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製作
骨累的製作始於何時已無法考證,至今還保存著前輩的傳統工藝並有新的發展。過去是紅面、雜麵、玉米面等粗粉製成,當今大都用白面或少兌一點玉米面或米麵而製作。骨累有菜骨累、肉骨累之分。菜骨累較為普遍,品種也較多,有洋槐花、榆錢錢、掃帚帚、苜蓿等野菜骨累。也有山藥蛋、茴子白、紅白蘿蔔、豆角、白菜、小蔥、酸菜等蔬菜骨累。所用菜種不同,其口味也各不相同。但不論那種骨累,其製作方法基本相同。將所拌菜或用刀剁碎,或用礤子擦成絲狀,加適量的水和佐料,然後再加入適量麵粉充分攪拌,待菜絲、菜塊周身均勻沾滿麵粉成顆粒或條狀,然後上籠蒸熟即可食用,加蔥蒜用油炒後再吃,味道更佳。肉骨累的製作與菜骨累稍有差別,先把豬肉切成黃豆大的小丁,用雞蛋粉面攪拌後下油鍋炸,炸出的肉丁再用白面篩裹後上籠蒸,蒸熟再加蔥蒜佐料用油炒出,便可做成。
歷史典故
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與光緒皇帝西行西安路經靈石,在兩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與和和飯時,胃口大開,讚不絕口。臨行時叮囑李蓮英,記下用料和全部製作過程帶回宮內。相傳慈禧返回京城,便經常讓廚師給她做靈石骨累與和和飯吃。從此,慈禧喜歡吃靈石骨累、和和飯的趣聞,便在民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