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同泰橡膠廠

到1953年,手推車胎和腳踏車胎的年產量分別達到20萬條和14萬條,實現產值211.5萬元,利潤32.6萬元。 1958年手推車外胎產量119.6萬條,腳踏車外胎產量26.6萬條,工業總產值2869萬元。 到1988年,該廠產品發展到20餘種,主要產品的產量:手推車胎273.9萬套,腳踏車胎342萬套,機車胎40.6萬套,拖拉機胎13.98萬套。

青島同泰橡膠廠創建於1932年,時為民族工商業者曹海泉、李俊亭等7人集資3萬銀元在青島開辦的同泰膠皮工廠,有職工29人,生產腳踏車內、外胎,年產量為1.5萬套。1936年興盛時年產腳踏車胎24萬套。1937年“七七事變”後,該廠由日本“牛島洋行”強行入股,變成了以日資為主、主權淪落的“中日合資”企業。 1945年日本投降後,該廠由南京國民政府經濟部魯豫晉區特派員辦公處當作“敵產”接收,直到1947年才歸還原主。之後,該廠因無力經營而與億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併,更名為同泰膠皮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駱駝”牌腳踏車胎和手推車胎。後因時局動盪,到建國前夕已處倒閉狀態。
建國後,由於人民政府採取加工訂貨、包購包銷等扶持政策,該廠生產逐步恢復和發展。到1953年,手推車胎和腳踏車胎的年產量分別達到20萬條和14萬條,實現產值211.5萬元,利潤32.6萬元。 1954年該廠首批實現公私合營,易名為公私合營青島同泰橡膠廠。1956年復興祥等14家橡膠製品廠與該廠合併,成立了同泰橡膠總廠。翌年底,化工部將青島第六橡膠廠力車胎車間併入該廠。擴大了生產能力,成為全國力車胎重點生產企業之一。產品有26×2 1/2″手推車胎、28×1 1/2″腳踏車胎和28×1 1/2″硬邊腳踏車胎三種,還試製成功了32×6馬車胎。1958年手推車外胎產量119.6萬條,腳踏車外胎產量26.6萬條,工業總產值2869萬元。
進入60年代,該廠進行技術革新、改造,自行設計製造了雙模水壓硫化機,使手推車胎和腳踏車胎生產全部實現了氣囊硫化。這項革新為全國同行業首創,於1965年被化工部列為力車胎十一項成套經驗之一向全國推廣。是年,該廠丁基膠氣囊的使用次數提高到500次以上,為天然橡膠氣囊的4倍,並改進了胎耳結構的設計,使手推車胎使用壽命提高到1100噸公里,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68年,該廠為滿足軍工和市場的需要,試製投產了兩個規格的機車胎和五個規格的拖拉機胎。1970年手推車胎產量197.77萬條,腳踏車外胎115.26萬條;工業總產值6115.1萬元,比1965年增長1.2倍。70年代後期,市場對力車胎和農用輪胎的需求量增加,該廠通過擴建廠房、更新設備、改進工藝流程,並投產了硬邊手推車胎和輕騎機車胎,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到1980年,主要產品的產量為:手推車外胎188.75萬條,腳踏車外胎247.1萬條,拖拉機外胎11.87萬條,馬車外胎1.55萬條,工業總產值8475萬元。
進入80年代,該廠通過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不斷推進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1980年該廠所產手推車胎以1355公里的使用壽命居全國同類產品首位。26×2 1/2″手推車外胎於1981年獲國家銀質獎;28×1 1/2″腳踏車外胎被評為化工部優質產品,並列為出口產品,1988年出口達6.7萬套;1981-1982年,所產4.00—16拖拉機外胎和3.75—19機車外胎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5年引進彩色腳踏車外胎和丁基膠內胎關鍵設備,於1986年建成彩色腳踏車胎生產線,當年生產26×1 3/8″彩色腳踏車胎20.6萬套,填補了省內空白。並相繼開發了8個規格的機車胎,其中2.25—17、2.50—17和3.25—16機車胎被評為省優質產品。到1988年,該廠產品發展到20餘種,主要產品的產量:手推車胎273.9萬套,腳踏車胎342萬套,機車胎40.6萬套,拖拉機胎13.98萬套。是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億元,實現利稅2149.7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