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鎮

觀音山鎮

觀音山鎮是江蘇省南通市主城區的副中心,面積31.17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現有人口5萬餘人。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2億元,工業總產值47.72億元,財政收入1.18億元。觀音山鎮交通便捷,人民東路、青年東路、新勝路、通甲路貫穿全鎮東西,通富路、太平路、世倫路南連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接通州區興仁鎮,興東機場距鎮區不足3公里,建設中的蘇通大橋引橋直達觀音山。

基本信息

城鎮綜述

觀音山鎮文教衛生事業發達,被江蘇省評為教育現代化先進鎮,民眾文化、民眾體育、科技工作先進鎮,省衛生鎮,文明鎮,色織名鎮。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被省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鎮。觀音山鎮人傑地靈,政通人和,鎮黨委被中組部授予中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殊榮。

經濟發展

觀音山鎮觀音山鎮
同洲電子、萬達鍋爐、金通靈三九焊機等項目的開工建設,世界五百強企業UPS等大型企業進駐工業園,觀音山的工業質態最佳化進入關鍵期;萬通城東暉花園等高層建築迅速崛起,觀音山城市化進程進入轉折期;園林路國勝路、新勝路等道路的建成通車,職工生活中心、匯峰魅力城等一系列城市配套設施的迅速跟進,觀音山的各類生產要素進入迸發期,素有崇川東大門之稱的觀音山鎮緊跟崇川“率先現代化”的步伐,先後推出系列大手筆,開發建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舉世矚目的蘇通大橋引橋直通觀音山,大橋通車後,觀音山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現。觀音山面臨的機遇千載難逢。如何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打好“大橋牌”,使觀音山鎮的經濟社會建設更上一層樓。

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攻堅戰。以經濟建設為主線,把觀音山打造成為新型工業大鎮、工業強鎮。加快傳統產業向核心技術、高端環節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實現二、三產並舉。做強做精色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新型工業經濟圈、新建小區經濟圈、市車管所汽車經濟圈、現代服務一條街四大服務業經濟圈,努力拉伸旅遊產業鏈;啟動火車東站物流中心建設,不斷提高服務業經濟在地區生產總值上的貢獻份額。作為崇川區範圍最大的鄉鎮,通過五年的努力,“經濟總量翻一番,再造一個觀音山”。

特色產業

觀音山鎮觀音山鎮
觀音山地區色織產業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100多年前,該地區就已經出現“家家紡紗、戶戶織布”的色織產業的萌芽。當時,南通地區是有名的產棉區,中國民族實業先驅張謇先生開辦了大生紗廠,同時有較大規模的土布交易市場,為觀音山地區的色織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觀音山地區的色織企業在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各個方面都有了明顯改進,取得了長足發展。2006年,觀音山鎮被評為“江蘇省色織名鎮”。觀音山鎮現有色織企業920家,超億元色織龍頭企業5家,已列入上報的規模以上色織企業53家,重點培育型規模企業58家,列人後備培育對象68家。色織產業產值達49億元,占觀音山鎮工業產值的85%,利潤、稅收分別占觀音山鎮的90%左右。

觀音山鎮色織企業提供相關就業崗位2萬多個,為色織業配套服務的個體工商戶1576戶,專業技術人才1000人,骨幹企業設有產品設計、技術創新、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機構和專職人員。這些都促使觀音山地區色織產業的蓬勃發展,產業集聚明顯,形成了紡、織、印染、後整理、服裝生產的產業鏈,還存在一定規模的色織配件、機械、小樣等配套市場,為色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交易和展示平台。雖然觀音山色織產業基礎良好,但近幾年卻躑躅不前,也走到了十字路口。除了受到匯率出口退稅、成本增加等共有的影響外,觀音山色織業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為在集群的規劃、環保、產業升級等方面滯後,尤其是針對色織業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有人建議政府應該及時騰籠換鳥,將它們轉移出去,發展其他新型產業。

觀音山鎮觀音山鎮
面對各界對觀音山鎮色織業的發展滋生著揮之不去的焦慮、徘徊和重重壓力,圍繞觀音山鎮色織業是淘汰還是保留的問題,南通市崇川區政府專門成立課題小組,就色織產業的走勢進行研究。經過數個月的調研並形成調研報告,得出“總量控制、存量最佳化、創新產品、提升檔次、培育品牌、做強企業,努力形成新的區域經濟成長點”的發展思路,並重點將規劃建設觀音山染整產業園,為色織企業集聚發展提供良好載體;嚴格執行環保政策,形成色織企業公平競爭、社會、經濟、生態和諧發展的“多贏”局面等方面,作為集群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

城鎮建設

觀音山鎮觀音山鎮
拆遷安置是事關全局的重點難點工作,也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觀音山在以往的征地拆遷中,始終都位於崇區的前列,積累了很多很好的經驗。2008年觀音山鎮的拆遷任務仍然很重,觀音山鎮上下已經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確保項目的順利落地,既拆得快、拆得淨,又拆得好。創新工作機制,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征地拆遷工作。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和過細的思想工作,營造和諧穩定的拆遷氛圍,努力使黨和政府的政策轉變為人民民眾的自覺行動。在認真總結往年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規範拆遷程式,切實做到依法拆遷、陽光拆遷、文明拆遷和有情拆遷,始終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維護拆遷戶的切身利益,把拆遷工作作為密切幹群關係的突破口,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2008年,觀音山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征地拆遷、企業改革中出現的各類矛盾將進一步凸現。觀音山鎮將以平安鄉鎮、平安村居等平安創建活動為載體,形成社會的大穩定格局。全面落實完善工作責任制和各類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大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力度,建立健全應急預警機制。推進“五五”普法教育,不斷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人民民眾的法制意識。

隊伍建設

幹部作風建設。沒有一支好的隊伍,沒有一個好的作風,無論思路如何正確、藍圖怎樣美好,都將成為一紙空文。觀音山將堅持不懈地抓幹部作風建設,增強廣大幹部的大局意識,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增強學習意識,提高開拓創新能力;增強責任意識,提高攻堅克難能力;增強宗旨意識,提高為民服務能力;增強廉政意識,提高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的勇氣、膽氣、銳氣和正氣。錘鍊出一支拉得出、打得響、幹得漂亮的幹部隊伍。

思想教育

觀音山鎮觀音山鎮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觀音山鎮三橋村多措並舉加強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一是營造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氛圍。利用村宣傳欄、三橋村線上網站、市民學校等宣傳陣地,大力宣傳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二是建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校外輔導站。三橋村在村公共服務中心用近100平方米的辦公室用房,改成校外輔導站用房,校外輔導站設有未成年心裡諮詢室、課外輔導教室。在暑期和雙休日期間,課外輔導站老師給學生們進行課外輔導,解決了雙職工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困難;三是開展好各項教育活動。2008年來,三橋村組織青少年開展廉政書法比賽,組織青少年祭掃烈士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請派出所民警給青少年學生上法制課。組織青少年參加文明城市創建和村開展的便民服務月活動,暑期組織青少年開展籃球桌球比賽及讀書活動。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進行走訪,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村里為未成年人的娛樂活動提供場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