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王曉凌 著
出 版 社: 學林出版社
ISBN: 9787807307433
出版時間: 2009-02-01
版 次: 1
頁 數: 214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語言文字>語言學
內容簡介
《非現實語義研究》是在我的博士論文《論非現實語義範疇》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在讀博士的這幾年裡,我對情態動詞、情態語義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發現情態語義系統遠遠不止情態動詞這一範疇所能涵蓋,對漢語語義系統的研究,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更高的層次來進行。《非現實語義研究》把整個漢語的事件分成現實的與非現實的兩大範疇,而所謂的語法規則都是在現實範疇中作用的,在非現實範疇中則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例外。 《非現實語義研究》《非現實語義研究》共分十章: 第一章對現實與非現實的定義作了闡述,“現實”指那些已經發生了的以及正在發生當中的情境,說話人與聽話人都能從命題中得知該事件的已發生性。而“非現實”指那些尚未發生或不能被肯定能否發生的情境,說話人沒有、也不準備提供證據來證明該命題的已發生性。從外延上說,它包括了除了現實命題之外所有的情境。現實與非現實都是以事件為基礎的。書中也對非現實與非事實這兩個概念作了區分,兩者雖有重合之處,但後者是邏輯語義學的概念,涉及到語言與現實世界真實性對應的問題。 第二章對現實與非現實的區分從時間、句類、情態三個角度作了描述。從時間角度看,時相、時體對現實/非現實的區分作用較小,而絕對時間對現實事件與非現實事件的區分關係重大,將來與非現實、非將來與現實的對應是默認的對應,而非將來與非現實在合適的條件下也可能存在對應關係。從句類角度看,疑問、感嘆、祈使與非現實的對應是默認的狀況,現實與非現實的區分只在陳述句中存在。從情態的角度看,擁有認識情態標記的句子都是非現實的,而不擁有認識情態標記的句子,也有可能一部分是非現實的,這還需要與事件的時間等因素結合來進行共同判斷。 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漢語中將來事件的語義特點及其與情態的關係。漢語中雖然沒有時制範疇,但並非沒有絕對時間,將來事件的基本語義特徵是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其與情態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聯繫,漢語的將來事件大多通過情態成分來表達。 第四章討論了虛擬與非現實語義的關係,虛擬范疇在英、德、法、西班牙等印歐語言中是一個系統的語法範疇,有系統多樣的語法屈折形式來表現,而漢語的虛擬思維沒有那么系統的表現形式。書中以漢語條件句為例闡述了三種條件關係:現實條件,反事實條件與可能性條件,後二者實際可合併為非現實條件。書中還指出,虛擬語境所提供的非現實語義背景,能使許多正常情況下無法合理存在的語法現象也合法地出現。 第五章著重討論了謂頭成分對命題情態的重要作用。用來表達非現實的情態標記,以及能將一個現實命題轉化成非現實命題的情態標記如情態動詞、語氣副詞、心理動詞等都是處於謂頭位置上的。語法上的位置能壓制或改變事件的性質,其中語序的作用不可小覷。 第六章討論了否定與命題情態的關係,主要是否定對命題情態是否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以及漢語中兩大否定標記“不”與“沒”的分工。否定的作用範圍是小句,而不僅僅是動詞詞組;否定不屬於情態範疇,不會改變原命題的性質,其相對應的肯定命題若為現實句,則否定之後也為現實句;若為非現實句,則否定之後也為非現實。“不”與“沒”分別負責對非現實事件與現實事件的否定,它們是非現實命題與現實命題選擇的結果。 第七章對漢語慣常意義的定義、在語言學中的地位、慣常的語義特徵、表達形式、頻度差別等作了論述。慣常在語言學中處於騎牆(hybrid)的位置,既不完全屬於時、體範疇,也不完全屬於情態範疇。慣常擁有事件的重複性、時間上的延續性、發生的規律性這三個語義特徵。慣常的表達手段有辭彙、語法結構、預設及辭彙與語法結構的配合使用。慣常標記表達的頻度量值各各不同,但就頻度量來說,都是屬於中等量值以上的,零標記的慣常事件對頻度量值不同的標記有一定的選擇傾向。 第八章以“這”與“那”,“我”、“你”與“他”,“下來”與“下去”這三組詞為代表討論了物理空間上的近遠距是如何經由隱喻途徑對事件性質產生影響的。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總是由己及人,由近及遠;在表達事件虛化程度上,“那”比“這”高,“他”比“你”高,“下去”比“下來”高,總的一個趨勢就是,遠距的事物比近距的事物容易虛化,而虛化程度的高低與非現實程度的高低存在天然的正比聯繫。 第九章挑選了動詞重疊VV式作為分析對象。通過對“看看”、“問問”、“說說”這幾個高頻動作動詞的語料檢索統計發現,VV式傾向於表達非現實意義,其中,表達祈使意義的比例又非常地突出。但是,其中有四組因素對VV式事件的性質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它們就是肯定/否定,定指賓語/不定指賓語,現場/非現場,有描寫成分/無描寫成分。VV武一般是不能有否定式的,但非現實的語境能容許它這樣做。當VV式賓語是不定指時,其所在事件能表達非現實的意義,但反過來並不能推導出定指賓語一定表達現實意義。現場性是一個與祈使特徵緊密相連的特徵,W式的祈使句使用傾向使得其現場性特徵十分突出,這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看看三《非現實語義研究》”不可以說,而“看看這三《非現實語義研究》”卻可以說。謂語帶了描寫成分的就表達現實意義,而不帶描寫成分的才可能表達非現實意義。這四組因素都可能對W式的事件性質產生影響,但它們相互之間會產生壓制與反壓制,基本上,除了現場性以外,另外的三組因素都可能以辭彙的形式表現出來,那么,句法位置越靠左的成分壓制其他成分的能力就越強。而事件的現場性則是一個超句法的因素,需要在具體語境中作判斷。 第十章結語部分對《非現實語義研究》中與非現實相關的問題作了回顧,非現實作為一種語義範疇,具有跨語言的普遍性。文章最後也指出了《非現實語義研究》的不足之處,漢語的語氣詞也是表達情態的重要途徑之一,但《非現實語義研究》中由於時間精力所限,尚未涉及這方面的問題。 漢語對非現實語義的探討才剛剛起步,許多問題還在摸索階段。《非現實語義研究》的出版最重要的作用也許還是拋磚引玉,期待著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的面世。
相關詞條
-
語義網
語義網是對未來網路的一個構想,現在與Web 3.0這一概念結合在一起,作為3.0網路時代的特徵之一。簡單地說,語義網是一種智慧型網路,它不但能夠理解詞語和...
概念 基本特徵 區別 實現 現狀 -
句子語義與非指稱詞
《句子語義與非指稱詞》,作者是(俄羅斯)N.B.沙圖諾夫斯基著,薛恩奎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11年出版,描述的是本書從“自然語言邏輯分析”視角研究涉...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
《篇章語義整合的系統分析》
《篇章語義整合的系統分析》是2010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小成。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АВТОРЕФЕРАТ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
篇章語義整合的系統分析
《篇章語義整合的系統分析》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АВТОРЕФЕРАТ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圖書目錄 -
語義
語言所蘊含的意義就是語義(semantic)。簡單的說,符號是語言的載體。符號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被賦予含義的符號才能夠被使用,這時候語言就轉化為了信...
領域性特徵 主觀特徵 -
句子語義與非指稱詞:意義·交際域·語用
2.否定 1.動詞 1.存在的問題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 -
辭彙語義的動態模式
的俄羅斯科學院全俄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國家級研究項目“俄羅斯辭彙語義...。而這些參數本身也是動詞語義的重要構成要素。這種參數化的分析方法在實證研究中得...等級 第三節 語義要素化為現實:關注焦點從一個要素遷移到另一個要素...
-
非形式邏輯
非形式邏輯亦稱“非形式的邏輯”。泛指能夠用於分析、評估和改進出現於人際交流、廣告、政治辯論、法庭辯論以及報紙、電視、網際網路等大眾媒體之中的非形式推理和論...
定義 研究內容 興起 展望 -
靡非斯特
研究發現在對魔鬼靡非斯特形象進行挖掘時,更多的是運用辯證法思想對這一形象做出詮釋。而在另一方面,筆者試圖從魔鬼靡非斯特這個原型意象及其發展演變過程來分析...
摘要 引言 《浮士德》靡非斯特情節縮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