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41年6月22日,在納粹德國實施巴巴羅薩閃電戰計畫後,蘇聯紅軍之所以全線大潰退,一方面由於1936年開始的那場大清洗,讓這個布爾什維克國家損失了幾乎所有的高級將領,而無力指揮抵抗;另一方面則是強扭的瓜不甜,這個偌大國家西部那些加盟共和國和少數族群的統戰工作始終沒能做好,戰爭伊始,出現難以想像的大規模的放棄抵抗甚至陣前倒戈。針對前線嚴重的失敗主義和投降思想,1942年7月28日,史達林頒布了第227號命令,讓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的部隊有權進入軍營逮捕“意志脆弱分子”,並在戰場上對逃兵格殺勿論。而“意志脆弱分子”還不僅限于軍營,戰區一切生產生活相關人員,都有可能被以各種理由逮捕並送至著名的“懲戒營”,被認為情節嚴重的,內務人民委員會有權按軍法就地處以極刑。
1942年秋的白俄羅斯,227號令頒布不久,德占區的一群鐵道工人製造了一起火車出軌事故,在輪番酷刑後,其中的Sushenya竟被釋放了,眼睜睜看著德軍營地中被吊死的工友們屍體,心緒萬千的回到村中家裡。他知道釋放他的納粹軍官其實也給了他一道比死還難受的懲罰——在鄉親鄰里對其“通敵”行為的假象和唾棄中苟活,甚至苟活的資格都沒有,內務部處決叛徒的同志遲早會來,一顆子彈了結這個叛國的罪惡靈魂,讓他不能像工友們那樣在紀念碑上永垂。
內務部的同志來了,讓Sushenya與妻子告別,抓上土豆和蔥花,在夜晚開始瀰漫的霧氣中,進入無邊的密林。由從小一道長大的朋友Burov動手或許是最好選擇,坑挖好了步槍上膛了,不辨身份的槍火卻突然大作,Burov不幸中槍,Sushenya只好承擔起照顧差點崩了自己之人的重責,與內務部的另一個同志Voitek往敵方或己方的地盤艱難走去。密林和濃霧,逐漸消弭了敵我邊界以及英雄與叛徒的身份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Sushenya | 弗拉基米爾·斯比爾斯基 |
Burov | 弗拉迪斯拉夫·阿巴辛 |
Anelya | 尤麗亞·佩雷西德 |
Burov的媽媽 | 娜齊達·馬奇納 |
Voitik | 謝爾蓋·科列索夫 |
Grossmeier | 弗拉德·伊凡諾夫 |
第一個警察 | Boris Kamorzin |
第二個警察 | Mikhail Yevlanov |
第三個警察 | Sergei Ruskin |
第四個警察 | Timofei Tribuntsev |
Mirokha | Igor Khripunov |
Koroban | Kirill Petrov |
Grisha | Nikita Peremotovs |
Mishuk | Dmitrijs Kolosovs |
Topchievsky | Stepans Bogdanovs |
Yaroshevich | Dmitri Bykovsky |
Olga | Deliana Gergana Quievy |
黨衛軍軍官 | Franco Moscon |
職員表
製作人 | Joostde Vries、HeinoDeckert、VilnisKalnaellis、ValentinaMikhalyova、LeontinePetit、GalinaSementsova、OlegSilvanovich、MartinSchlüter、MariaBaker、UriyIgrusha |
原著 | 瓦斯里·貝科夫 |
導演 | 謝爾蓋·洛茲尼察 |
副導演(助理) | MartinSebik、MadaraDislere |
編劇 | 謝爾蓋·洛茲尼察 |
攝影 | Oleg Mutu |
剪輯 | Danielius Kokanauskis |
選角導演 | MariaBaker |
藝術指導 | Jurgis Krasons、Kirill Shuvalov |
美術設計 | Juris Zhukovskis |
造型設計 | TamaraFrid |
服裝設計 | Dorota Roqueplo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2年5月27日 | 第65屆坎城電影節 | 費比西獎 | 《霧林寒戰》 | 獲獎 |
金棕櫚獎-最佳影片 | 提名 |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Belarusfilm(俄羅斯)、GP Cinema Company(白俄羅斯)、Lemming Film(荷蘭)、Ma.ja.de. Fiction(德國)、Rija Films(拉脫維亞) |
發行單位 | Contact Film(荷蘭)、Neue Visionen Filmverleih(德國)、Strand Releasing(美國)、trigon-film(瑞士)、ARP Sélection(法國)、Vértigo Films S.L.(西班牙)、Orlando Films Ltd.(以色列)、New Wave Films(英國)、Alambique Destilaria de Ideias Unipessoal(葡萄牙)、Against Gravity(荷蘭)、Seven Films - Spentzos Film(希臘) |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法國 | 2012年5月25日(坎城電影節) | 捷克 | 2012年7月2日(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
巴西 | 2012年10月31日(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 希臘 | 2012年11月9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德國 | 2012年11月15日 | 馬其頓共和國 | 2012年11月17日(“電影日”電影節) |
阿根廷 | 2012年11月19日(馬德普拉塔電影節) | 俄羅斯 | 2012年11月22日 |
塞爾維亞 | 2012年12月3日(FAF貝爾格拉德) | 瑞士 | 2013年1月3日(德語區) |
中國台灣 | 2013年1月18日 | 荷蘭 | 2013年1月24日(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
瑞典 | 2013年1月27日(哥德堡國際電影節) | 法國 | 2013年1月30日 |
塞爾維亞 | 2013年1月31日 | 美國 | 2013年2月5日(斯波坎國際電影節) |
英國 | 2013年2月15日(格拉斯哥電影節) | 美國 | 2013年2月19日(波特蘭國際電影節) |
巴西 | 2013年3月1日 | 希臘 | 2013年3月7日 |
西班牙 | 2013年3月8日 | 匈牙利 | 2013年4月25日 |
英國 | 2013年4月26日 | 美國 | 2013年4月26日(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
波蘭 | 2013年5月13日(地球+DOC電影節) | 波蘭 | 2013年5月24日 |
美國 | 2013年6月14日(紐約) | 葡萄牙 | 2013年7月11日 |
以色列 | 2013年8月1日(限定) | 荷蘭 | 2013年12月12日 |
義大利 | 2013年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導演謝爾蓋·洛茲尼薩以詩意表現風格見長,然而在《霧林寒戰》里,詩意表達變成了冗長拖沓,將故事抻得毫無張力。
影片故事是個理應有情節衝突的故事,但洛茲尼薩用緩慢的節奏將所有本該起衝突的地方淡化,讓影片看起來像一部哲學思考的實驗電影,可是又缺少思想的縱向表達。能隱約體會到導演想要傳達的思考,僅僅是隱約,它既沒有通過情節推進展現出來,也沒有通過極端的影像風格表達清楚。這讓整部影片奇慢且毫無變化的節奏變得什麼也不是。劇情中,兩名游擊隊員本要將蘇申亞帶入叢林中處決,卻遭到了德軍伏擊。從這裡開始,出現了每個人的閃回片斷。一段現在時加一段倒敘,連時長都幾乎完全一樣,形成極其規整的對仗。可是這個形式感與影片毫無關係,顯得十分刻意。
影片的表意很模糊,似乎想說戰爭對人的影響,又似乎想探討無論是否有戰爭,人心都要面臨無可避免的選擇。演員故意慢節奏的行動和台詞除了讓節奏更拖沓,沒有任何深化主題的力量。缺乏核心,任何形式化的東西都是蒼白無力的。
唯一值得稱道的是影片攝影,其主觀隨意的拍攝方法和對自然景觀的展現很有獨到之處,片中俄羅斯亞寒帶針葉林在其鏡頭下被渲染上冷肅氣氛。但很可惜在導演洛茲尼薩的手下毫無用處 。 (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