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述
據悉,首批重點建設的這5所國中分布在市內四區,分別為市南區西部的青島24中,市南區東部的青島51中,市北區的青島4中,四方區的青島44中,李滄區的青島22中。青島市除了為這5所國中各注入100萬元的發展基金外,還將在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傾斜,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將這5所國中打造成島城名校。
“青島市初高中分離時,實力雄厚的學校基本都成了高中學校。”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和國小、高中教育相比,本市的國中教育相對比較薄弱,少數幾所知名國中集中在市南區中部,引發了從國小階段開始的擇校熱,因此,青島市民對優質國中有著很高的期望。據悉,青島市將按照優質加特色的原則,考慮學校的辦學歷史、辦學條件、師資以及生源分布等條件,分期、分批重點建設島城國中,經過幾年的發展後,使市內四區都有一批響噹噹的國中。
校史
1923—1965
青島二十二中位於青島市李滄區四流中路113號。校舍幾經沿革才具有現在的規模。1923年,日本人在此建立了原東二樓、北樓及現在的工廠車間。1923年5月設立“滄口尋常高等國小”。此後,設“日本國民滄口國小”。1946年,國民黨政府在此設立“青島市滄口初等中學”,1949年9月,青島市人民政府設立“青島市立第三中學”。1956年,遷走三中,設“山東省青島第二十二中學”。
青島二十二中學,1956年春籌建,呂振光同志出任校長兼書記,教職工78人,夏季招收初一新生16個班880名學生。是年9月借用永平路國小教室開學。至11月,三中遷往新校,二十二中遂進入現校址。留青島三中兩個初三班,三個初二班,建成擁有1100多學生的初級中學。
1957年春,鹿道治到校任教導主任,地處市區北端的二十二中,更體現了教育為工農服務、幫助勞動人民在文化上翻身的辦學精神。面向工農是二十二中當年的辦學方向。當年入學的學生,婁山片就算是“就近入學”了,女姑、流亭、城陽、丹山、小水的學生是走讀生,掖縣、平度萊陽、即墨的考取生。
1958年,大躍進,社會上的口號是:知識分子勞動化,勞動大眾知識化,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年2月27日,青島二十二中在市政府前,由杜秀娥等幾位老師代表學校,向李慕市長呈遞了《為勤儉辦學培養社會主義勞動者五大躍進倡議書》(載於1958年3月2日《青島日報》),其後派出代表,到各校宣讀《倡議書》。爾後青島二十二中在國棉九廠建立了勞動基地,學生輪流到工廠勞動,勤工儉學。當時的勤工儉學,旨在體現“知識與勞動相結合”。這種結合與勞動習慣的培養,一直持續到大煉鋼鐵、煉鋼煉人的民眾運動。當時的教與學都過分的強調了“學以致用”而“廣泛的結合實踐”,搞“開門辦學”。
在這期間,青島二十二中在教職工中開展的“向黨交心”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被評為“紅旗學校”。
是年,呂振光校長調至四方區教育局,馬琪到校任副校長,王鎮吉升任教導處副主任。
1959年,在反右傾運動中,劉祥元副校長、王鎮吉同志被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馬琪出任副校長兼書記,主持工作,任命徐聖德、張風儀為教導處副主任,仇立珍為團總支書記。
1958年青島三十一中建校,該校將1956年招收的初一學生中家距三十一中近的都抽調過去,編成它的初三班,該校餘下的初三學生編為十三個班,於1959年暑假畢業,是為該校國中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的第一年,二十二中也成立了生產救災辦公室,楊寶安任生產救災辦公室主任。王鎮吉帶隊下鄉,到姜家坡(今即墨藍村附近)種地。在校的教師,把操場開地種菜。
當時,處於災荒中的教師,表現出了很高的思想政治覺悟,仍堅持坐班,拖著兩條浮腫的腿堅持上課,教學秩序正常,學生只上文化課不上體育課。
1962年,右傾甄別,劉祥元同志出任副校長兼書記。馬琪調至38中。王鎮吉同志復職後,調三十一中工作。鹿道治同志升任副校長。
1962年以來,賀先平、王錫模、李樹岐、張春先、王守佐、梁培棟、孫淑美等新一代大學生入校,使學校增添了新的活力。
是年,值三年自然災害過後,“煙臺會議”精神中指出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抓教育。
當時,由鹿道治副校長分工抓教學工作,加上大學生到校的新生力量,二十二中確實有了“充實、提高”的條件,通過貫徹《煙臺會議》的精神,學校教學面貌又呈現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1963年,整個學校教學秩序恢復,學生也有了旺盛的學習精力。應屆畢業生中,升入中等專業學校的比例很大。
是年,曲經受、莫如林、王孔玉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梁文棣同志調入任書記。劉祥元副校長主持工作。至1965年,劉祥元同志出任校長,該校成為正、副校長、書記配套的學校。
1965年,全體教職工參加了“四清”運動,部分教師參加了“四清幹部培訓班”,準備參加面上的“四清”運動。
1966—1976
1966年6月以後,青島二十二中,也同共和國的所有單位一樣,經歷了“紅色風暴”的洗禮。
6月,一開始,梁文棣書記就向教育局呼籲:抽調在外搞“四清”的劉祥元、杜秀娥、李連一等同志回校,這些同志於6月30日返校參加“文化大革命”。
7月份,學校根據《十六條》,搞大民主選舉成立了文化革命委員會,梁文棣同志當選主任,初二.3班學生李玉海當選副主任,杜秀娥、段存孝同志及學生鄭坤茹、高玉明、劉升遠等當選為委員。組成含正、副主任在內的共十一人的“校文革”。
“校文革”負責組織革命大串聯、文革活動,組織了8月31日學校召開的“批鬥會”。
1967年1月21日,學校的“造反派”“奪權”,成正了“革命委員會”
“革委會”於1月25日召開了《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大會》,會後有書記、校長、中層、教師共有五人被遊街示眾。
之後,造反組織也各立山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同的領會“最新最高指示”的精神下,展開了相當長時間的為了“捍衛”的“大辯論”。1968年春,青島萬人學習班後,學校成立了各派大聯合的“革委會”,落實複課鬧革命,8月份,舉辦清隊學習班,清理階級隊伍。而後,搞“反覆歸”。
是年,青島二十二中的畢業生,開始加入了上山下鄉的知青隊伍,與全國知青一起,走向了“廣闊的天地”,開始了到農村去插隊落戶當新農民。青島二十二中學生的去向是諸城、安丘、青海、內蒙、膠縣。
在這個期間,先後有鋼廠、國棉八廠、國棉六廠派“工宣隊”進駐學校。部隊上也先後派軍代表(稱“軍宣隊”)進駐學校支持革命左派,開展“文化大革命”。
至清隊後教學秩序趨於平靜,學校領導幹部逐步被當時的“革委會”結合。
197l年,落實《紅十條》,成立了由軍代表領導下、上級批准的行政革委會。這期間是軍代表徐湘芝任革委會主任,梁文棣任革委會副主任。而後,1969年調入、任支部副書記的周茂昌任副主任(副校長),梁文棣又靠邊站。到1974年梁文棣調至三十一中。
青島二十二中的教師有一個好傳統,就是嚴於執教勤奮工作。當時,毛澤東提出:“學生要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在學軍、學工、學農的過程中,在推行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編教材”的年代,教師更是堅持教好文化課。
197l年,教育局向學校派進30多位青年教師,為二十二中輸入了新的血液。當年進的這些同志,現在仍在該校工作的已是各部門的骨幹力量。
1972年,又以“摻沙子”的形式進了—批工農成份的教師。
1973年至1974年,開始了批林批孔運動和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學校教學秩序始終很好。
1973年學校擴建落成南大樓,始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此時學校已擁有20個教學班。
由教育局投資,與31中,、32中聯建的永年路教師宿舍樓於1976年1l月落成,有十七戶教師住進了新房。
1977——1993
1976年,“四人幫”倒台,1977年冬季,國家在停止高校招生考試十年之後,第—次進行了大中專學生入學考試。
在高考制度恢復的同日時,中央提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發展教育,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
這使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都為之一振, —時間,學校迎接高考的局面,就如同大決戰前夕,迎接戰鬥打響的臨戰狀態。在那個年代的青島二十二中,老師上晚自習,星期天假期上課,沒有報酬。可老師們沒有一個人計較得失,而是—心教好學生,想的就是“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想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和前途。學校領導同志講的是:不能上課,當好後勤。且親自到學生家裡去做家訪,建議家長為學生提供好的學習條件,以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這樣,青島二十二中在78年之後,升學率逐年提高,高考各科分數不斷出現超市線的好成績。88年,該校加上復讀班參加考試,升入本科16人,專科23人。
學校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這就更要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了讓部分同學“做好就業前的準備”,我們學校從1980年開始與廠家聯辦過棉紡、耐火材料、酒精、造紙、縫紉等職業班。體現了既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又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有文化的勞動者的“分流”宗旨。至1988年,最後一個酒精班畢業,學校仍為一所只收高、國中的普通完全中學。
1977年後,學校領導班子作過多次調整,至1981年張兆鵬同志出任副校長,84年又出任正校長,中層班子也做了相應的調整。此後十多年來,領導集體一直處於穩定,使學校發展的各項設計都得到了實施和兌現。
1991年5月全國少工委負責同志、市少工委負責同志在張兆鵬校長(左一)陪同下參觀學校。
學校在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的同時,更是把德育教育放到第一位,學校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已取得了顯著成果。1988年以來,學校一直是市級文明單位。1991年,青島電視台《明天》專欄,將該校德育教育成果錄了專輯,在電視台播放。同年,《輔導員》雜誌社和北師大兒童心理學研究會,在該校舉行掛牌儀式,定為德育教育基地。
對於“目標教學”的研討、推廣極為重視。在第二課堂上,對目標教學,又取得相輔相成的效果。初三升學考試成績,多科超市線,超重點學校線。在市、省、國家級各類學科競賽中,該校多次獲得中學普通組團體總分第—名。
學校還是“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排球),幾年間為高校輸送體育生18名。在藝術教學上,也已具有特色。
1993年5月15-20日,在市工人文化宮展廳,舉辦了《蔣瑞祥山水畫畫展》
1993年9月30日,青島市中學生藝術總團“民族管弦樂團”在該校成立。
每年一屆藝術節的舉辦,推動了學校民眾藝術活動的開展,湧現出許多特長生。更體現了學生“要合格加特長”的精神。
學校的勤工儉學,自1986年——1993年,一直是市級“勤工儉學先進單位”,91年、93年兩次被評為省級“勤工儉學先進單位”。
1992年在北京召開的“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上覆膜砂生產線、加水器分別獲金獎、銀獎,同年在黑龍江召開的“全國科技成果展覽會”上“墊布整理引頭器”獲全國“氣動振興杯”獎。
此十多年間,學校取得的成績,得到社會和各級領導給予的不同形式的肯定和嘉獎
其中,省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上任2人次,市局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25人次。校長張兆鵬同志1985年以來多次被評為市、省級勤工儉學先進個人。1988年被評為市優秀校長,198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990、1991年被評為市、省級勞動模範。1989、1994年分別被選為市六屆黨代會、市七屆黨代會代表。
學校新教學樓(1993年10月落成)
學校工廠的發展,更體現在教工福利的增加。1991年底,在松柏路原學校分院建成教工宿舍大樓,解決了76戶教工住房,1992年11月又拆除舊東教學樓改建。1993年10月5日驗收使用了新教學樓。又加添室內設備,僅此項校改,學校自費投資近80萬元。
1994—2003
1994年6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李嵐清副總理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基礎教育必須由‘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明確提出了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自此,青島二十二中開始了歷史發展上新的篇章。
1994-1995年,二十二中依然保持著持續向上發展的強勁勢頭:
1994年,550名學生在校運會上表演大型藝術體操《我愛校園》
1994年10月,市府教育督導室到學校督導,評估結果列為優等。12月,校長張兆鵬同志被評為青島市首批教育名家。
1995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
在此大好形勢下,1996年9月10日,學校舉行了建校四十周年校慶活動,盛極一時。
素質教育在全國範圍廣泛開展之後,青島二十二中抓住契機,積極應對新形勢的挑戰,重點做好促進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二十二中善於通過組織活動完成教育效果,特別是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1998年,針對學校實際,開展了“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活動,開始建設“師表形象工程”。1999年,開始實施“學校精神”工程建設,其內容為“團結、實幹、拼搏、進取”,倡導“堂堂正正做教師”、“踏踏實實教好書”,活動持續至今。
2000年,在此基礎上,開展“學標兵精神,做身邊事情”活動;在學生中,開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塑造自己嶄新形象”活動,活動延續至今,學校辦學特點初步凸現,即“在傳統與開放的耦合中創新,在研究與實踐的互動中發展”。
2001年,開展了“向身邊的同事學習”活動,學習身邊同事(以山東省優秀教師張步先老師為代表)的優秀品質。
2003年,在“春風伴我成長、我立大志成才”助學幫教活動中,老師們積極捐款捐物,在此基礎上,學校成立了“立志成才”獎學基金。
同時為了適應現代教育形勢的發展,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更新教育觀念,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經過培訓,至1997年,教師在課堂中已普遍使用投影儀。1999年開始,隨著多媒體教室的建成使用,在教師中進行了課件製作培訓,保證每學期有培訓、有成果。
幾年來先後完成了微機基本操作知識、Office辦公系列、PowerPoint多媒體演示製作、Authorware課件製作、Photoshop 圖象處理、Flash課件製作、3DMAX動畫製作、Internet網路知識等項目的培訓。教師創作的課件多次在市評比中獲獎。2002年,邵斌製作的《古詩鑑賞》課件在市中國小多媒體網路課件評選中獲一等獎。
經過長年不懈建設,青島二十二中已經具備了一隻能打硬仗、惡仗的教師隊伍,形成了“工作第一、力爭一流”的工作意識,學校精神開始內化為一種學校文化。
新時期,依法治校,定期召開教代會,討論解決學校發生的重大問題。
在此期間,學校建制也發生重大變化。1997年,市教委對所屬中國小進行調整,決定二十二中撤消高中部。根據市教委檔案精神,1998年秋季,二十二中停止招收國中畢業生,實行高國中分離。7月,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生畢業,高國中完全分離,青島二十二中成為一所完全初級中等中學。
當此時,由於涉及部分人員調整、分流,加上自1997年起,校辦工廠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效益開始下滑,學校的教育教學受到一定影響。1999年上半年,市教委決定在全市教育系統啟動新一輪人事制度改革,二十二中領導班子一致認為這是改善學校管理面貌的重大機遇,遂全力投入,實行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內容“三個突破”:突破“死水無瀾”的用人制度,落實教職工競爭聘任制;突破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推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制;突破績效工資中的大鍋飯制度,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厚酬”制度。結果:安排退養10人,歇崗待調2人,落聘待崗2人,轉崗16人。如此大的改革力度,依然穩穩噹噹,且推動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發展日新月異,辦學特色廣而周知,社會信譽和聲譽也日漸提高。
在學生管理方面,1998年,編制印發了《青島二十二中學生教育手冊》,開始進行規範化教育。自2001年開始,實行“兩全管理”,即全員、全程對學生進行管理,管理中,強調一個“嚴”字,突出一個“恆”字,有效的保證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二十二中的學生德育工作嚴而有愛,歷而有度,自1994年起,曾連續五年獲得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教學上,1996年向外部學習,開展“誘思探究教學法”,1999年開始,學校內部提出了“規律探究教學法”,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彭岳敏同志在教學實踐中創造了“推二進一,提點帶面,問題開道”的“誘導引探”教學法。自1998年開始,進行“一人一堂課”觀摩學習活動,這一切都保證了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1995年,青島市高中數學競賽乙組團體第二名;1996年中考會考合格率列全市第七位;1997年,在青島市國中數學競賽中,獲市區中學乙組第一名;1999年,初三化學奧賽青島賽區一等獎;2003年,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英語知識能力競賽中,獲團體一等獎。
藝術教育是22中的辦學特色,參加市局藝術比賽屢獲佳績。
此十年間,為落實素質教育,學校發揮自身音樂、體育、美術師資教強的優勢,在校內外組織了一系列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校園唱起來、跳起來、動起來”,“讓校園流光溢彩”,充分展示了學校的特色教育。
1994年4月,《山東教育報》報導青島市的“藝術特色學校”時,該校名列其中,後被山東省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
上世紀90年代,每年市中學生春季運動會,都有該校的大型藝術體操表演。1994年9月16日,初二初三級部520多人的大型藝術體操《海爾在騰飛》在海爾集團運動會開幕式上表演15分鐘。後在青島電視台播出。1996年“六一”前夕的5月28日,為向市第三屆少代會獻禮,該校舉行了大型隊會《爭做跨世紀接班人》,進行了佇列歌曲、大型舞蹈表演。出席會議的有市教委領導、各中學校領導、團隊負責人,李滄區各國小領導。
1996年,青島市“可口可樂”杯中小學生師生書法大賽先進單位;1999年10月,在市教委組織的教材歌曲演唱比賽中獲第一名;2002年,青島市中國小美術書法比賽團體一等獎。
校園 “聖訓石”,上鐫“格物致知,修身至善”。
在歷年市教委組織的中國小藝術節、體育節中,該校均獲佳績。學校國中桌球隊在市教委系統歷年比賽中,多次獲得冠軍,國中男女藍、排球隊在市教委系統每次比賽中都進入了前六名。
在此基礎上,2003年秋季,學校首次招收了一個美術特長實驗班,明確了“創新加特色、合格加特長”的辦學方向。
此十年間,教育形勢飛速發展,學校建設也日新月異。
1996年,學校建校四十周年校慶期間,校友捐款加學校投資,在校園內完成了四處人文景觀:漢白玉孔子像,花廊,母子鹿雕塑,鹿回頭雕塑。2002年,增設“聖訓石”,強化了學校環境的育人功能。
1993年,建成第一個微機教室,當時還是蘋果機286配置。1997年,建成多媒體教室,1999年,建成新微機教室。2002年秋,增加一新微機教室。
近年來,多次更新實驗室設備,使學校的實驗室設備和實驗水平居國中學校前列,1998年被評為市先進實驗室。
圖書館藏書量近5萬冊,居李滄區學校首位。
2002年3月,成為“第一批青島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11月,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教育條件裝備先進集體”。
學校沿革
1923年 滄口尋常高等國小 日本國民滄口國小
1946年 青島市滄口初等中學
1949年 青島市立第三中學
1956年 山東省青島第二十二中學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學校教育的精神靈魂,是真正把人的發展當作最終目的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尊重人、關心人、教育人貫穿在教育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管理、教學活動、教育內容都應當體現對人的尊重和關注,把維護教育工作者、教師、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培養人、激勵人、成長人放在第一位,堅持“學生第一,教師為先,教學至上”的服務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教育者的升華,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把學生當作人才來培育,把老師當作良師來對待,把家長當作益友來切磋。以學校為家庭,視學生如子女,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使學區的學生留下來;把留下來的學生教育好!營造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從而有效的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使學校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
“全面發展”,體現了學校教育的終極目的,即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為了人的發展,使人獲得全面、和諧、自主的發展,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奠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在學校發展這個鏈條中,學生髮展是教育的目的,教師的發展是學生髮展的條件,學校的發展是學生髮展和教師發展的前提,學生和教師的發展會促進學校的發展。也只有學生、老師、學校的共同發展,才能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實踐的價值,才能體現學校教育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