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新民

霞新民 四川江油市人,男,生於1935年1月,1955年參加工作,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江油市農產品採購局、物資局、建設局工作,1991年6月任江油王右木紀念館第一任館長,1997年12月退休。霞新民同志退休後繼續堅持研究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傳播紅色文化,足跡遍布江油城鎮鄉村和社區,憶過去,講現在,話未來。與市民,特別是與青年一代交流談心,談和諧社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體現出一名老黨員牢記宗旨,永葆本色,言傳身教,忘我工作。2011年7月1日,中共四川省委授予霞新民同志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事跡簡介:對黨忠誠,不戀退休安樂,退休後20年如一日奔走各地,查閱紅軍在江油的史料、宣講紅色故事,熱心公益事業,這位精神矍鑠的紅衣老人,常年穿行在城市社區、廠礦學校、鄉鎮村社。每天複製著這些腳步,將一幕幕烈士壯舉、一個個先進人物、一串串紅色往事送給基層黨員幹部……他的背影,早已成為李白故里江油市萬名黨員幹部心中生動而熟悉的映像。2017年11月2日,霞新民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2歲。走完了這位紅色老人光輝的一生。 ( 四川雁過留聲書院寫作室 伍丕慶 擬文 )
附錄一:
江油市委書記顏超在霞新民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強調: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為高位求進追趕跨越注入強大動力
江油李白故里通訊社2011年4月16日電(誾緯韜)昨(15)日,我市舉行霞新民先進事跡報告會。市委書記顏超出席報告會並講話,強調要以霞新民等先進典型為榜樣,把宣傳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迅速掀起“學典型、創先進、爭優秀、作奉獻”的熱潮,為全市高位求進、追趕跨越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
報告會上,報告團的三位成員飽含深情,用樸實的語言,分“餘輝播散太白鄉”、“不待揚鞭自奮蹄”、“永葆清風勵後人”三個部分,為大家講述了霞新民傳播紅色文化、熱情幫貧扶困、用紅色文化教育兒孫等一系列先進事跡,展現了霞新民老人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對傳播紅色文化的堅定執著、對基層黨員幹部和民眾的感情交融,以及對子女傳統教育和良好品質的培養,使大家深受教育啟發。
顏超說,我們向霞新民同志學習,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更加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自覺地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始終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堅定;就是要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用科學理論不斷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就是要自覺獻身黨的事業,愛崗敬業,不以名利計得失,不以職位論高下,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是要注重樸質為本,腳踏實地,正派從事,做經得起人民民眾的評說,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的黨員幹部。
顏超強調,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建黨90周年的大慶之年,是縣鄉黨委集中換屆之年,也是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化之年。霞新民同志是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湧現出來的生動典型,是我們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圍繞推動“李白故里、特鋼新城”建設這一戰略任務,以霞新民等先進典型為榜樣,把宣傳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迅速掀起“學典型、創先進、爭優秀、作奉獻”的熱潮,為全市高位求進、追趕跨越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
霞新民同志生於1935年1月,1955年參加工作,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江油市農產品採購局、武都區、物資局、建設局工作,曾任江油市王右木紀念館館長,1997年12月退休。霞新民同志退休後,離崗不離黨,主動研究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積極傳播紅色文化,忠實踐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他的足跡遍布全市鄉鎮和村、社區,充分展示了一名老黨員牢記宗旨,愛黨敬黨、永葆本色、言傳身教、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和品質。
附錄二:
餘輝播撒太白鄉

——霞新民先進事跡紀實

2008年3月31日,敬元鄉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霞老講完紅軍在江油的戰鬥經歷、王右木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後,他問到:“不知大家知不知道,新中國成立後,敬元鄉也出了一位革命烈士,並且寫進了《江油縣誌》?”
正當53名入黨積極分子面面相覷時,霞老繼續說道:“這位烈士的名字叫楊文德,是敬元鄉沐水村人。楊文德原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騎兵部隊二連排長。1960年6月,在青海省查倉山剿匪戰鬥中,他英勇頑強,為掩護戰友,不幸犧牲。那一年,楊文德年僅26歲。當時,他新婚不久的妻子,肚子裡已經有了娃娃……”
說到此,只見參加培訓的沐水村婦女主任楊金華徑直走上講台,還沒開口,她已經泣不成聲:“霞伯伯,我就是你說的那個還在娘肚子裡就已經沒了父親的娃娃。”這仿佛戲劇的一幕,讓全場一下呆住了。只聽楊金華繼續說道:“這么多年了,我還以為除了媽媽以外,就再也沒有人提起父親了。你今天講到了我父親,我……我很感動啊!”楊金華淚如泉湧,會場一片寂靜。在霞老的安撫下,楊金華擦乾眼淚,自信而堅定地說:“霞伯伯,雖然我沒有見過父親,但我為有個英雄的父親感到驕傲和自豪!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以父親為榜樣,堅定跟黨走的信念!”說完,楊金華深深地給霞老鞠了一躬。
這是霞老多年來為基層幹部民眾上黨課的一個小插曲。對此,我們不禁要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為什麼十幾年如一日傳播紅色文化?是什麼在激勵著他,給他無窮的動力?
話得從霞老的成長經歷說起。1955年,時年20歲的霞新民參加工作後,懷著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敬仰,他喜歡與早期在江油的地下黨和老紅軍在一起。受革命前輩的影響,霞新民的心靈經歷了“潤物細無聲”的洗禮,一種崇高而堅定的信仰,在他心底紮下根來。1978年3月,霞新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87年,江油市籌建四川馬列主義先驅王右木烈士紀念館,霞新民挑起了這副沉甸甸的擔子。1991年6月25日,王右木紀念館如期開館,霞新民成為紀念館的第一任館長。
為打好人生底色,霞新民對黨史、中國革命史十分著迷。無論出差到哪,當地革命烈士紀念館他必去,書店裡的紅色經典他必買。崇高的革命精神,激勵著他始終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本色。王右木紀念館開館後,在年接待3萬人次的工作壓力下,霞新民和普通解說員一樣,每天必須熟記烈士壯舉,清點烈士遺物,管理館內事務,滿懷激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來訪者講述革命先烈的事跡。
1997年,霞新民退休了。按說,忙碌了一生的他應該享享清福了。可是,由於工作的原因,霞老早已對研究、傳播紅色文化樂此不疲。他說:“人,不能忘本。紅色文化是我們的思想寶庫,必須世代傳承。我要用革命精神去激勵人,鼓舞人。”
憑著這份執著,退休後的霞老,把主要精力用在傳播紅色文化上。剛開始,他能講出的革命故事並不多,甚至有些咬文嚼字。為傳播好紅色文化,霞老一邊堅持到檔案館和相關單位查閱資料,一邊從浩瀚的紅色經典中吸取營養。退休14年來,霞老堅持訂閱《人民日報》、《四川日報》、《四川黨建》等黨報黨刊。他珍藏的原版《紅岩》,書雖早已發黃,但他依然像呵護小孩一樣,將這本紅色巨著保護得沒有一頁破損脫落。
日積月累,霞老家中用於傳播紅色文化的藏書和資料已有上千冊,撰寫的黨課講稿和心得體會已有近100萬字。
江油是革命老區,紅色資源豐富。霞老抓住這一特點,喜歡用江油的歷史名人、革命先烈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在雙河鎮,他講清末秀才林闐率眾起義、在江油率先扛起革命大旗的故事;在中壩鎮,他講回族清真寺阿訇肖福禎,舍小家參加紅軍,1936年8月,率部在馬爾康梭磨河同土司武裝激戰,最後壯烈犧牲的故事;在新興鄉,他講從小參加紅軍、在革命隊伍里成長為共和國一代將星王銀山的故事……霞老講,向人們講述這些本鄉本土的革命先烈,提高了紅色文化的感染力。
哲學家薩特有這樣一句名言:“世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的日月星晨,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正是霞老心底有一種堅定的信仰,他要在有生之年繼續他的“紅色之旅”。
“5.12”特大地震發生後,霞老加入市委“流動黨校”,成為一名“流動黨校”教師。當時,“流動黨校”的“教室”大都是臨時搭建的露天帳篷。一連幾個月,霞老不顧年事已高,體力不支的情況,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市委組織部報導,經常冒雨或是站在烈日下,為廣大黨員幹部和民眾講課。
在災區臨時安置點,在醫院救治棚,在帳篷學校,在火線入黨現場……在黨旗飄揚的抗震救災第一線,總能看到他紅色的身影。
寒來暑往,霞老堅持傳播紅色文化,一晃過了十四個年頭。十四年來,他紅色的身影不斷穿行在城市社區、廠礦學校、鄉鎮村社。有人初略統計了一下,單是在江油的學校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霞老已經講了大約500場次,先後有30000多人次聆聽過他的講座。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如今,年近八十的霞老,由於長期用心潛讀紅色經典,常年奔波傳播紅色文化,他的臉上多了一副老花鏡,嘴裡少了兩顆關鍵齒,手也開始顫抖,但對傳播紅色文化,他依然熱情不減。他說:“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一個老黨員應盡的責任罷了。”一句樸實的話,敞開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情懷,描繪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道出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心聲。
如果說,霞老的事跡不夠壯烈、更算不上偉大的話。那么,我要說的是,霞老的事跡本來就很平凡。但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一件有益於黨、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的事情,只要你一輩子用心去做,你就是所有平凡人中最偉大的一個!(王清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