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霧中游含鄱口偶成
郭沫若
其一
人到含鄱口, 望鄱新有亭。①
湖山雲里鎖, 天籟霧中鳴。②
其二
無中實有有, 有有卻還無。
東風吹萬里, 空山出畫圖。
題釋
1965年7月8日,作者赴含鄱口觀日出遇霧,寫下此詩。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樂山縣觀峨鄉沙灣鎮的一個地主家庭。原名郭開貞,號尚武,筆名郭沫若。1914年留學日本,先後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和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學習。是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建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中國科學院院長等職。生平著述甚富,現有《沫若文集》和《郭沫若全集》傳世。1978年6月12日病逝於北京。
說明
1965年7月,郭沫若和夫人於立群經景德鎮、湖口而來廬山,住“美廬別墅”。7月8日清晨,郭沫若和他的秘書一起登上含鄱嶺,原打算來看日出的,結果卻碰到彌天大霧,什麼也看不見,他們只好望霧興嘆了。郭沫若在領略一番“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韻味後,吟了這首詩。原詩第二句為“望波有新亭”,後他把它改為“望鄱新有亭”。
注釋
①新有亭:指含鄱嶺上的望鄱亭。
②籟(lài):古代一種管樂器,三孔。也指一般聲響。《莊子齊物記》:“女(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