理論發展史不同,在該篇中主要揭示的是當代發展社會學如何把那些概括西方工業化歷史的理論變成了為所有非西方社會制定的“現代化模式”。下篇論述馬克思學說與各種非西方社會發展理論的複雜關係。在第四章中,筆者力圖恢復馬克思“世界歷史”的本來面目。因為這一思想至今仍被許多人指責為“黑格爾影響的殘餘”。這實際反映了某些“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社會發展學說的一個關鍵性的誤解。第五章討論馬克思學說對“不發達理論”的影響。第六章討論“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以及該理論在當代東方社會理論中的實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