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霧山鄉位於大邑縣北。鄉人民政府駐地興隆場(又名兩河口),距縣城21公里左右。鄉因境內有霧山故名。 清乾隆時,今霧山地區為北信鄉地;清鹹豐起大部屬北鄉一甲,並在此設定興隆團。霧中山,是中國古代極為著名的一處佛教聖地,原名大光明山,亦名天誠山、霧山,在四川大邑西北霧山鄉境內。“千岩逐角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見潭底,水汽上薄雲成堆。”南宋詩人陸游游此時亦拍手叫絕,賦詩注云:“青霞嶂、碧玉潭皆霧中佳處。”由此可見其風光之美妙秀麗了。
霧中山是中國佛教早期傳播地。東漢永平十六年,印度高僧摩騰、竺法蘭來霧中山創建大光明山普照寺,僅比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建成晚六年。東晉時改名天誠山顯應寺,唐高宗時又奉旨復還霧中山普照寺原名。明宣宗時,始更名開化寺,一直沿用至今。明代是霧中山佛教的極盛時期,庵寺很多,其中,天化寺為寺廟之總持,負責管理各庵寺。不幸的是,明末清初,霧中山的一百多座庵寺大都毀於兵燹。當時尚存有明永樂十三年重建的大雄寶殿等建築數十間,銅鐵佛像、鐵鐘等文物。清初曾修復部分殿宇。一九九二年八月,大邑縣人民政府為了弘揚祖國優秀文化,發展旅遊事業,批准將霧中山開化寺、接王亭、瑩華殿等佛教遺址開放作為佛教活動點,由峨眉山高僧普觀大師任住持,果章大師任監院,現正在按照規劃重修古廟,恢復古蹟。
鄉鎮發展
霧山鄉位於縣北。鄉人民政府駐地興隆場(又名兩河口),距縣城21公里左右。鄉因境內有霧山,故名。清代乾隆時,今霧山地區為北信鄉地;清鹹豐起大部屬北鄉一甲,並在此設定興隆團。大竺、劉山一帶屬北鄉三甲。民國2年,甲改為區,歸屬仍舊。24年,興隆團地劃歸鶴鳴鎮,改設第十三、十四、十五等3個保。大竺、劉山地區編入龍泉鄉第八保。
解放後,歸屬仍舊。1950年10月,鶴鳴鄉有3個保及其下屬甲改為村及其下屬小組。1952年1月土改結束時,改為鶴新、興隆、霧山村,小組為居民小組。1953年1月,此3個村地置和平鄉,並分鶴新村置松筠村,分興隆村置鶴屏村,分霧山村置蝦口村。鄉人民政府駐興隆場接引殿。1955年,太平鄉六坪村的車盤溝和雙龍村的龍窩子劃來歸鶴屏村。1956年,鶴鳴鄉的三峰村和普陀鄉的新民村又劃來。鄉人民政府遷鶴鳴山文昌宮。
1958年10月,此鄉建立和平人民公社,同時復興鄉的和平村和龍泉鄉的西廊、共和2村劃來,三峰、新民、鶴新3個村則劃歸鶴鳴鄉。8個村編為5個管理區,32個生產隊,1個畜牧場,1個菜蔬農場。鄉人民委員會遷回興隆場。1961年,管理區改為生產大隊,和平大隊劃出還屬復興鄉,西廊大隊自劉田壩以下劃出還屬龍泉鄉,毗鄰鶴鳴鄉的部分生產隊劃出歸鶴鳴鄉三峰村。至此全鄉(社)轄8個生產大隊,55個生產隊。1968年9月,成立和平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政區只稱和平公社,不再同時稱和平鄉。1981年3月,和平公社改為霧山公社。1984年3月,霧山公社改為霧山鄉,下轄8個村,53個村民小組。
鄉鎮環境
霧山鄉因邛崍山脈延伸入境,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勢,政府駐地海拔786米。境內群山聳立,溝谷交錯。有金剛山、紅岩山、千佛岩等。最高山為紅岩山,主峰海拔2338米,全鄉年平均氣溫11.5。C-13.8。C,有效積溫4200。--4700。,全年無霜期24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mm-1400mm,年平均日照650-700小時,氣溫低、雨水多、日照少、霧多、溫差大,PH值為6.5-7,是岷江支流斜江河的發源地。霧山鄉境內有聞名遐邇的道源石林--大坪山,有中國南傳佛教第一站的霧中山開化寺。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林業資源和旅遊資源,有水力發電站3座,火力發廠1個。
旅遊打造
2008年,由山東威龍集團投資25億打造的大邑縣霧山鄉整體旅遊開發項目在災後全面恢復建設。據悉,大邑霧山鄉旅遊整體開發,由香雲河谷、彌陀道場、萬畝生態觀光茶園、體育公園四大主題板塊構成,該項目借鑑國際旅遊度假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和經營理念,打造集休閒度假、中國傳統文化、體育健身為一體的高端國際型旅遊度假景區。明年下半年建成的部分景區將可接待遊客。川西民居旅遊小鎮
該小鎮依山傍水,由不同風格的川西民居建築群落組成,其中建有川西民居博物館,遊客徜徉其間,如同置身於一個時光流淌的歷史文化長廊,盡情領略原汁原味的川西建築風貌和民俗民情。
該區域還將建設星級酒店、溫泉療養度假中心等高檔旅遊服務設施。借鑑麗江模式,居住在小鎮的居民將為遊客提供住宿、餐飲、購物等旅遊相關服務產業。
佛教主題文化旅遊
霧中山開化寺始建於東漢,僅晚於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六年,是千年佛教聖地。按典籍所述,其鼎盛時期,大小寺廟108座,被尊為中國佛教圓明園。在開發規劃中,將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在其遺址上陸續恢復重建重點廟宇景觀,使遊客體會到山水間禪宗文化的博大。
打造四川鐵觀音產地
發揮霧山當地氣候土壤適宜栽種鐵觀音的優勢,霧山旅遊開發公司從福建安溪購進近2000萬株鐵觀音種苗,並引進當地傳統制茶工藝師傅和設備,2008年首期已經栽種的3000畝鐵觀音茶場,已產出正宗鐵觀音新茶1.5噸,據悉,霧山產鐵觀音正在通過質檢,近日就將正式上市。
茶場負責人介紹,該茶場將打造成生態觀光茶園,遊客可體驗採茶、加工一條龍的鐵觀音制茶工藝。“我們要打造四川自己的鐵觀音品牌,把霧山打造成四川鐵觀音產地,形成本地旅遊的又一亮點。”
國家級體育運動基地
2008年,項目開發商正在與國家體育總局小球訓練中心商洽,在霧山鄉建設戰略合作集訓基地。體育公園將囊括山地高爾夫、板球、保齡球、馬術、橄欖球、壁球、藤球等運動中心,配套可滿足國際級賽事的比賽場地,建成後,將引進舉辦國際、國內體育賽事。
結合旅遊開發安置當地村民居住
青瓦白牆,飛檐斗拱,一百多棟帶有濃郁川西民居特色的三層小樓在大邑縣霧山鄉顯得格外惹眼。“政策好,我們趕上好時候了。這兩樓一底200平方米都是我家的。”昨日,在大邑霧山鄉香雲河谷農民新村,兩河口社區11組村民黃全喜笑顏開地領著記者參觀馬上就要入住的新家。
像黃全一樣,當地有600多村民和在這次地震中房屋損毀的村民也即將入住這個全部按川西民居特點建設的小區。據了解,村民們即將入住的新居就是佛教文化旅遊項目的配套項目,投資3億元建設的香雲河谷農民新居。
入住新居參與旅遊開發
“我家五口人,200平方米住得太大,等這裡旅遊開發起來後,我家準備把一樓搞成小賣部,樓上拿幾間房子做旅館住宿,日子肯定會一天比一天好。”黃全已經開始規劃未來的發展計畫了。
據介紹,按人均30平方米安置村民。“香雲河谷農民新居4個區全部竣工後,將是一個全部川西民居格調的旅遊小鎮,區域內我們還將建設川西民居博物館,讓整個小鎮的居民都能從旅遊開發中獲益,從事旅遊相關服務產業。”當地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當時著手旅遊開發時,就考慮了在騰出發展空間的同時,既能改善當地村民居住條件,又能保障村民持續增收的能力。後期將陸續建設二、三、四區,全部完成後,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房屋近千套,可完全安置霧山鄉4000多村民集中居住。
土地有租金採茶有收入
在當地實施的整體旅遊開發中,已經實施的萬畝觀光茶園,為當地旅遊增加亮點的同時,也使當地村民受益不小。一位村民說,“我家2畝多土地全部租給了茶場開發公司,每畝每年按260斤大米當年市場價折算現金給我,現在家裡有三口人都在茶場工作,每人每天都有20到30元的收入。現在又搬進農民新居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