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傳播途徑
霍亂弧菌主要經口傳播,感染霍亂的人排出的糞便是主要污染源,在飲用水及污水處理不當的地方會導致霍亂的爆發。主要傳播方式有:①飲用生水,特別是可能被霍亂患者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水源。②生食被霍亂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未煮熟的海產品,如貝殼類海產品、甲魚、經蒼蠅污染過的食物或用霍亂弧菌污染的水澆灌的蔬菜等。③接觸傳播,接觸霍亂病人以及帶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或物品等。
人體暴露
霍亂弧菌是人類霍亂的病原體,霍亂是一種古老且流行廣泛的烈性傳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現為劇烈的嘔吐、腹瀉和失水,死亡率甚高。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在霍亂弧菌的致病過程中,首先是菌體在小腸黏膜上皮細胞黏附、定居、大量繁殖產生足夠霍亂腸毒素。這些毒素作用於靶細胞,最終導致腹瀉。霍亂弧菌分泌的霍亂毒素(Choleratoxin,CTX)是引起霍亂的主要因素。但也有研究發現,從霍亂樣腹瀉病人分離到霍亂弧菌CTX缺失株和大多數霍亂弧菌疫苗篩選的CTX缺失株在臨床上仍然表現出輕度或中度腹瀉症狀。霍亂弧菌分泌的其他毒素如霍亂弧菌溶細胞毒素(Vibriocholeracytolysin,VCC)和ElTor溶血素(ElTorhemolysin)等對腸道上皮細胞起作用並可引起某些腸道症狀。
同時,霍亂弧菌也是多種噬菌體的宿主菌,包括Kappa類噬菌體、用於對霍亂弧菌O1群進行噬菌體分型的Mukerjee噬菌體和多種絲狀噬菌體等,其中一些絲狀噬菌體與霍亂弧菌間的毒力基因傳遞有關。
KhuntiaHK等和BompangueD等研究發現霍亂弧菌是一種人與水產動物共患病病原菌,不僅可引起魚類嚴重的脫黏病和細菌性腸炎,而且可通過水體和水產品感染人類,引起烈性腸道傳染病霍亂。
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
健康效應
霍亂的臨床表現分為四個階段:潛伏期、嘔瀉期、脫水期和反應期。霍亂潛伏期短的僅數小時,長的3~6d,一般為1~3d。多數患者起病急驟,有頭昏、乏力或輕度腹瀉等症狀。嘔瀉期時,以劇烈的腹瀉開始,繼而出現嘔吐,大多數情況下,霍亂病人在此病程中,會因為劇烈的腹瀉和嘔吐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霍亂最明顯的症狀為腹瀉、嘔吐和脫水,不同於一般痢疾和腸炎等。由於劇烈的嘔吐與腹瀉,病人體內會有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喪失,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狀況,嚴重者還會出現循環衰竭。經過治療補液及輔助用藥後,腹瀉、嘔吐停止,脫水症狀也會逐漸消失,有的病人可能還會伴有輕微發熱。
預防與控制
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做好對外交往及入口的檢疫工作,嚴防霍亂弧菌傳入;還應加強水、糞管理,注意飲食衛生。對病人要嚴格隔離,必要時實行疫區封鎖,以免疾病擴散蔓延。
防治措施
(1)把好一張口,預防病從口入。
(2)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飯前便後要洗手,買回海產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熱透,生熟食品要分開,出現症狀要就診;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無牌餐飲不光顧,腐爛食品不要吃,暴飲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亂污染)物品不要碰。
(3)與霍亂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觸的人也應到醫院就診,採集標本檢查,以確定是否感染。
(4)在霍亂疫區內或近日去過霍亂疫區,出現腹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留糞便作霍亂細菌學檢查。
(5)接種疫苗。一般情況下無需服用疫苗,疫苗適用於兒童、到疫區的旅遊者、野外、水上作業及流動人口等。人群的菌苗預防接種,可獲良好效果,現用加熱或化學藥品殺死的古典型霍亂菌苗皮下接種,能降低發病率。這種苗菌對EL-Tor型霍亂弧菌感染也有保護作用,但持續時間短,僅3~6個月。近年來,有使用口服菌苗(大劑量、反覆服用),類毒素及類毒素與死菌的混合疫苗等,這些尚待現場驗證,才能下結論。治療主要為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及套用抗菌藥物如鏈黴素、氯黴素、強力黴素、複方SMZ-TMP等 。
餐飲業預防霍亂措施
餐飲業應做好原材料選購—加工處理食物—儲存食物等每個環節的食品衛生。
(1)原材料選購:選購新鮮的食物原材料,不要購買變質、變色及變味的食物;不要從流動熟食小販或無牌食販購買食物。
(2)加工處理食物:注意個人衛生,保持雙手清潔,處理食物前、處理生的食物後及如廁後,都套用消毒水或清水洗淨雙手;要分不同的人處理熟製品(滷味、燒味)和海產、家禽,任何人如有腹瀉或嘔吐,不要處理食物;不要過早準備食物,尤其是海產品,最好即煮即用;生熟食物要用不同用具處理;食物要徹底煮熟,尤其是海水產品。
(3)儲存食物:生的肉食、海產和其他容易變壞的食物,應放在雪櫃內儲存,雪櫃在4℃以下;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如要放在一起,把熟食放在雪柜上格;已煮熟的食物,如不是即時食用,應儲存在4℃以下且保存時間不超過48h;養殖海產品的水要經常更換,魚缸要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