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20米,胸徑可達1米。小枝無毛。
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13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尾狀,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緣中部以上有疏鋸齒,側脈每邊9-13條,葉背支脈明顯,葉面無毛,葉背有整齊平伏白色單毛,老時漸脫落,常有白色鱗秕;葉柄長1-3厘米。
雄花序長5-6厘米,花序軸被蒼色絨毛。
果序長1.5-3厘米,著生果2-3個。
殼斗碗形,包著堅果1/3-1/2,直徑0.9-1.4厘米,高0.6-0.8厘米,被薄毛;小苞片合生成5-6條同心環帶,環帶全緣或有細缺刻,排列緊密。
堅果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直徑0.9-1.4厘米,高1-1.6厘米,無毛或被薄毛,果臍平坦或微凸起。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2 600 米的山坡或溝谷,組成常綠闊葉林或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本種是本屬在我國分布最廣的樹種之一。
分布範圍
產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朝鮮、日本、印度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木材堅韌,可供樁柱、車船、工具柄等用材;種子含澱粉60-70%,可作飼料、釀酒、樹皮含鞣質16%,殼斗含鞣質10%-15%,可制栲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