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黎閣》為清朝著名文士、詩人端木國瑚(公元1773~1837年)的齋號,字子彝、鶴田、井伯,晚年號太鶴山人;青田太鶴山麓人。
青黎:【漢語大詞典】(1) 青黑色。厥土青黎。《書·禹貢》孔 傳:“色青黑而沃壤。” 孫星衍 疏:“ 史遷 ‘黎’為‘驪’。 馬融 曰:‘黎,小疏也。’ 史公 ‘黎’為‘驪’者,《詩》傳云:‘純黑曰驪。’……《釋名》云:‘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2) 泛指土色。世將還樸素,壤盡徹青黎。元 柳貫《大雪戲詠》
國瑚先生出生浙江青田縣。一生勤奮好學,熱愛故土,不為仕途,三辭縣官,追求返樸歸真。故以《青黎閣》自稱。
端木國瑚七歲開始學《易經》。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浙江學政阮元見端木國瑚的《畫虎賦》,大加讚賞。邀赴杭州,就讀於敷文書院。
所作《定香亭賦》,清思古藻,似齊梁人手筆,一時藝林相與傳誦,阮元讚不絕口,以詩相贈:“誰是齊梁作賦才,定香亭上碧蓮開,括蒼酒監秦淮海,招得青田白鶴來。”由此,端木國瑚被譽為“青田一鶴”。
清嘉慶三年(公元1799年)中舉人。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6年)端木國瑚赴京會試不第,卻被授為知縣。
端木國瑚潛心學業,呈請改任教職。
端木國瑚博通經史及陰陽術數,精研《易經》。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以治經聞名的龔自珍在京與國瑚論《易經》,端木國瑚闡述“乾初九不易世”一節,龔自珍嘆為聞所未聞。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宣宗皇帝改卜壽陵,端木國瑚受宗室大臣舉薦被召赴京,選定陵址後,任為縣令,又奏請任教官。清道光十三年考取進士,仍以知縣任用,再呈請註銷,改任內閣中書,先後三辭縣令。
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朝鮮使臣慕名求見端木國瑚,說:“君所為《定香亭賦》,東國人皆傳誦。”又請講解《易經》,求取詩文經注手跡,欣然而去。同年農曆3月,端木國瑚告老返鄉,遷居瑞安。離京後一路會友訪故並以自制寶墨珍贈。農曆8月赴處州,游遂昌。農曆9月感嗽疾,病故。
著有《太鶴山人詩集》十三卷、《太鶴山人文集》四卷、《周易指》四十五卷、《周易葬說》一卷、《地理元文注》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