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來歷:鄉政府駐地,南北朝梁武天監(502年)前名綺川渡,清時先後為清平渡(場)、青堤渡(場),因而得名青堤鄉。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5°25′3″~105°30′24″,北緯30°41′40″~30°46′1″。地處射洪縣南部,東接蓬溪縣天福鎮,南連蓬溪縣紅江鎮,西與柳樹鎮隔江相望,北鄰洋溪鎮。人民政府駐青堤目連上街,電話區號0825,郵政編碼629203,南距射洪縣城區21千米。
行政區劃
政區沿革
清初屬務本鄉三甲。
民國29年(1940年),設為青堤鄉。
1950年,成立青堤鄉人民政府。
1958年,改為青堤公社。
1984年,恢復為青堤鄉。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時單設青堤鄉。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黃村、蘆溪口、光華、清泉、青龍、新房、高坎等7個村民委員會和目連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青堤鄉下轄村:
黃村 | 蘆溪口村 | 光華村 | 清泉村 |
青龍村 | 新房村 | 高坎村 | 目連社區 |
人文景觀
此地上自蘆溪口下至打魚灣有大榕數百株(現尚存有清明時期的古榕樹數十株,青堤鄉政府已列為重點保護樹木),好似長臥青龍,且遮天蔽日,風光綺麗,被譽為涪江岸邊的五里綠(青)色長堤。其中間位置有一座山名曰“元寶坡”,佛爺岩以上至元寶坡有榕樹九株,人稱“上水龍”,元寶坡山下的黃連埡也有榕樹九株,稱為“下水龍”,這一自然景觀人們稱為“二龍搶寶”或“九龍朝聖”。涪江岸邊立璧陡峭,山泉瀑布、林間石級、前有湧泉山,後有慶雲山,左有華嚴寺,右有積善橋,被譽為“上通三島之秀氣,下達四海之水源”的寶地,它以其山川秀美,風光綺麗而得以“綺川渡”之美名。由涪江西岸柳樹鎮去綺川渡、或由北路洋溪鎮去綺川渡,在數里之外,這一自然景觀便映入人們的眼帘。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9617 |
男 | 4898 |
女 | 4719 |
家庭戶戶數 | 269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8753 |
家庭戶男 | 4375 |
家庭戶女 | 4378 |
0-14歲(總) | 2509 |
0-14歲男 | 1321 |
0-14歲女 | 1188 |
15-64歲(總) | 6243 |
15-64歲男 | 3185 |
15-64歲女 | 3058 |
65歲及以上(總) | 865 |
65歲及以上男 | 392 |
65歲及以上女 | 47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8528 |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
青堤鄉黨委政府圍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主題,確立了農業八大項目,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這八大項目是:健全土地流轉市場,集中流轉土地2000畝。建綿遂高速沿線產業帶,帶動經濟發展。綿遂高速沿線環境整治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青泉村扶貧村項目,政府擬投入資金50萬元徹底解決青泉村貧困現象。建設青泉村休閒觀光農業園區,打造青泉村休閒景點。完成通組水泥路5公里,解決民眾行路難問題。建成青泉村薄殼核桃基地300畝,育苗20萬株。做好光華村、高坎村新農村示範點建設。
青堤鄉地處射洪邊陲,緊靠蓬溪縣的天福鎮,集鎮規模較小,且常年不趕集,街道狹窄,房屋古老,房地產市場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土地經營工作一直打不開局面。黨委一班人高度重視土地經營工作,今年春節一過,專門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余斌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決定在光華村打造農民新村,提升青堤形象。在縣國土、建設等部門的業務指導下,通過鄉村幹部走村串戶,調查摸底,徵求意見,廣泛宣傳,層層動員,終於在無上訪的前提下徵用光華村九社約5畝地,作為農村客運站和商住用地。2007年6月15日上午10點,青堤鄉政府會同縣國土、紀檢和公證等部門在鄉機關會議室公開拍賣2.12畝商住用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8位業主以整體方式積極競標,爭先舉牌,不甘落後,號牌一個高過一個,競標高潮一浪高過一浪,鼓掌聲、歡呼聲響徹整個會場,最終以74.5萬元的天價成交,打開了青堤鄉土地經營工作的新局面。
教育發展
青堤鄉開展了表彰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員和優秀黨支部書記,邀請縣相關部門領導為全鄉黨員上一次黨課,結合宣講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把黨的富民政策送到千家萬戶。開展一次“送溫暖”活動。重點慰問貧困黨員及其已經離任生活困難的基層黨員幹部,及時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黨員的心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以辦板報、櫥窗、民間文藝表演、放壩壩電影等多種形式,對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以“發展青堤經濟,構建和諧黨支部”為主題,過好一次專題組織生活。
社會事業
黨政建設
青堤鄉開展了表彰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員和優秀黨支部書記,邀請縣相關部門領導為全鄉黨員上一次黨課,結合宣講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把黨的富民政策送到千家萬戶。開展一次“送溫暖”活動。重點慰問貧困黨員及其已經離任生活困難的基層黨員幹部,及時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黨員的心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以辦板報、櫥窗、民間文藝表演、放壩壩電影等多種形式,對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以“發展青堤經濟,構建和諧黨支部”為主題,過好一次專題組織生活;
目連故里
忠孝文化
連年來,青堤獨特的目連文化吸引著有無數國內外知名人士前來追根溯源。對孝忠文化很有研究遂寧市檔案局局長劉輝認為,青堤才是我們遂寧市最值得開發(而不是“打造”)的旅遊景點,因為這是原生的。
台灣著名作家蜀洪先生在他的《大孝目連地獄救母寶傳》一書封面上寫到“唐聖僧目連故里四川射洪縣青堤鄉”。王本傑同志給何大海書記和原謝代銀縣長“關於保護開發目連故里青堤古鎮的殷切建議”上的一句話說“在中國的這塊廣袤的大地上,可曾出現過第二個目連的故鄉嗎?沒有了”。
基於此,1993年,目連戲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期間,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前來青堤膜拜;台灣著名作家蜀洪先生多次來青堤考證,並代表台灣企業界人士前來投資,達成了意向性投資計畫: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批准後,首期投入100萬美元;三星堆老總莊景國也曾前來考察;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曾多次宣傳目連戲,也曾提及目連故里;一些文化界人士相繼在《四川日報》、《遂寧日報》(遂寧報)、《西部射洪》上多次發表過有關目連故里的文章;蜀洪先生的《大孝目連地獄救母寶傳》一書已進行第三次印刷,發行量在10萬冊以上。目連故里射洪縣青堤鄉的說法和目連佛教文化已遍布10多個國家,影響日漸深遠。
新聞報導
2005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射洪縣委、縣政府和青堤鄉黨政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努力,相關部門也多次派出專業人員前往考察驗證。青堤鄉就“青堤目連文化”正致於力做好“四件大事”,即搞好青堤目連文化的規劃和前期市場策劃運作;以射洪本土網站建立專題欄目為核心,打造輻射至全國和全世界的新聞媒體和網路造勢圈;建造高達38米的目連塑像,建造天下第一孝牌坊;擬通過舉辦全市範圍的“目連文化”研討會、每年舉行一次“孝子和孝子媳”年度評選活動及其它緊扣“目連主題”的文化旅遊活動等來凝聚人氣和提高影響力,為日後青堤目連文化整體打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青堤文化系列報導》在《華西都市報》、《四川線上》、《四川工人日報》、《遂寧日報》等和全國數10家網站和論壇廣泛發貼、轉貼以來,引起了全國網友的極大關注,更引起了射洪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08年3月7日,射洪縣旅遊局負責人赴青堤,與當地黨政領導人和謝德安老人、普行大師等共商青堤目連文化發掘和旅遊開發大事。3月8日,記者與射洪電視台《艾哥熱線》欄目組、射洪與成都的旅遊發燒網友一道前往青堤,對青堤目連文化作進一步深入採訪。射洪縣青堤鄉政府吳燁鄉長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說起青堤目連文化,吳鄉長一臉喜色:“青堤目連文化堪稱全世界第一,較之其它的宗教文化,青堤目連文化有著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前景十分廣闊的市場開發的潛在價值。目連文化的核心是孝道文化,我們將緊扣孝道文化,做好青堤目連文化這道文化旅遊大餐,造福射洪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