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虎鈕錞於,戰國時代,國家三級文物,巴人軍樂器,現藏於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土家族展廳。
背景資料
關於錞於,《周禮·地官》載,"以金錞和鼓。"鄭玄註:"錞,錞於也"。《國語·晉語》卷十一(趙宣子曰):"戰以錞於,丁寧,儆其民也"。韋昭註:"槨於形如碓頭,與鼓角相和"。形狀"圜如碓頭,大上小下"近似桶形。錞於頂部中央鑄有虎形鈕,虎形仰頭張嘴,倨牙翹尾。經考證,虎鈕錞於是東周至漢代,巴民族的特有樂器。在商周的較早階段,巴民族是和楚民族並列發展的南方民族。《左傳·昭公九年》有:"巴、濮、楚、鄧,吾南土也"的話,說明西周時期巴與楚是周王朝南方兩個勢力相差不遠的民族或地區。進入春秋以後,巴人的活動地域逐漸歸入楚境,巴民族的一部分留居楚國,並與楚民族不斷融合;另一部分逐漸向四川盆地遷移,慢慢與那裡的蜀民族融合。戰國時期,巴民族是楚國境內的主要民族之一。楚國中心地帶的考古發現中,常有巴民族標誌的文物出土。
所屬展覽
2008年4-6月,民族學博物館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等地徵集了一批珍貴的土家族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共38件(套),其中28件(套)為徵購文物,11件為從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博物館借展文物。這些文物包括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石器,先商時期的骨針(國家三級文物),西周香爐石文化典型器物——尖底杯和戰國時代的巴人軍樂器——青銅虎鈕錞於(國家三級文物)等。
2008年7月3日,民族學博物館與長陽縣博物館簽署了文物借展協定。這批文物大大彌補了館藏土家族文物的不足,對土家族展廳的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悉,民族學博物館上一次文物徵集工作還是在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