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岩寺摩崖

靈岩寺摩崖

陝西省略陽縣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靈岩寺又名靈崖院、白鹿洞。唐開元年間(713-741年)建。分前、後兩洞由奈何橋連線。現存石碑、摩崖題刻約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稱。以東漢建寧五年(172年)刻“郙閣頌”,宋紹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閣頌”,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靈崖敘別記”,唐開成二年(837年)刻“開成題記”唐權德輿撰“何某德教碑”,等碑刻著名。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
陝西省
靈岩寺摩崖VI-864

簡介

..
略陽靈岩寺位於陝西省略陽縣城靈岩路3.5公里處嘉陵江東岸的玉文山腰,
..
它依託山崖兩個天然溶洞撲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巧妙結合,構成一處獨有神韻的佛教靈示聖地而著稱陝、甘、川三省,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風景名勝區。靈岩寺又名“靈崖寺”、“藥水岩”始建唐開元年,是陝南第一大佛洞,洞中流水潺潺,古稱“藥水”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寺內摩崖石刻多達130餘通素有“小碑林”之稱,尤以《郙閣頌》的八分漢隸享益書法金石學界,國際友人和書家學者每年都來目睹其書采書韻,嘆為觀止。

靈崖寺

..
在陝西漢中的略陽縣城東南3.5公里的嘉陵江畔,自古以來享有"靈崖洞天"的美譽。據洞內摩崖刻石和《明嘉略陽縣誌》所載:靈崖寺建於唐開元年間,它以兩個天然的大洞穴著稱,吸引著歷代文人騷客。唐代大詩人杜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拭都曾泛舟嘉陵江,一游靈崖。以漢隸《甫閣頌》為代表的摩崖刻石,在靈崖寺內達130多塊,號稱"小碑林",是研究書法和歷史的一個天然實物寶庫。著名的摩崖刻石有東漢摩崖刻石《南閣頌》,大唐開成題記,靈崖敘別記,宋哲宗御書"忠清粹德之碑",我國迄今最早的交通規則--"儀制令"古刻,杜甫詩刻,《白骨塔序》碑及靈崖宋代以膠石刻(25塊)等。靈崖寺前洞洞口高約25米,寬50多米,進深約l00米。洞口崖邊拔地而建的望江樓,絢麗多彩。兩洞之間有一泉,向西流入嘉陵江,據說飲此泉水,上清頭目,中須腸胃,具有清心明目之功,解熱除煩之能,因此而叫"藥水"。
此洞之右即"藥水崖",每逢春夏,鳥語花香,林蔭氣爽,遊人留連。
..

玉柱,在後洞的睡佛旁邊,是直立著的一根天然形成的鐘乳石柱,仿佛支撐著整個天然洞穴。據說,模了"石柱",可以成為棟樑之材,遊人紛紛扶柱相摸,久而久之,使這根天然的石柱日愈光亮,陽光射入,銀光閃閃,故人稱"玉柱"。
"莫奈何"在前洞的飛來石旁邊,是一個形狀怪異的東西,由生鐵鑄成,呈盤鏇尖頂狀,共分5層,由底層而上,層層收斂,形成一渾圓尖頂。高32厘米,底圍104厘米,重約75公斤。人們來寺燒香拜佛或遊玩,都去摸索這個鐵砣,以試自己的臂力。但因抓無處抓,抱又不好抱,而見不易掌握平衡,故而都抱不起來,於是就將此物叫"莫奈何"。
千年睡佛,在後洞的玉柱邊。是一尊體態豐滿的慈祥沉睡的鐘乳天然大佛。這形象逼真的天然鍾乳大佛,身披袈裟,慧眼緊閉,袒胸露腹,赤腳側臥。在洞內暗淡、恬靜、幽冥的氣氛中,這尊千年睡佛身邊,曾流傳著:你哪裡痛,就把睡佛哪裡模一下,立即就好。至今,遊人還是手撫睡佛,祈求祝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