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青椒瘡痂病又稱細菌性斑點病,是青椒上重要病害,各栽培區普遍發生,嚴重影響青椒產量和品質,此外,該病病原菌還可危害辣椒、番茄。
症狀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可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等部位。以葉片上發生普遍。
病葉上最初形成水浸狀的斑點,後病斑邊緣隆起,不規則形,暗褐色,中心淡褐色,使葉片表面粗糙像瘡痂,常幾個病斑連在一起成大病斑,直徑可達6mm,如病斑沿葉脈發生,常使葉片畸形,受害重的葉片,葉緣、葉尖常變黃乾枯,破裂,最後脫落。
莖或果柄上發病,開始產生水浸狀不規則的條斑,以後變成暗褐色,隆起縱裂,呈瘡痂狀。
果實被害時,初生黑色或暗褐色隆起的小點,或呈皰疹狀,有狹窄的水浸狀邊緣,逐漸直徑擴大為1-3毫米,稍隆起,病斑圓形或長圓形,黑褐色,瘡痂狀,病斑邊緣有裂口,並有水浸狀暈環,潮濕時瘡痂中間溢出菌膿。
幼苗發病時,子葉生銀白色小斑點,水浸狀,逐漸變為淡黑色凹陷的病斑。
病原
Xanthomonas cam pestins pv uescatoria (Doidge)Dye稱油菜黃單胞菌瘡斑致病型,或稱辣椒瘡痂致病變種,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兩端鈍圓,大小(1.0-1.5)×(0.6-0.7)μm,端部具1根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發育適溫27℃-30℃,最高40℃,最低5℃,56℃經10分鐘致死。
發病特點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種子上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時靠雨水、灌溉水、風、昆蟲及農事作業等傳到植株上,從氣孔、傷口侵入為害。病菌靠帶病種子作遠距離傳播。病菌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7-30℃,在56℃,10分鐘病菌致死。高溫高濕是病害發生的主要條件。風雨後遇上幾天高溫天氣,利於病害迅速發展流行。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在6-7月,北方多在7-8月,病害發生較重。一般地勢低洼,土質黏重,田間積水,窩風或缺肥,植株生長不良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2)與非茄科蔬菜實行輪作2-3年。
(3)加強栽培管理。
採用高畦種植,注意通風透氣;定植後注意鬆土,追肥,促根系發育,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收穫後結合深翻整地清潔田園,減少來年菌源。
(4)種子處理。
從無病株採種,或種子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或種子清水浸泡10-12小時後再用1%硫酸銅溶液浸種5分鐘,水洗乾淨,催芽播種。或用0.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5分鐘,清水洗淨後催芽。
(5)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及時噴藥 常用的藥劑有60%琥乙磷鋁(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3.8%可殺得乾懸浮劑10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每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常用藥劑 琥乙磷鋁、新植黴素、農用鏈黴素、絡氨銅、波爾多液、可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