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灣社區

青石灣社區,坐落在柳花泊街道辦事處駐地南2公里處,所轄面積約2平方公里,耕地386畝。

簡介

石灣社區坐落在柳花泊街道辦事處駐地南2公里處,周圍群山環抱,山坡樹木蔥蘢,山澗溪流潺潺,潭水瀲灩。在青山綠水間的青石灣社區,資源遼闊,風景優美,景色宜人,可稱的上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由來

據薛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薛氏始祖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附近移民來到柳花泊落戶安家。隨著人口的增多,需要擴大生活區域,於是選定青石灣這塊肥水沃土,開荒種地,放牧牲畜。因為此地資源豐富,環境適宜,前來定居的人逐漸增多,至公元1680年成為村落,仍屬柳花泊村。於二十世紀初(公元1920年)立村自治。因村西有一天然的大灣,灣底有一突兀的大青石,故村名為青石灣。
青石灣社區共有103戶,302人,全村以薛姓為主。以新村為主居住,周圍的十幾個自然村零落居住幾戶人家。 青石灣社區所轄面積約2平方公里,耕地386畝,山場516畝。整個社區三面環山,一嶺環抱。村東石老山,山頂聳立著一樽巨大的象形石頭,從西面看像一位仁慈的老人,體態相形、勻稱,相跡清晰,故曰石老,山由此而得名,石老人這一自然景觀受到國家和地方的保護。
村南大庵山,山前有一座寺院--白雲寺,因而聞名西海岸。白雲寺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規模宏大,明、清時期,白雲寺比較興盛,香火很濃。而後白雲寺趨向衰敗,被人冷落, 1958年拆毀白雲寺。歷時三朝的佛門聖地,燦爛的歷史文化的瑰寶便被拆除一空。
村西帽兒山 ,山上青松茂盛,植被天然,成為社區一道天然的屏障。
村北是鐵山嶺, 1978年修建青石灣水庫,移民在這裡立新村,以後居住在四周的人逐漸向新村聚居,形成今日規化整齊的社區。
青石灣水庫建於1978年,總庫容120萬立方米,截小珠北麓之水,水源無污染,水質優良,成了青石灣社區的一大景觀,是人們垂釣、游泳,避暑消夏的娛樂場所。
青石灣雖是山村,文化生活比較活躍。1961年冬天,村辦起了業餘茂腔劇團,排練了四十餘塊傳統古裝劇目,衣妝配套,配樂齊全,深受歡迎,至今流傳。
青石灣的耕地土質好,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大姜、芋頭是該社區的經濟作物。芋頭澱粉多、含蛋白質高,打入國際市場,效益客觀。一畝芋頭、大姜可收入上千元。種植大姜、芋頭是青石灣社區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
小珠山已被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青石灣社區被列於旅遊綠化區,村民們積極回響上級的號召,退耕還林,引進名貴的花卉綠化,栽培各種果樹。櫻桃、杏子、山楂、柿子、板栗等山果地質好,無污染,前景廣闊。幾年後的青石灣將成為花園式的村居,仙境般的花果山。
2004年夏,政府為社區修建柳青路,硬化了路面,便利了社區的交通,為社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4年秋,開發區實行村改居,青石灣村改為青石灣社區居委會。本社區社會治安穩定,民眾覺悟較高,法律意識強,無違法亂紀現象。全社區居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保險,年滿18周歲的居民都參加農工商保險、自謀職業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居民生活得到保障。
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30萬元,人均5354元。隨著新區的發展,本社區將因地制宜,招商引資發展旅遊業,開闢畜牧業,提高居民的經濟收入,為社區的發展奠定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