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廣泛進行計畫免疫接種之前,麻疹每2-3年流行一次,其間伴有地區性小流行。現在,暴發常見於以前接受過疫苗的十幾歲的少年和青年及未接受過疫苗的學齡前兒童。母親患過麻疹的嬰兒,從母體獲得的被動免疫差不多能維持一年,一年後易感性增高。患一次麻疹後能產生終生免疫。
麻疹病毒活疫苗能提供持久的免疫。這種疫苗產生輕的或不明顯的非傳染性感染,其抗體反應與自然感染者相似。接種疫苗後5-12日內發熱達38℃以上,並接著出現皮疹的被接種者,不到5%。中樞神經系統反應極為少見。治療是對症性的。繼發性細菌性併發症需要使用適當抗菌藥物。維生素A能降低營養不良的麻疹病人的發病率及病死率。血清免疫球蛋白對腦炎無效;只能依靠對症處理。
臨床表現
非典型麻疹綜合徵可能突然發病,伴有高熱,中毒症狀,頭痛,腹痛和咳嗽。1-2日後可能出現皮疹。皮疹常常開始於四肢並呈斑丘疹,水泡樣,蕁麻疹樣或紫癜樣。可能發生手,足水腫;常見肺炎和肺門淋巴結腫大,肺部小結狀密度增生變化可能持續12周或更長。非典型麻疹的鑑別診斷類似於典型的麻疹,不過有時多形性皮疹和嚴重的全身症狀可提示洛基山斑疹熱,鉤端螺旋體病,出血性水痘或腦膜炎球菌感染。其他鑑別診斷包括一些細菌或病毒性肺炎,膠原-血管性疾病。例如少年型類風濕關節炎和川崎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有接觸麻疹的病史和接受過病毒死疫苗免疫史提示非典型性麻疹,但要確診,需要作病毒分離和/或血清學檢查。
本症系指接種過麻疹疫苗若干年後,血中抗體水平下降,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而引起的一種特殊表現,多發生於10~24歲年輕人,冬春季節散發,無傳染性。
症狀
突然起病,高熱、頭痛、腹痛及肌肉痛,但無咳嗽、流涕或結膜炎現象。在發病後48~72h發疹,常見於踝部、腕部及身體皺襞處,其皮疹多為瘀點,少數為斑疹、丘疹、蕁麻疹或水皰。在3~5d內,皮疹逐漸由頭部向軀幹及四肢蔓延,掌跖可有水腫,雖齶部可見有瘀點,但無Koplik氏斑,在以往接種的部位,皮疹則更明顯,皮疹約在2周內消退。常並發肺炎、胸腔積液及肺門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例肺部殘存結節性病灶,可持續2年以上,易誤診為肺腫瘤。其它尚可並發腦炎、感染後遷延性關節痛、心肌炎、舌炎及持續性低血壓等。
病因
一般認為是以往接種的麻疹疫苗使機體獲得了持久性細胞免疫,當再感染自然麻疹病毒時,則致敏的淋巴細胞對病毒的抗原及其改變了的宿主細胞成分發生遲髮型變態反應,因而引起本症,但亦有人認為本症的發生系由於麻疹病毒抗原與循環中抗體所形成的免疫複合物所致。
病理
早期真皮內見有單核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晚期則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直接螢光檢查在血管壁上見有IgG、補體及麻疹抗原。
診斷
實驗室檢查:有白細胞總數減少,常低於3×109/L,淋巴細胞增多及嗜酸性粒細胞增加,此外尚可有血小板減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血尿及血清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升高,血清麻疹補體結合試驗滴度增高,麻疹病毒及細菌培養均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