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1958年生,祖籍河北定興,現居北京。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靜水流深》,詩集《生命輝煌》,長篇小說《西柏坡》等,即將出版長篇小說《天安門》等,文學作品多篇入選中學、大學教材和讀本。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
作品簡介
《靜水流深》原是2003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當時是“由一些短小的篇章匯合而成,雖有近百篇,卻因短小而好讀。文章大體有幾類。一是生命感懷,如《靜水流深》,《擔水劈柴》、《悼念牙齒》、《人在草木中》等;二是心靈珍藏,如《理解萬歲》、《姥姥的葡萄》、《父親快跑》、《假如》、《為朋友流淚》等;三是文化隨筆,如《不沾弦》、《勾腿子》、《保衛純真語言》、《百年里的遺憾》等;四是山水間的行走,如《瘦長城》、《三生有幸》、《一個人不能沒有故鄉》、《千年沉重》、《蝴蝶飛呀》等。作者從世俗落筆,由小處開掘,眼光卻並不狹隘,文章格局雖小,心的格局尚寬,因此,這凡俗生活的片片斷斷傳達出的,是整個世道的變遷,字裡行間也就有了幾代人的體溫。”“不能說趙萬里的每篇散文都達到了靜水流深的境界,但他的可貴在於坦誠而有激情,寬宏又勇於追問。追問生活,追問宇宙,追問深深的內心。”(鐵凝語)
修訂版由人民出版出版,敬請關注!
這是一部既新鮮的、獨特的、發人深思的,又深刻的、獨到的、啟迪生活的人生智慧。於流暢靜美的文字之外,給讀者更多的感動,分享更多人生感悟和生活智慧。正如曹節在推薦序中所寫到的那樣:“‘心清水現月,萬里天無雲。’初識萬里時,我即以此詩相送。如今體會了他的文字,更覺出了這兩句的貼切。萬里說:‘有了書,便有了大千世界,萬象風雲。’這話真好。”《靜水流深》要帶給讀者的,正是一個心清氣和、萬象風雲的大千世界。
《靜水流深》曾一出版就被《讀者》2003年第7期收錄推介,接後多家媒體報導、選載,被列為CCTV-10《子午書簡》“人生感悟”系列節目!《江門日報》、《光明日報》、新浪教育頻道、育星教育網、人民網教育頻道等選載。一度成為高考熱點,列入高考滿分作文。
強力推薦
1.著名作家鐵凝作序,賈平凹題寫書名,文化學者曹節篆刻治印
2.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雜誌《讀者》社長、總編輯富康年強力推薦
3.魯迅博物館館長、著名學者孫郁鄭重推薦
4.中央電視台《子午書簡》張家聲、任志宏、楊立新多次播講
5.作品連年入選高考中考作文訓練、收入《中學生魅力閱讀》等多部閱讀和教輔書籍
6.作品連年入選高考中考作文訓練、多篇收入中學教材和讀本
鐵凝
作者從世俗落筆,由小處開掘,眼光卻並不狹隘。文章格局雖小,心的格局尚寬,因此這凡俗生活的片片斷斷傳達出的,是整個世道的變遷,字裡行間也就有了幾代人的體溫。
孫郁
趙萬里的散文是從內心流出來的,純情里散著哲思,不故作高深,亦不宏大敘事。他好像永遠在年輕的時代里,飽含著激情與憂思,自如地面對蒼天與大地,訴說著迷惘與自信,愛意與焦慮。如清風縷縷,盪入胸懷,拂去世間的煩擾,用情深矣。
富康年
好的文字,是經得住時間的磨礪的。七年前,《靜水流深》就被選入《讀者》雜誌;而七年後再次捧讀,依然能感受到文字中所涌動的生命熱力。我相信喜歡《讀者》的朋友,一定也喜歡這本詩性散文集。庸常的生活需要詩性,需要我們內心有所敬畏、有所依傍,而匆促的時光里,更需要我們頷首駐足,在《靜水流深》中感受生命的完滿與蘊藉。
《靜水流深》選文
靜水流深
以往的歲月里,我曾經向好幾位書法大師求過墨寶。每次,當宣紙鋪開,筆墨調勻,大師問我要什麼字時,我總是說,我喜歡“靜水流深”的意味。
每當這時,大師們總會歇下竹管,良久不語。這份靜默,讓我隱約感到了一種深度。然而,不知為什麼,每次大師們留下的,都不是“靜水流深”這四個字。我多少有些遺憾,卻沒有深想。
直到前不久,我向一位同齡朋友再次討求這四個字時,他才坦誠地說:我不敢寫這四個字。
這讓我著實吃了一驚。
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朋友說,但凡弄墨之人,對漢字都懷著一種深深的敬畏。一般說來,有多深的功夫,多深的悟性,才敢寫多深奧的字。而“靜水流深”一句,初覺陌生,可凝神細想,心底,便覺有一種涌動,是什麼呢?一時難以琢磨透徹,又怎么能輕易落筆呢?
落拓不羈的那些年,生命渴望被一句格言警醒,渴望一句真正從我的血脈心魂里流淌出的叮囑,於是我開始尋找。那一年,我從海上漂泊歸來,經了一夜的水路,清晨走上甲板,不禁驀然一驚:那是怎樣闊大無邊的靜啊,全然不見了想像中的驚濤狂瀾……
靜,讓水煥發出了生命原初的博大與深邈,靜,讓我感受到家鄉大平原那安詳坦蕩的呼吸……
靜水流深。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深刻地感知到了什麼是生命中的際遇與契合,我心底的泉眼湧出了這一句生命禪。
朋友不禁也被我的“凡人格言”所觸動:是啊,而且“靜水流深”這四個字,字面很是寧靜,絕沒有伸胳膊蹬腿的張狂,排列在一起規矩自然,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聲勢。即便有大家風範,遇上這樣的字也不敢輕易揮毫。有道是:一枝竹管安天下,錦繡心機卷里藏啊!
我感動於朋友的會心。
我想起了一位詩人的一段獨白:……左手研墨,右手卷一冊漢簡來讀。讀至心通了,墨濃了,蘸好了筆,這時面對著那張白紙的感覺,真像是要去茫茫宇宙中投胎。這日子該多么有滋味!
我又想起一位詩友從黃河邊歸來時說過的話:我們的母親河並不總是奔騰咆哮的。在黃河的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滯不動的渾濁的泥漿,然而,連搏擊過激流的黃河船夫,也不敢在這裡放船,因為河心是活的,沒有誰能說清它究竟有多深……
我還想起那些有渡河經驗的人,在涉水之前,總會習慣地隨手抓起一塊石頭投入水中以測量水深。水花濺得越高,水聲越是響亮,河水也就越淺。那濺不起多大水花,聽不見多大水聲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測的……
我就這樣想著想著,心中便又一波波地涌動了,那闊大無邊的靜啊……
靜,就是生命的完滿;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體現;深,就是生命的蘊藉啊……
199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