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改造
據史料記載,清宣統元年(1909年),青山河大水空前,淹沒房屋無數。1926年青山河洪峰流量2300立方米/秒,華陂畈盡遭水淹。1954年7月,洪水歷時9.6小時,洪水總量為760萬立方米。1983年7月,青山水庫泄洪,衝垮二級站東堤,太平村被淹。但到旱年(1961年7月25日),最小流量僅為0.38立方米。青山水庫建成後,下遊河段,從青山鋪至吳城出口,河道彎彎曲曲,長達1507公里,水流不暢,必須整治。1974年冬到1975年春,改造第一段,青山鋪至二級站,改造2公里,堤高5米,河底寬40米,邊坡1:1.5,右堤頂寬3.5米,左堤頂寬4.5米,設計流量300立方米/秒。
第二段青山二級水電站長6.7公里,河底寬60米,堤高7米,邊坡1:1.5,堤面寬5米,設計流量500立方米/秒,於1976年到1978年完成。
第三段青山三級水電站至河口,長3公里,河底寬60米,堤高7米,邊坡1:1.5,堤面寬4米,設計流量500立方米/秒,於1977年——1978年完成。
三段共縮短河長4公里。兩岸新築堤長23.4公里,造田2000餘畝,完成土石250萬立方米,用工230萬個,投資13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