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病毒病

非洲菊病毒病

非洲菊病毒病學名Tobacco rattle virus,由菸草脆裂病毒引起,屬於世界性病害。植株感病後,葉片出現褪綠斑駁、環斑、斑點,嚴重時葉片皺縮、發脆、變小,花朵小,畸形,導致植株矮縮,抑制生長。有些品種受害花形成碎色,畸形,花色暗淡等。

簡介

非洲菊非洲菊
非洲菊病毒病學名Tobaccorattlevirus,由菸草脆裂病毒引起,屬於世界性病害。植株感病後,葉片出現褪綠斑駁、環斑、斑點,嚴重時葉片皺縮、發脆、變小,花朵小,畸形,導致植株矮縮,抑制生長。有些品種受害花形成碎色,畸形,花色暗淡等。

為害症狀

染病株葉片上產生褪綠斑駁、環斑、斑點或葉片皺縮、發脆,嚴重的葉子變小,花朵小,畸形,花色不艷,植株矮縮發脆。因品種不同,受害花有的花瓣形成碎色,有的花色暗淡或花朵畸形。

發病特點

通過汁液和11種毛刺線蟲(Trichodorumsp.)及菟絲子傳毒,種子傳毒率很低。該病多發生在毛刺線蟲喜歡棲息的沙質土或泥炭土中。

病原菌形態特徵

病原為Tobaccorattlevirus.病毒粒體棒狀,常見有2-3種,長粒體大小176-192nm,短粒體
45-115nm,致死溫度80-85℃,體外保毒期20℃時為6個月以上。缺少蛋白質的不穩定株系致死溫度為60℃,稀釋終點0.01,20℃時保毒期為3小時。前者有侵染力,後者無,只有兩者同時存在才表現病毒的全部性狀。

防治方法:

1、整地選種。建立無毒種苗基地,深耕土地(30-40cm),施足基肥,灌好底墒,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肥、保墒,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選健康無病的植株栽培,適期合理定植。

2、成長管理。定植後1個月左右,非洲菊就進入旺盛生長期。光照過強時需適當遮蔭,溫度調為夜間14-16℃,白天18—25℃;合理施肥灌水,增強植株抵抗力;及時清除周邊菟絲子等雜草,減少病毒的傳播;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可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

3、花期管理。花蕾期噴施花朵壯蒂靈,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花期澆水採用滴灌,夏季要注意遮陽及通風降溫,冬季要注意保溫,避免晝夜溫差過大,噴施新高脂膜可抗凍保溫,以減少畸形花的產生。及時清除病葉、枯葉,拔出病株。

4、藥劑防治。注意防治蚜蟲等傳播蟲害,發現病株時,應及時按植保要求用針對性藥劑加新高脂膜進行防治。

病毒種類

簡介

危害菊花的病毒種類很多,已報導的有20餘種。中國初步鑑定出7種。不同的病毒在菊花上引起不同的症狀,有時不同品種的菊花感染同一種病毒,症狀也有差異。菊花在栽培中,往往會同時受到幾種病毒的複合侵染,症狀加重,出現開化
葉、斑駁、環斑、枯斑、畸形、矮化、黃化等複合症狀。由於品種、生長期和栽培環境的不同,有時有隱症現象,時而症狀表現明顯,裡面症狀消失。

菊花B病毒

菊花B病毒chrysanthemumBvirus(CVB):

菊花B病毒歸屬為香石竹潛隱病毒屬,患病菊花在菊花葉片上表現為輕型花葉症或不表現症狀,在菊花感病品種上,可以形成明顯的花葉症狀或壞死斑,嚴重感病的產生褐色枯斑。菊花B病毒由汁液、扦插條、桃蚜和馬鈴薯傳播,賞菊花上普遍發生,發病率60-65%。該病毒除危害菊花外,還危害野菊、金盞區、翠菊、瓜葉菊、花環菊、珍珠菊、蠟菊、百日草、矮牽牛等多種植物。

菊花矮化類病毒

菊花矮化類病毒chrysanthemumstuntvirus(CSVD):

菊花矮化類病毒歸屬為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屬。患病菊花子葉變小、畸形、植株矮花。一些品種出現碎色花。汁液傳播,嫁接用刀具可以傳播,菟絲子也可以傳播,少數能種傳。雲南省各菊花栽培基地及公園觀賞菊花上普遍發生,發病率為20-30%。

脈斑駁病

菊花葉片上出現脈紋狀黃色斑駁,使葉片失去應有的生機,呈萎靡不振狀、花朵小,有時不能開放。其病原為菊花脈斑駁病毒。該病毒主要通過汁液、嫁接以及菊長管蚜等進行傳播。除危害菊花外,也危害野菊和克利夫蘭煙。

植物病毒病

簡介

病毒是一類無細胞結構的極其微小的專性寄生物,必須用電鏡才能觀察到它的形態。植物病毒的形態多呈球形或桿狀。它不是一個細胞體,而是個微粒,稱為病毒粒體。這種粒體是核酸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的,核酸位於中心或中軸,蛋白質包圍在核酸外面。病毒用自我複製(利用寄主活細胞的各種原料)的方法進行繁殖。由病毒侵染花卉引起的病害稱為病毒病。病毒寄生於花卉活細胞組織內,隨同寄主的有機物質運輸擴散到寄主全株。寄生新陳代謝作用遭受其干擾,生長發育受損害,表現出花葉、畸形等症狀。病毒病害主要是通過剌吸式口器的昆蟲(如蚜蟲、葉蟬、粉虱等)傳播;也可通過嫁接、病株與健株接觸摩擦傳播;無性繁殖材料(接穗、塊莖、球莖、鱗莖、塊根及苗木等)的調運、交換、也是一條重要傳播途徑。病毒侵入的途徑主要是以上傳播媒介,在花卉植物上造成的微小傷口,將病毒帶入寄主細胞內引起發病的。由於絕大多數植物病毒離開寄主活細胞不久便失去活力,也就是說,寄主細胞一死,病毒也同歸於盡,因此田間越冬植物、無性繁殖器官以及冬眠的昆蟲是其主要越冬場所,也是來年發病的初侵染來源。

中國近況

近年來中國花卉病毒病害有日益擴大侵染範圍的趨勢,目前已上升到僅次於真菌病害的地位。這類病害為害重,難防治。病毒病在花卉上能為害水仙、蘭花、香石竹、大麗花、菊花、鬱金香、百合、非洲菊、牡丹、芍藥、鳶尾、風信子、唐菖蒲、美人蕉、翠菊、鳳仙花、矮牽牛、天竺葵、紫羅蘭、三色堇、一串紅等多種名花及常見花卉。

四種主要類型

花卉病毒病的症狀類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主要類型:

①變色(花葉、斑駁和碎色等);

②黃化或褪綠(全株或部分葉片變黃或呈淺綠色);

③斑點或條紋(壞死斑點、壞死條紋、壞死環、頂尖壞死或褪綠斑、褪綠條
紋);

④畸形(叢枝、線葉、卷葉、皺縮、矮化等),這些症狀中以變色類型最為普遍。

其他病原物

在這裡也簡要地介紹其他兩種病原物:

①類菌原體。是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一類寄生物。它們無細胞壁和細胞核,在質粒外包有一層單位膜,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球狀體。用二均分裂等方式繁殖。類菌原體寄生於植物的韌皮部篩細胞內,主要靠葉蟬類媒介昆蟲傳染。由類菌原體引起的花卉病害多數為系統侵染,症狀多為全株性的,以黃化、萎縮、叢枝、花器變型以及其他種種畸形為其特徵症狀,如翠菊黃化病、柑桔黃龍病、桑萎縮病、棗瘋病、泡桐叢枝病以及月季綠瓣病等均屬之。防治途徑大體與介體傳染的病毒病相似,還可以用四環素類的抗生素進行治療,有一定效果,但並不能根治,時間久了又會復發。

②類病毒。為至今發現的一類個體最小的植物病原物,它類似病毒而又不是病毒,它比病毒更小、更簡單。它是低分子的核糖核酸組成,無蛋白質外殼,因而也無定形,但它能在寄主細胞內以複製方式進行增殖。它能引起寄主表現出特殊的症狀,如植株矮化、葉變小或畸形,葉變色或產生斑點,褪綠斑駁等。菊花矮化病、菊花褪綠斑駁病、柑桔裂皮病等均系類病毒侵染引起的。類病毒主要通過摩擦、嫁接等接觸傳染,無性繁殖材料均可傳帶類病毒,防治途徑主要是避免傳染,培育無毒苗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