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刺尖[青刺尖]

青刺尖[青刺尖]

扁核木,又名:梅花刺。 落葉灌木,高1~2米。枝具棱,一般是灰綠色,常有白色粉霜,具枝刺,長7~20毫米。單葉互生或叢生,厚紙質至革質;狹卵形至披針形,長2~6.5厘米,寬1~2.2厘米,基部鈍圓或楔尖,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具細鋸齒,或幾為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5~10毫米;托葉細小,宿存或脫落。總狀花序腋生或生於側枝頂端,有花3~8,白色;萼片5,近圓形;花瓣5,倒闊卵形或扁圓形;雄蕊多數多列;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橢圓形,成熟時暗紫紅色,有粉霜,基部有花後膨大的萼片。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於山坡或溪谷兩岸灌木叢中及窪地、路旁。分布雲南、貴州、四川、台灣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青刺尖

別名:炮筒果、牛奶捶、雞蛋糕、梅花刺、槍子果、打槍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

拉丁學名:Prinsepia utilis Royle. 薔薇科。

來源:薔薇科扁核木屬植物扁核木,以根、葉和果入藥。根全年可采;葉、果夏秋采。

植物形態: 扁核木,又名:梅花刺。 落葉灌木,高1~2米。枝具棱,灰綠色,常有白色粉霜,具枝刺,長8~20毫米。單葉互生或叢生,厚紙質至革質;狹卵形至披針形,長3~6.5厘米

青刺尖植物形態-扁核木(5張)

,寬1~2.2厘米,基部鈍圓或楔尖,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具細鋸齒,或幾為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5~10毫米;托葉細小,宿存或脫落。總狀花序腋生或生於側枝頂端,有花3~8,白色;萼片5,近圓形;花瓣5,倒闊卵形或扁圓形;雄蕊多數多列;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橢圓形,成熟時暗紫紅色,有粉霜,基部有花後膨大的萼片。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於山坡或溪谷兩岸灌木叢中及窪地、路旁。分布雲南、貴州、四川、台灣等地。

本植物的根(梅花刺根)、果實(梅花刺果)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

②《雲南中草藥》:"淡微辛,平。"

功用主治:

攻毒,祛瘀。治癰疽瘡毒,骨折。

①《滇南本草》:"攻一切瘡毒癰疽,有膿出頭,無膿立消;散結核,嚼細用酒服。"

②《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接骨消腫,補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骨折,槍傷:青刺尖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或配伍內服。(《雲南中草藥》)

②治貧血:青刺尖葉五錢,燉豬肺吃。(《雲南中草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