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始建於1917年,1918年建成對外開放,取名斯塔德利公園;20年代初公園門前闢建舟山路,園名改為舟山公園;1933年6月23日正式更名為霍山公園。30年代40年代初期,大批猶太難民來到上海避難,公園成為猶太難民活動集會的場所。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公園關閉,在園內建窯燒磚和挖掘防控工事,園內設施破壞殆盡,1978年整修公園,當年重新開放。
1994年虹口區人民政府在園內新建一座猶太難民居住區說明碑,供遊人瞻仰。
2015年6月再次對公園進行景觀改造,新建“新海派”風格的多功能特色廊架,原封閉的景觀亭被拆除,改建為通透的景觀亭。公園改造後於2016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
主要景點
公園初建時只種植了一些花草樹木和設定少量兒童遊戲設施。民國14年建一涼亭。民國16年建盥洗室和飲水噴泉。1978年整修時,建造了棚架、圍欄。1983年對綠化進行調整,栽植紅葉李、女貞、木槿等。園中心有一葡萄架,左右兩側花壇植月季、海棠。園南部是兒童活動區,有蹺蹺板、滑梯、盪椅等遊樂設施。園西部亭廊是老年人的遊憩場所。1994年園內新建一座猶太難民居住區說明碑。園中樹木疏密有致,全園有樹木41種共678株 。園內保留著當年的猶太難民收容所,在樓房正面牆上有一塊銘牌,以中英文上書:為感謝二戰以前和二戰期間上海人民對於猶太難民的收留,在虹口區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以色列政府和以色列企業特出資參與修繕此建築以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