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4/0e9/nBnauM3X1gDMxMjMxEDNw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Q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村共1089戶,設2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76人,黨員74名,占地3.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2545畝。
經濟發展一直被崇川區政府評為民主法制社區,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計畫生育先進單位,“三農”先進單位,土地管理先進單位,招商引資、技改投入等先進單位,被鎮政府列為納稅大戶。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創辦了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題的140畝無公害蔬菜園區,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個體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全村現有個體民營企業46家,年產值3.2億元,利稅突破千萬元。
青龍橋村級經濟發展相對滯後。2008年9月,市委農村辦公室與青龍橋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農辦領導帶領職能處室相關人員走進青龍橋村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發揮自身在項目農業建設、政策指導、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指導村里組建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去年11月下旬,106名村民共同出資7.5萬元,青龍橋村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農辦將節省出來的20萬元辦公經費,用作合作社的啟動資金。有了這筆錢,30畝田裡,一個個大棚很快建了起來。2009年春天,在農辦的幫助下,合作社從海門農科所購進了海密5號甜瓜和中韓雜交西瓜種苗,在專家的指導下,30畝水果大棚里,瓜苗茁壯成長。合作社雇用的七八名工作人員絕大部分是村裡的貧困戶,他們在大棚里整枝、施肥、除草,每月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
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構建和諧村居,排查矛盾糾紛,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青龍橋村召集村民組長、黨員代表、企業負責人、老幹部、民調人員等,集中梳理民間糾紛,關注高危人群,掌握外來務工人員的思想動態。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對排查出的各種矛盾糾紛進行全面的分析,制訂相應的措施,責任落實到人。
社會發展全村乾群正以飽滿的精神姿態,以胡總書記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加快發展,為建設繁榮文明的青龍橋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