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
該山為箭頭形,不連大小山脈,四面如刀削一般,上山道路陡峭險峻,令人觸目驚心。山下三水環繞,堰河、長溝河、浪子溝長年流水不斷,山上山下林木茂盛,鬱鬱蔥蔥,是絕好的旅遊避暑勝地。
文獻記載
據方誌與碑文記載,清朝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在勉縣活動,馬營村王氏為勉縣農民起義軍的首領,占據在青山寨扼守縣北陳倉道口,這裡為軍事防守核心。因此,在青山寨修建了七個寨門,現仍存在,也叫七個關卡門。據前人世代傳說與石碑記載:同治二年(公元1863),當地善男信女集資捐款在青山寨又修關帝廟一座:同治九年(公元1870),又修大佛殿三間;光緒六年(公元1880),修祖師殿與靈宮殿。又據碑石記載:公元1825年,四川和尚李壽雲(生於嘉慶十年,即公元1805年,死於光緒十八年,即公元1892年,享年87歲)來青山寨興廟,同月又是陝西城固人周廣治和尚來青山寨住廟,這兩個和尚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又死於同年同月同日,即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這兩個和尚在臨死的前兩年,做好後兩年之死的準備,山尖上有個大石岩,高8米,寬10米,厚15米,李、周兩和尚請來四個石匠,在這一石塊上打了兩個石墓,石墓門高1. 8米,寬工米,深1. 5米,石墓底中心有個圓形石窩,石窩圍徑60公分,深度30公分。兩人享年87歲時,都上柴樓焚火自盡,由徒弟將骨灰放在石墓中心窩(現仍存在)。和尚石墓原有石質墓門封口,後損壞換為木門。1958年大煉鋼鐵,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此寺廟先後受到破壞,但故址與文物猶存。1991年由本地善男信女自發的捐資籌款修上殿三間,下殿三間,塑泥像三個,現在寺廟內仍有同治七年的石香爐四個,碑刻帶座三通,柱頂石兩個,石窩一個,石墓兩個以及古代青磚青瓦,一個柏根八棵柏樹等文物。每年農曆2月19日、5月15日、10月18日,當地百姓近千人自發來青山寨古蹟旅遊踏青,避署觀景,焚香許願,紀念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的先賢。
發展
為結合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使旅遊業健康發展,文物古蹟得到保護和利用,經當地村委會和鄉人民政府申請,縣博物館經過實地考察並與鄉村共同座談後,於2000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了青山寨文物保護小組,鄉人民政府相應成立了管理委員會以保護文物古蹟安全,積極創造條件,招商引資,開發青山寨古蹟風景區 ,以帶動地方文化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