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分支
音樂起源
靈歌是美國流行音樂的一個分支,起源於底特律的黑人音樂,曾同時占據流行音樂和節奏與布魯斯音樂兩個排行榜的統治地位。
1963 年末期至1965 年早期,它竟然將節奏與布魯斯音樂擠出《公告牌》雜誌排行榜長達 14 個月之久。對於白人與黑人來講,這也是絕無僅有的時期,因為他們都在爭相購買同一種風格的唱片。從 1969 年 8 月 23 日開始直至靈歌的沒落,靈歌排行榜一度成為黑人音樂排行榜的代名詞。
第一位靈歌藝人
雷·查爾斯是第一位靈歌藝人。他在節奏與布魯斯音樂中,大量吸收了黑人福音音樂的激情和唱法,特別是被稱做“花唱”的發聲法。他用一種近乎神聖的方式去演唱那些世俗的歌曲,在某些人眼裡,這簡直是大逆不道。
以小理察為代表的黑人搖滾歌星則更為狂熱地為同一目標進行著探索。這種不為人所知,包含大量黑人音樂要素的音樂風格的新穎獨特,令白人青少年興奮不已。
靈歌時代的開始
山姆·庫克首開先河,脫離福音音樂流派(他是Soul Stirrers的主唱,擁有大批歌迷)。他的一首《You Send Me》(1957 年榜首歌曲)盡現“花唱”之精華,標誌著靈歌時代的開始,但是他接下來的一些歌曲大失水準,令聽眾大失所望。
King唱片公司
King唱片公司的詹姆斯·布朗風格獨特,1958 年擠入流行音樂排行榜。
1960 年,Jim Stewart 在孟菲斯創建了Satellite唱片公司,著重培養當地的歌手。同年,他推出了由Rufus·Thomas 和他的女兒Carla錄製的一系列上榜歌曲。當然,他們最大的成功還得算培養了 Otis Redding。 因為西海岸已經出現了一家Satellite唱片公司,他們不得不更名為 Stax 唱片公司。不久,他們相繼與 Atlantic 公司和 Fame 公司達成銷售協定,Jerry Wexler 負責給 Atlantic 的藝人到南部錄製唱片的聯繫工作。由於當地的一支節奏與布魯斯樂隊Royal Spades 以及隨後Booker T and the MGs 和 Memphis Horns 樂隊的加入,Stax 擁有了自己的室內樂團。年輕的製作人 Chips Moman 不久就開始建立自己的錄音棚。Isaac Hayes 和 David Porter 也為 Sam & Dave 寫了大量的作品。舉止古怪而充滿幻想的 Tom Stafford 召集了 Rick Hall、Billy Sherill 等幾個年輕的製作人以及鍵盤手 Spooner Oldham、歌手Dan Penn(他唱過的黑人歌曲比 Elvis Presley 多得多)、作曲家Donnie Fritts 等人創建了Fame唱片公司。他們的第一批上榜歌曲都是 Arthur Alexander 的作品。
這些在黑人藝人中間掀起了靈魂樂創作的熱潮,除了上面提到的人以外,艾瑞莎·弗蘭克林、Wilson Pickett、Joe Tex、Percy Sledge、Ben E. King、William Bell和所羅門·伯克等人分別在一些白人業餘愛好者經營的小工作室中錄製唱片。他們的做法得到了地處南方、頭腦敏捷、朝氣蓬勃的年輕音樂家的支持,他們不惜一切,在一條充滿艱難的道路上跋涉。
當時,這些藝人還沒有條件隨時在一起進行研討,但是早期的音樂合成竟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雖是偶然發生,但它卻是千真萬確)。它牽動了整整一代人的心。
悄然結束
眾所周知,靈歌的黃金時代隨著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的遇刺身亡而悄然結束。其後,全美國的黑人無可指責地展開了系列的報復活動,因為職員的人身安全不能得以保證,Stax公司不得不暫時停業。
在 1968年召開的全國廣播電視時事評論員聯合大會上,Wexler被模擬絞死,還有些人遭到了毒打,據說許多人還為此不得不開始攜帶槍枝。事實上,儘管黑人在進軍流行樂壇的過程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但是黑人藝人和商人(除了芝加哥的Berry Gordy以外)無法保持他們已取得的成功,而被迫求助於白人的企業(直至80 年代,這種情況沒有什麼改觀。如果你不是什麼大人物,大的公司是不會搭理你的)。
時代意義
結束種族隔離
靈歌的黃金時代也標誌著多年來現實存在的種族隔離的結束,同一時期,人權運動也開始蓬勃發展。當然,美國人民還需要20 年、30 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去消除長達300多年來種族壓迫帶來的深重的影響。在Stax和Fame 投身這場音樂變革的藝人也各展身手,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探索。但是,一些經典的音樂流派仍在兢兢業業地創作,他們的作品依然在聽眾的心裡占有很高的地位。
反教條
有這樣一條理論,節奏與布魯斯音樂是“教條型”的,而靈歌摩城流行音樂是“反教條”的。白人音樂將此兩種音樂形式合二為一,正義兄弟合唱團就成功地悟出了靈歌的真諦,人們將他們這種獨特的音樂風格稱為“藍眼靈歌”。
北部靈歌
Steve Winwood在1987年度取得的葛萊美獎是靈歌時代的又一成果。“北部靈歌”這個名詞指英國北部的白人流行音樂從偉大的黑人音樂中汲取了大量營養,而不是從倫敦電視節目中那些枯燥乏味、裝腔作勢的表演中得到了什麼,連英國俱樂部舞廳里的音樂也受到了靈歌的極大的影響。
甜蜜的靈歌
出身於教會的Al Green成為整個70 年代最偉大的藝人之一。“甜蜜的靈歌”指類似Peabo Bryson的黑人浪漫歌手。艾爾·賈諾的唱片像 80 年代出版的其它一些唱片一樣,曾一度滯銷,但他那充滿深情的歌聲打動了成千上萬的聽眾。
80 年代中期,從事廣告、影視、唱片行業的人年齡在 30~40 歲之間。他們清楚經典的靈歌是如何的偉大。Atlantic 公司利用了原來的錄音,重新出版了 7張雙張唱片。
只要不是草率行事,靈歌就是優美動聽的標誌。
靈魂歌后
艾瑞莎·弗蘭克林(Aretha Franklin),美國流行音樂歌手,1942年3月25日生於流行音樂聖城孟菲斯。 出版歌曲跨越靈魂與流行音樂,有著“靈魂歌后”或“靈魂樂第一夫人”(Lady Soul/The Queen Of Soul)的稱號。
1967年—1973年是她的演唱巔峰,艾瑞莎是史上獲得第二多葛萊美獎的女藝人,一共19座,其中有11座來自“最佳節奏藍調女演唱人獎”(其中的8座更是連續8年獲得)。除了葛萊美獎之外,也為搖滾名人堂的首位入選女性歌手。至今,她光是入billboard的單曲就超過70張。在華語地區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她演唱的《I say a little pr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