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模式與中國道路

僑鄉模式與中國道路

《僑鄉模式與中國道路》從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出發,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置於世界歷史的整體框架內,研究僑鄉社會在世界歷史中的現代化進程,同時,通過僑鄉社會對世界歷史形勢所作出的回應和展現形式,探討中國在未來現代化進程中應選擇的方式。最後,在這個理論架構下,通過關注全球格局的現代性擴張和移民全球化趨勢,探討後發展國家應對挑戰和重構自我主體性的差異與變化,建構全球化語境下非西方國家現代化之路。

基本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
導言 僑鄉社會在世界歷史中的現代化進程
第一章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
第一節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提出
一 資本主義大工業開創了世界歷史
二 民族的地域的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
三 世界歷史進程的二重性
第二節 馬克思關於非西方社會發展的基本思想
一 馬克思關於俄國社會發展的“跨越論”思想
二 列寧“迂迴過渡”思想對馬克思“跨越論”的發展
第三節 馬克思關於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思想
第二章 世界歷史與僑鄉社會的形成
第一節 外部動力:世界歷史與近代國際移民潮
一 苦力貿易:中國走進世界歷史的代價
二 世界歷史的“反動”:排華運動
第二節 內部動力:近代華僑政策和地方文化
一 從封閉到開放:中國近代華僑政策嬗變
二 地方文化對僑鄉社會的型塑功能
第三章 僑鄉社會的早期現代化特徵
第一節 僑鄉社會結構的特點
一 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
二 社會群體結構的變化
第二節 僑鄉商業社會的發展
一 商業資本與環南中國海經濟圈的形成
二 僑資僑匯:型塑商業社會的外源性動力
第三節 嶺南文化的僑鄉品質
一 精英文化對嶺南文化的建構
二 華僑文化對嶺南文化的建構
第四章 僑鄉社會的現代化模式
第一節 西方語境下的中國發展模式
一 現代化理論的幾個發展階段
二 中國發展模式的西方語境
第二節 僑鄉社會與獨特機遇
一 獨特機遇論與對外開放路徑
二 廣東特色與跨越式發展
第三節 傳統與現代:僑鄉社會形態演變
一 傳統僑鄉的現代轉型
二 新興僑鄉的非本土化建構
三 走向聚合:僑鄉發展模式之變
第四節 僑力:作為生產力的現代化動力
一 環球華商社會結構的特點
二 僑動力:型塑僑鄉發展模式的第二力量
第五節 華僑文化:中國“軟實力”
一 華僑文化的特質和當代價值
二 華僑華人: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黏合劑
第五章 移民全球化與僑鄉社會現代化的新發展
第一節 關於全球化的爭論
第二節 全球與地方的矛盾:移民的全球化境遇
一 西方國家的政策拉力與移民流
二 移民的全球化困境與移民威脅論的興起
第三節 僑鄉社會現代化的新發展
一 海外移民與僑務戰略
二 移民與發展:僑鄉社會的全球化策略
結語 僑鄉模式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驗證和發展
超越與不可超越:現代化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僑鄉模式:既非“西方化”,也非“東方化”
參考文獻
後記
……

作者簡介

沈衛紅,女,浙江杭州人,1968年5月出生。哲學博士,師從葉汝賢教授。1993年從中山大學哲學系畢業,分配到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工作至今。工作之餘始終堅持學習,關注僑務理論、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僑鄉發展模式等領域的研究,並發表有《鄧小平的“獨特機遇論”與僑鄉社會的現代化模式》等多篇學術論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