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非遺節
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四川省政府主辦,成都市政府、省文化廳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簡稱“非遺節”),5月23...
概況 背景 節日演出 發表《成都宣言》 特別關注 -
非物質文化
非物質文化是指那些非物質形態的、有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的東西,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精神文化。如少林武術,文化習俗、中華刺繡等。
非物質文化含義 獲得的榮譽 -
國際非遺博覽園
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文明之源,世界大觀之始,在其不斷發展與傳承的過程中,為人類提供著源遠流長的生命涵養。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於全球之先,開創...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國際非遺博覽園 非遺博覽園,讓非遺文化永不落幕 -
相城非遺館
相城非遺展示交易館是由蘇州市相城區政府主辦、相城區文體局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場館,也是蘇州市首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集互動展示、產品交易、宣傳教育、...
非遺館介紹 相關報導 館內展示 館址導航 -
非遺博覽會
為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融入當代、融入大眾、融入生活,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由文化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首...
宗旨目的 時間地點 指導支持 主辦單位 承辦單位 -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於2015年12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通過時間 發文字號 條例全文 修訂解讀 修改情況的報告 -
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術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
內容 國務院4級非遺保護體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特點 發展 -
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
2009年8月,國家文化部正式確立,成都將成為國際非遺文化節的永會址,國際非遺博覽園落戶成都,成為非遺文化節的永久載體,非遺生產性保護的永久平台。
前言 其它相關 -
《大運河申遺國學提案》
《大運河申遺國學提案》,講述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始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之鑿邗溝,至隋代建成以洛陽為中心,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長270...
【第一、“大運河申遺”國學輪廓。】 【第四、“大運河申遺綱要”附助概況。】 申遺工程 -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
內容 國務院4級非遺保護體系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特點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