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自然保護區

青木川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紅腹雉、等國家保護動物。有小九寨溝之稱。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青木川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的青木川鎮,這裡北接甘肅,西連四川,素有“一腳踏三省”
之名。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樹而得名,因魏輔堂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保護區境內山脈綿延,有大片原始森林,棲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紅腹雉、等國家保護動物,還生長著珙桐、野杜鵑等珍惜植物。區內有石梯,拾級而上,可見古棧道遺蹟。鳳凰山海拔2300米,山勢形如鳳凰,四季風光各有不同;山上有將軍石、清泉飛瀑等,有小九寨溝之稱,是一處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

歷史文化

青木川發軔於明中葉,成型於清中後期,鼎盛於民國,是羌漢雜居地區。先後稱草場壩、回龍寺、回龍場、永寧里、鳳凰鄉、青木川。
青木川地處三省交界,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秦蜀之咽喉,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邊貿重鎮,早在三國時期,鄧艾攻蜀時部隊曾入境南下,明末崇禎十年(1637年)闖王李自成義軍由青木川過境入川占領青川縣,清太平天國蘭大順義軍與官軍曾在境內秦家埡鏖戰。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黨軍第1師、第64師曾駐紮青木川,企圖入四川、甘肅阻擋北上抗日的工農紅軍。1949年10月胡宗南騎兵第二旅旅長呂繼化率殘部在青木川駐紮9天,企圖利用自然地形負隅頑抗,在解放大軍強大攻勢下,潰逃入川。1950年人民解放軍19軍171團一個營駐軍青木川,執行剿匪、保衛新政權任務。

景區特色

青木川古鎮山清水秀,生態天然,民風古樸。古鎮歷史悠久,古時曾是羌漢雜居地區,自明朝年間逐漸繁華
盛,民居多建於明清時期。現在古鎮上保留有大片古街、古祠、古棧道、古民居等建築群,已被列為寧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裡河水穿鎮而過,人們悠然地做著各種活計,生活自在。古街回龍場系明成化年間所建,街長800米,寬4米,基本維持古時原貌。古鎮保存最為完整的魏氏大院,系民國年間知名紳士魏輔唐所建。現遺存有魏氏大院三處,其倡辦的中學一所,保存完好。還有明清時期所建的瞿氏、魏氏、趙氏、屠氏祠堂,立碑刻字等。在距古街5公里的地方,有明清時留下的通往甘肅的商運古棧道,長達60公里,道路順河而上,依崖鑿路,路勢十分險峻。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李白的筆下如此描繪了古金牛的山水。古金牛,今寧強也。寧強據“劍門蜀道”東端,為古今秦蜀咽喉,是漢水源地、嘉陵上水。峰巒崔巍,林木蔥籠,備秦巴之景色,匯南北之風情。境內奇峰秀水、雄關矗立。七盤關、西峽關、牢固關、五丁關、鹽茶關、鐵鎖關、陽平關、青木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陽平關,諸葛亮經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青木川位於寧強的西端,毗鄰川甘、鎖鑰三省,重巒疊嶂、山高路險、清溪碧灣、飛流濺珠。
青木川遠離縣城,地處僻遠。雖為要塞,卻一直處於閉鎖狀態。有幾條逶迤石徑連通鄰省鄰縣,供山民來往交通。青木古鎮,聞名遐邇。逢三趁墟,山民結伴,來來往往,背扛肩擔,荷貨互市,互通有無。當年杜甫過境時曾吟到:“仰凌棧道細,俯映江木疏。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局。喜見淳樸俗,坦然心神舒。”雖白駒過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異,青木川中先秦遺風尚存,青山風貌依舊。
青木川山清水秀,自然生態秀美,民風古樸。一條“回龍場”古街從南向北把小鎮拉得悠長,兩邊的明清民居錯落有致地連綴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古街中段,一座蓋頂華麗的“飛鳳橋”橫跨金溪河兩岸。整條古街呈現出“平盤端凳,雕窗扇門,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現在還留存的幾處中西結合的老式豪宅,裡面有迴廊、天井,寬大舒展,土改時分給當地居民居住,現在仍然住著多戶人家。
民國時期的魏輔堂是這一帶的傳奇人物,那時的青木川繁華非常,有洋行、商戶、茶肆、酒店等,因地理位置位於陝、甘、川三省交界處,三省商人匯聚於此進行商業交易。農民安於種植,商人忙於交易,秩序井然,仿佛亂世中一處世外桃源,渾然不知戰爭的存在。很多逃避戰亂的人逃到青木川就安頓下來,以此為家,目前這裡老一輩的有四川人、湖北人、湖南人等,從他們改不掉殘存的鄉音里還是覓到一點蹤影。

特色民俗

青木川因位於三省交界的獨特地理位置,四面環山,交通閉塞,與外界相對獨立,形成獨特的風俗習慣,表現在多個方面,尤以婚喪嫁娶和集貿交易等特殊的社會活動表現出來。
1、婚喪嫁娶:
婚嫁為“紅”喜,新娘會哭婚,以示不捨得離開娘家親人,婆家會以花轎或汽車迎親,送親和迎親隊伍浩浩蕩蕩伴著喜氣的嗩吶聲非常壯觀。
喪葬為“白”喜,孝子孝孫哭聲驚天動地,娘家人被奉為上賓,對逝者一生蓋棺定論,做告別儀式,請有嗩吶、鑼鼓手吹奏三天。
婚喪嫁娶的筵席多為傳統的十大碗,一般同時有5-10張筵席開始,親朋好友等吃喜酒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寫過禮錢即自行上桌吃飯,俗稱“坐席”,一桌結束再開一桌,井然有序,俗稱“流水席”。
2、集市:
俗稱“趕場”,青木川大概每三天逢一次集,一般是按農曆日期的日子的個位數為三、六、九之日為逢集日,9:00——14:00為人流比較集中的時段。趕集之日,青木川周圍鄉民包括四川姚渡等地的人都會不約而來,以回龍場老街中段和飛鳳橋為中心進行農產品和日用品的交易,一時間人流密集,熱鬧非凡。旅遊者可以在集市上淘到青木川的土特產和手工藝品。

特色景點

1、煙館,位於老街下部,四合院,繁複的雕花門窗,木板吊腳樓,部分已沒有人居住了。
2、洪盛昌,位於老街下部,四合院,簡潔大方,是魏輔堂的二哥,人稱魏老二的產業,經營從外引進的洋貨,有洋肥皂,煤油等等。
3、鄉公所,位於老街中部,俗稱洋房子,為中西結合的建築,高大宏偉,為魏輔堂辦公場所。
4、洪盛魁,位於老街上部,為罕見的旱船式建築,為三層雕花中式建築,是魏輔堂的大哥,人稱魏老大的產業,整個建築為船式造型,房間設計為各式船倉,按等級為三省往來商賈提供娛樂服務。
5、輔仁中學:建造在青木川老街後南面一個小山坡上,整個布局合理,非常講究傳統的對稱美,房子的風格是很西式的,高大宏偉,由魏輔堂邀請上海的建築師設計建造而成。
6、魏輔堂老宅之一,位於距離老街不到一里路的魏家壩,由毗鄰的老院子和新院子兩套天井院子組成。老院子,為典型中式建築,由兩進天井院子組成;新院子為西式建築,高大氣派,外面有警衛室,彈藥庫,還有榨油坊。兩套院子外有荷花魚池。
魏輔堂老宅之一,位於距離老街五、六里路的水朝溝,據說為魏輔堂發家後修建的第一所房子。
7、另外有“秦隴古棧道”、摩岩石觀音、鄧艾將軍石、二郎神腳印、石門關、金缸峽等等。

傳奇故事

民國時期的大地主魏輔堂是這一帶的傳奇人物。魏輔唐原是貧苦農民,因殺死民團團長而掌握了當地大權,種植罌粟而發家,買槍屯兵,擁有上千人,數百條槍,成為陝甘川邊界一支強大的地方武裝。
魏輔唐先後當過寧強縣獨立自衛隊大隊長、寧西人民自衛隊總隊長、陝甘川三省九縣聯防辦事處副處長,建有豪宅數處,娶了大小老婆6個。魏輔唐雖然種植大煙,自己卻不抽,也不允許部下抽。但是他重視文化,辦中學,辦劇社,送鄉里貧困孩子出去念書,從這方面來說他為當地造福不少。嚮往山外生活的魏輔唐卻從沒有出過山。青木川民風純樸,很大一部分與魏輔唐有關。至今鎮上居民大多時候忙於農活,冬天農閒則在家圍著火塘烤火,街上鮮見賭博現象。

旅遊提示

青木川保護區-古鎮交通線路
從漢中市汽車站乘坐發往寧強縣的長途汽車,車程約1個半小時;在寧強縣乘坐發往青木川鎮的客車,車程2小時左右。
青木川保護區-古鎮門票價格
門票:免費開放
餐飲/住宿/購物
古鎮旅遊人數增長迅速,因此當地居民多開有家庭小旅館,可接待住宿及餐飲。飯菜多為當地鄉間土味、土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