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

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

理學院現有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套用數學、套用物理4個本科專業;有工程力學、固體力學、套用數學3個碩士點和工程力學山東省重點學科。設三個教學系,一個教學部,兩個實驗中心,一個研究所。理學院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45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2人,碩士畢業研究生63人;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0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青島市優秀教師1人。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概況

藍天的暢想,大海的胸懷;深厚的史蘊,創業的豪邁。理學院,是一部傳奇的史詩,幾度坎坷,風雨兼程;理學院,是一條奔騰的長河,只爭朝夕,慷慨前行。理學院有著光榮的歷史傳統,在學風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專業發展、數學建模大賽、電子大賽、科研獲獎等方面取得里令人矚目的成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歷程

為適應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青島理工大學的前身—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在2001年由原基礎課部成立了數理與信息工程系,2004年底整合兩校區教學資源,成立了現在的理學院。

職責劃分

數學系:轄“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數學”兩個專業教研室,“高等數學”和“工程數學”兩個公共基礎課教研室。

物理電子系: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套用物理”兩個專業教研室,“大學物理”公共基礎課教研室和物理實驗中心。

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圖片 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圖片

工程力學系:轄四方、黃島兩個力學教研室和力學實驗中心。

工程製圖教學部:轄建築製圖、機械製圖兩個教研室和製圖模型陳列室。

物理實驗中心:設普通物理、近代物理、電子學、套用光學實驗室,黃島校區物理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室,電子信息科學專業實驗室和現代通信技術研究所實驗室等8個功能實驗室,日常活動在物理電子系開展。

力學實驗中心:設材料拉壓實驗室,材料扭轉實驗室,綜合設計實驗室,光測衝擊實驗室,理論力學綜合實驗室,岩石三軸實驗室和黃島校區力學實驗室等7個功能實驗室,日常活動在力學系開展。

現代通訊技術研究所:主要任務是通信與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日常活動在物理電子系開展。

學術科研

師資力量

2人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校教學拔尖人才3人。另外,特聘院士1人,兼職教授1人,客座教授2人。目前在校本科生819人 ,研究生20人。

學術成果

近三年,共立校以上重點課題20項,出版主編教材16部,獲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在如下幾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1.初步建成了以數學、力學、物理電子學科為主體的學科專業結構。數學學科有2個本科專業,1個碩士點,有7位教授,9位博士;力學學科具有兩個碩士點,一個省重點學科,10位教授,8位博士,1位博導;物理電子學科有2個本科專業,1個技術研究所,5位教授,6位博士,1位博導。近3年,這三個學科獲得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10項,經費140萬元;橫向課題44項,經費1500餘萬元;三大檢索文章60餘篇,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2.建設了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先後引進各類專業人才62位,其中博士以上人才19;有4位在職教師獲得博士學位,培養了一批名師:全國優秀教師1位,寶鋼教育基金獎獲得者2位,青島市優秀教師1位,校級教學拔尖人才3位,先後有12位教師獲得青年骨幹教師稱號。在05年學校評出的6位教學拔尖人才中,我院占有3位。

3.加強制度建設,夯實教學基礎。近5年先後出台了 “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大學生學習進步獎評選辦法”,“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課堂教學管理辦法”,“學生工作管理辦法”,“教師職務晉升業績量化賦分標準”,“實踐教學管理細則”,“教學督導員管理辦法”,“大學生導師工作考核辦法”等十幾個檔案,結合理學院的實際細化學校的檔案精神,從源頭,從基礎系統地抓“質量”。

4.精品課程建設達到較高水平。三年時間先後建成“線性代數”、“建築製圖”、“材料力學”、“機率統計”4門山東省精品課程,“材料力學”還入圍了2007年國家精品課程評審;大學物理、工程製圖建成校精品課程。

5.實驗教學與創新教育取得較大突破。近5年由我院負責帶隊指導的全國數學建模大賽獲得國家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山東省一等獎8 項,二等獎11項;開發了實驗設計能力一流的材料力學綜合設計實驗台,完成了材料力學創新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工作,該項目已獲校一等優秀教學成果獎。

6.製圖課教材建設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前列水平。製圖教學部緊跟前沿,積極進行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的改革,獲得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全國發行教材9部。

7.初步解決了專業定位和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問題。一是在培養計畫中強調:知識結構的組織上採用“底”大“尖”高的知識結構,既要為學生打下寬厚的基礎,又讓學生在某一方面得到系統的工程訓練;有良好的市場切入點,注重專業特色;發揮學校自身優勢,重視實踐教學,集中實踐周安排30周;教學計畫有彈性,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等。二是既要明確專業的基礎地位,鼓勵學生“考研”,又要重視就業培訓,提高學生就業能力。三是專業教師全部擔任大學生導師,指導學生排憂解難,規劃人生,選課、“考研”和就業。

8.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優良學風建設體系和有效機制。我院自03年初開始抓學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以控制不良苗頭,養成良好習慣,過好大學適應期為主的嚴格管理階段,二是教師參與,“教”“學”互動,以教風促學風的課堂教學過程管理階段,三是實行班主任、輔導員和導師相結合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創新階段。我們還設立了大學生學習進步獎,連續5年每年拿出近1萬元的創收經費對學習進步大的同學表彰獎勵。

學風建設

該院的學風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已初見成效:04、05連續兩年的四級英語通過率列四方校區第一名,05級的四級英語一次通過率達到54.1%,超過校平均通過率10個百分點;在數學建模比賽中我院學生先後獲得國家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在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仍保持了90%以上的就業率。其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考研率達到19%,個別班級達到了27%,一批學生考進了中科院、上海交大、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山東大學等名校,柴怡康同學還考入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