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蚨[昆蟲名稱]

青蚨[昆蟲名稱]
青蚨[昆蟲名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蚨,蟲名。傳說青蚨生子,母與子分離後必會仍聚回一處,人用青蚨母子血各塗在錢上,塗母血的錢或塗子血的錢用出後必會飛回,所以有“青蚨還錢”之說。

基本信息

釋名

簡體解釋

形狀像蟬,卵附在樹上。草葉上。

繁體解釋

蟲名。傳說青蚨生子,母與子分離後必會仍聚回一處,人用青蚨母子血各塗在錢上,塗母血的錢或塗子血的錢用出後必會飛回,所以有“青蚨還錢”之說。因以“青蚨”稱錢:我囊裏缺青蚨。

示例:

《封神演義》第十六回:劉乾曰:“先生口出大言,既知過去未來,想課是極準的了。你與我起一課,如準,二十文 青蚨;如不準,打幾拳頭,還不許你在此開館。”

附註:課——占卜的一種。

傳說

青蚨 青蚨

傳說在南方有一種蟲,名字叫蟻蝸,又叫青蚨,亦名魚伯。它的形狀似蟬、蝶且稍微大一些,翅膀像蝴蝶那樣寬大,顏色美麗,食之味道鮮美。它產卵必須要依附著花草的葉子,大小像蠶蛾 的卵。如果把它的卵拿過來,那母青蚨就一定會飛過來,不管離得多遠都一樣。雖然是偷偷地拿走了它的卵,那母青蚨也一定知道藏卵的地方。用母青蚨的血塗在81文銅錢上,用子青蚨的血塗在另外81文銅錢上,每次去買東西,有時先用母錢,有時先用子錢,用掉的錢都會再飛回來,這樣循環往復,錢就永遠都用不完了。如《淮南子.萬畢術》中“青蚨還錢”註:“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東行陰垣下,三日復開之,即相從,以母血塗八十一錢,亦以子血塗八十一錢,以其錢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錢皆自還也。”世稱錢為青蚨,本此。人們把這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稱作“青蚨飛去復飛來”,把傳說中飛來的青蚨錢,稱作“神錢”。傳說古人既能如是生錢,青蚨一精靈焉能不絕跡於世!

宋華岳《秋宵有感》:“木耳有才持紫囊,堵皮無計換青晚”【青蚨】晉乾寶《搜神記》卷十三:“南方有蟲,名嫩蠍,一名惻蠍,又名青陳 形似蟬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故《淮南子術》以之還錢,名曰青蚨。”O詠錢。唐寒山《詩三百三首》:“囊里無育缺,筐中有黃絹。”另參見動物部·蟲豸“青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