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著名愛國武術家]

霍元甲[著名愛國武術家]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明文暗武”小南河

1869年1月19日(陰曆1868年十二月初七)霍元甲就出生在“老東鄉”河北靜海縣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的“以拳鳴於時者七世矣”的霍家。

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父親霍恩第,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常出入東北為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

霍恩第弟兄三人,共有十個兒子,稱為霍家師兄弟。按年齡排列分別為霍元貞、霍元善、霍元棟、霍元甲、霍元和、霍元卿、霍元良、霍元祥、霍元忠、霍元臣。霍元甲在大排行中排第四,幼年體質羸弱,不具備習武的“潛質”,父親怕他毀害霍家聲譽,禁止他習武。倔強的霍元甲踏上了偷學、偷練自家武藝——迷蹤拳的歷程。

在霍元甲的刻苦努力下,他的武功進步很快。沒有不透風的牆,霍元甲偷偷習武的事還是讓父親知道了。父親狠狠地訓斥了他一番,並再次下令不讓其習武。但霍元甲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武術的追求,他只是答應父親自己絕不與任何人較量,絕不給霍家丟人。

1890年,有一武師尋訪到小南河,來交流技藝。一直習武、武功較好的霍元甲小弟霍元卿與尋訪者交流,竟不是對方的對手。霍恩第見狀,知道遇到了勁敵,正想親自上陣,忽然霍元甲站了出來。霍恩第見霍元甲上來,氣不打一處來。但想阻止已來不及。霍元甲已經和來人交起手來。看著看著,霍恩第不由地由怒生喜。霍元甲步步為營、拳拳生風。看準機會,霍元甲潛身上前,將來人抱起,扔出丈外。這一幕,令霍恩第及眾師兄弟不勝驚訝。此時的霍元甲已經成長為能文能武,窺得霍家“迷蹤拳”精髓的武者。

“天津謀生”交摯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將近農曆春節,霍元甲挑柴去城內賣,準備換幾個錢過年。此時的霍元甲已經娶妻生子,日子過得並不富裕。為多賺幾個錢,別人挑柴一般就是一百五六十斤,而霍元甲仗著自己的一把力氣,挑著三四百斤,走幾十里路到天津衛。

霍元甲剛到天津衛西門外的西頭彎子,還沒開張,就遇到了要“地皮錢”、“過肩錢”的“混混”。不得已,霍元甲將這個小混混摔了個仰面朝天。小混混見勢不妙,爬起來一溜煙跑了。不大功夫,他招來幾十個人。各自拿著刀槍,前來報復。霍元甲不慌不忙抽出扁擔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這一切被腳行掌柜馮老闆看在眼裡。他買下霍元甲的全部柴禾,並請霍元甲前來天津,接手腳行。霍元甲接手腳行後,陸續取消了許多勒索老百姓的款項而深得老百姓的歡迎。在天津衛期間,霍元甲結識了懷慶(淮慶)藥棧的掌柜農勁蓀。農勁蓀,名竹,字勁蓀,出身滿族,原籍河北,喜愛武術。幼年時,父親在湖北做官,所以他在湖北長大。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奉孫中山之命在津京一帶活動。以採購藥材為掩護,結交革命志士,霍元甲就是其中之一。霍元甲失業後,便應農勁蓀之邀來到坐落在北門外竹槓巷的懷慶藥棧,並深受農勁蓀愛國情節的影響。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準父兄一起習武。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並在24歲那年5分鐘之內擊敗了一位僅僅用三式打敗了霍元甲的哥哥與弟弟的人。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宗藝”,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
1890年秋天,霍元甲打敗了一個找上門來比武的武師,有了“武藝高強”的名聲。之後,由於喜歡行俠仗義,霍元甲逐漸在天津一帶有了名氣。霍元甲在腳行(惡霸剝削搬運工的組織)做過管事,後來又到天津城北門外懷慶藥店打工。在藥店幹活期間,他能挑動千斤藥材,力推兩個大青石碌碡,人們送給他一個綽號:“霍大力士”。
在懷慶藥店打工時,霍元甲結識了藥店掌柜農勁蓀。農勁蓀曾留學日本,知識淵博,他常給霍元甲講一些中外故事,使之大開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

威震武林

1901年,有個叫斯其凡洛夫的俄國大力士來到天津戲園表演,他聲稱:“打遍中國無敵手,讓東亞病夫們見識見識,開開眼界。”霍元甲找上農勁蓀,到戲園和斯氏比武。當斯其凡洛夫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強時,決定妥協。到約定比武那天,斯其凡洛夫臨陣求饒,說:“我只是來天津表演的,我說的那些話不算數。”霍元甲讓他登報認錯,斯氏只好應允,隨後很快離開了天津。
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彼音(實為在一個英國馬戲團工作,並不是大力士)在上海擺下擂台,譏諷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上海民眾十分不滿,但又無人敢應戰。農勁蓀從報上得知此訊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會員、革命黨人陳其美推薦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報紙用大號字型刊登訊息。霍元甲挑戰奧彼音,奧和霍約定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國武術技法,並約期在張園公開比賽。但到了比賽時間,卻不見他的蹤影,原來奧彼音已逃之夭夭。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對霍元甲嚇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氣,便挑選了十幾名高手,找霍元甲較量。霍元甲先讓他的徒弟劉振聲上場,劉以靜制動,連勝對方五人。日領隊非常惱火,自恃技藝純熟,點名與霍元甲較量。雙方剛一交手,日領隊便知對手厲害,他企圖黑手傷人,但被霍識破。霍元甲虛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領隊骨斷筋折,只好認輸。
張園擂台比武雖沒打成,但在上海掀起了習武熱潮,各大學校蜂擁而至,邀請霍元甲及其弟子去講習武術。這一時期,有一人對霍元甲影響很大,促成了霍元甲從講求傳統武德,向武術救國轉變。這個人,就是霍元甲青年時代的知己農勁蓀。
霍元甲是在腳行幹活時認識農勁蓀的。當時的農勁蓀是孫中山手下的革命者,在天津開辦懷慶藥棧,以採藥為由掩護革命。霍自正告訴記者,農勁蓀早年留學日本,通外語,有學問,也愛好武術。“孫中山希望他結交一些武術名家,為推翻滿清統治作準備,而曾祖父又渴望學知識,兩人一見如故,成了莫逆之交。”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人幫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霍自正說,在尋求救國的道路上,霍元甲邁出了很不容易的兩步:“第一是打破家規,開始收外姓人為徒。霍家七代家傳絕技迷蹤拳,向來是不傳給外姓人的,為救國,曾祖父破了家規;第二是把迷蹤拳改為迷蹤藝,讓花哨的套路變得更實用,以便讓人們能夠儘快掌握要領,學會防身。”
迷蹤藝以霍家絕技為基礎,又囊括了各派之精華。霍自正說:“此拳不難學,但是極難練,柔中有剛,邁步如貓,急如閃電。與人交手時,往往對方還沒有看清門道就被擊倒,令對手眼花繚亂,迷失蹤跡,因此得名。”孫中山先生對霍元甲將迷蹤拳公之於世的高風亮節非常讚許,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贈送給精武體育會。

死亡之謎

當時上海蓬萊路一帶為日僑聚居之地,日本柔道會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兩國大力士,今又創立了“精武體操會”,很不服氣,特從國內選派十幾名武術高手,由柔道會長親自率領來華,以研究為名,請霍元甲等人來技擊館比武,雙方各自擇定公證人。
比賽開始時,霍元甲先命徒弟劉振聲出陣,令其採用誘敵之法,尋機取勝,劉振聲上場後,穩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員認為有機可乘,使用多種招數,竟沒有撼動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氣最大者上陣,也被劉振聲一腳踢得倒地不能動彈。劉振聲以靜制動,以逸待勞,連勝日方五人。日本領隊見此情形非常惱火,便出陣向霍元甲挑戰,二人一經交手,未經幾個回合,日本領隊便領教到霍元甲的厲害,於是企圖暗中傷人,誰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綻,虛顯一招,當場用肘將其臂骨磕斷。日方隊員見此情形,便蜂擁而上,當即被中方公證人制止。這時,日本人改變了策略,在比賽後舉行宴會招待霍元甲。席間聽聞霍元甲患有嗆咳症,並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傷,就介紹一名叫秋野的醫生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懷坦蕩的霍元甲毫無懷疑之心,欣然接受。並留住虹口白渡橋的秋野醫院。霍元甲服藥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逐漸惡化。此時精武會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撓,後經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會同仁陳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無藥可救,於1910年9月14日長逝於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們拿著霍元甲每日吃的藥去化驗,才知是一瓶慢性爛肺藥,明白了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時年僅42歲。

逝世之後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輓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於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有傳說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藥害死之後,他的愛徒陳真替他報仇。這個傳說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龍搬上銀幕(電影《精武門》,李小龍飾陳真)。但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陳真”這個人物,“陳真”是藝術家們根據劉振聲的若干事跡塑造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讓故事情節更加好看,但是歷史上,劉振聲的確是霍元甲的大弟子,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害死也是真實的。1989年修建霍元甲陵園時,對霍元甲遺骨進行化驗,證實是被毒死的。此外還有有關霍元甲的長篇歷史小說《津門大俠霍元甲》(作者:馮育楠,百花文藝出版社),通過作者考證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現了一代大俠霍元甲的風貌。
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1986年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園,用以紀念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1997年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擴建了霍元甲陵園,闢為“霍元甲故居紀念館”,霍元甲故居紀念館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園兩部分組成。故居建於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蓋成青磚瓦房的三合院。跨進小院門樓,是一鑲有“福”字的影壁牆。影壁牆後面是一明四暗五間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廂房一間,中間正房掛著霍元甲遺像,兩側是霍東閣在霍元甲遇害後所寫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西屋霍元甲書房牆上高掛著孫中山為精武體育會的題詞:“尚武精神”。故居內陳列了一些霍元甲練武時所用的武器和精武會的會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過的遺物。霍元甲陵園位於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頃,整體建築採用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一、幽燕之初露鋒芒
二、奮發智勇,誓雪國恥
三、創建精武,強國強種
四、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霍元甲的棺木於1989年4月29日遷葬於此。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從建成之日起已有數萬的愛國人士前來參觀瞻仰,重溫霍元甲這位愛國英雄的傳奇事跡和感人精神。如今,紀念館已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主要成就

名揚上海

1909年春,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來上海在北四川路52號亞波羅影戲院(Apollo Theatre)“登台表演舉重,露肌及健美種種姿態,約二十分鐘,一連數晚,最後一場言,願與華人角力。於言談中,帶多少輕蔑口吻,翌日見於報端,滬人譁然。”於是陳有美、農勁蓀、陳鐵生、陳公哲等“鹹欲聘請技擊名家,登台與賽,以顯黃魂。”

霍元甲接到邀請,便攜其徒劉振聲於1909年3月趕到上海商談比武事宜,並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於地分勝負”。

於是,發起人開始籌措資金在上海靜安寺路張氏味蓴園(張園)內搭建了“高四尺,寬廣二十尺”的擂台。六月中旬下午四時,比賽的時間已到,但奧皮音並沒有來。就這樣,霍元甲名揚上海。

辦學校

“張園比武”後,霍元甲師徒又與日本人“以不損傷為原則”進行“研究”,自此“滬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為之流傳,殊為可惜。”於是,1909年,精武體操學校建立,劉振聲擔任助教。由此,霍家迷蹤拳開始向社會大規模傳播,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

但好景不長,霍元甲的咯血病發作,於1910年9月14日(陰曆八月十一)病逝。

霍元甲逝世後,霍元甲家人及其追隨者陳公哲、盧煒昌等人為發揚“精”、“武”之國魂,振奮民族精神,積極推進精武體育事業的發展。

在霍元甲的故鄉成立精武體育會是精武先輩的宿願,但由於歷史上多種多樣的原因,這一願望在改革開放後才得以實現。1990年6月30日,會址設在霍元甲故鄉小南河的天津精武體育會終於宣告成立。

天津精武體育會的建立,不但圓了精武體育人的夢,也圓了霍家人的夢、天津人的夢。

後代

霍元甲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長子霍東章,次子霍東閣,大女兒霍東茹,二女兒霍東玲,小女兒霍東琴。霍元甲去世後,霍妻王氏撫養著兩子三女艱難度日,於一九六零年去世,終年九十一歲。長子霍東章一直在家務農,次子霍東閣就接下了父親未竟的事業。
霍東閣隨叔父霍元卿前往上海,扶持創辦不久的精武體育會,繼承父志,以強民強國為己任。一九一九年,霍東閣應精武廣東分會邀請,前往廣州任教。後於一九二三年攜侄子霍壽嵩前往印尼組織、宣傳精武體育組織,得到當地人民的讚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積極組織反日活動,被日本憲兵逮捕。一九五六年,霍東閣逝世,許多華僑組織聯合發出訃告,悼念這位客死異邦的愛國武術家。霍東閣一生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霍雅亭、霍文亭、霍文亮和女兒霍月華。霍雅亭、霍文亭是他和中國妻子的孩子,而霍文亮、霍月華是他在印尼和第二任妻子葉玉梅生的孩子。霍文亭之子叫霍自正。
他在印尼的子女,現已加入印尼國籍,開辦製藥廠。霍元甲之孫霍壽嵩到達印尼後,隨叔父在精武組織教習練武,後開設醫院,以行醫為生。霍壽嵩生前曾寫信給祖國的親人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對不能重返故里引為憾事。臨終前,囑咐家人在他死後把骨灰撒入大海,取水流千遭歸大海之意。霍壽嵩妻子葉水娘帶著丈夫的遺願,在一九八零年攜子女回國觀光。霍壽嵩有一子三女,兒子霍公正繼承父業,在印尼任中醫骨科大夫。霍公正有兩個女兒在廣州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