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紀70年代,魯梅等回藏後,建立道場,普傳戒律,使西藏佛教之餘燼重新復燃。由此,今化隆縣丹斗寺等成為西藏佛教後弘期之發祥地。公元1i世紀,藏傳佛教諸派相繼形成,西藏各派系高僧,或其弟子紛紛前來青海傳教,青海藏傳佛教進入活躍時期。至宋元,藏傳佛教諸派在青海更加發展,各地紛紛建寺,廣招僧徒,弘揚佛法。當時,今青海東部地區以寧瑪派和薩迦派為主,14世紀以後,隨著格魯派的興起和發展,許多寺院改宗,形成以格魯派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玉樹地區與西藏毗鄰,歷史上以藏傳佛教教派繁雜、寺多僧眾著稱於省內;果洛地區藏傳佛教流傳較晚,除少數寺院外,其餘均為清代所建,且寧瑪派占絕對優勢;黃南地區是青海藏傳佛教寺院較多的地區之一,初以寧瑪派和薩迦派居多,明清以來,格魯派取得優勢地位;環湖之海西、海南、海北地區,藏傳佛教建寺較晚,絕大多數是清代以後創建,以格魯派為主;省府西寧市藏傳佛教歷史悠久,寺宇大部分建於元明時期,但規模較小,寺僧很少,明末以來逐漸衰落。目前全省共有藏傳佛教寺院?19座,其中格魯派406座,寧瑪派i79座,噶舉派95座,薩迦派30座,覺囊派8座,還有靜房48處。寺僧共汁3.3萬餘人,活佛682名。青海省藏傳佛教寺院數目之多,僅次於西藏地區,列全國第二位。其中,塔爾寺、瞿縣寺、佑寧寺、夏瓊寺、丹斗寺、隆務寺、德千寺、拉加寺、結古寺、達那寺、香日德寺、仙米寺、石藏寺等為規模大、影響廣的寺院。
相關詞條
-
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
青海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之一,是傳播最廣、寺僧最多的一派。格魯派主張...。該派從明代前期的初創時即傳人青海,後經三、四、五、七世達賴喇嘛弘傳,遍布...惠寺並稱為“青海五大格魯派寺院”。塔爾寺又是全國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宗...
-
青海藏傳佛教寧瑪派
青海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之一。公元ll世紀以後,對青海地區影響較大的有原...餘人);僧尼混合寺院6座,一般規模不大。從分布地區看,青海寧瑪派寺院最...實有寧瑪派寺院95座(內宗教活動點13個)。青海寧瑪派信徒分兩種:一種...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歸屬於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
教派起源 發展時期 宗教特點 五大支派 六字真言 -
青海藏傳佛教覺囊派
青海藏傳佛教五大教派之一。明萬曆年間,西藏覺囊寺座主多羅那他(1575—1634)得到後藏藏巴汗地方政權的支持,該派方出現一時興旺的局面,正是這時,該派傳人青海果洛地區。今班瑪縣江日堂鄉6公里的阿什姜村,傳為“果洛...
-
藏傳佛教哲學
藏傳佛教哲學是在中國藏族地區形成和發展的佛教各派別的哲學總稱,基本上屬於大乘中觀派的“緣起性空”觀點。
簡介 歷史派別 理論及主張 相關書籍介紹 現狀 -
青海文化
青海地區的文化歷史和發展沿革,以及現代青海文化的發展現狀。
-
活佛轉世[藏傳佛教傳承制度]
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是藏傳佛教寺院為解決其首領的繼承而採取的一種制度,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活佛藏語叫“朱古”,本意為“化身”。活佛轉...
簡介 歷史 理論依據 程式 要旨 -
果洛藏族自治州藏傳佛教事務條例
《果洛藏族自治州藏傳佛教事務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青海省宗教事務條例》、《果...
-
藏傳佛教寺廟管理辦法
藏傳佛教寺廟管理辦法,是2010年9月30日,國家宗教事務局王作安局長簽署國家宗教事務局令第8號,頒布了《藏傳佛教寺廟管理辦法》,將於2010年11月1日實施。
簡介 局長令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