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心理援助指南

(二)震後心理援助的學術理念 (一)震後團體心理輔導的類型 (二)震後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平裝: 26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8062022
條形碼: 9787308062022
尺寸: 23.6 x 16.4 x 1.6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馬建青,教授,博士。浙江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任國家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心理諮詢師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教育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浙江省教育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主任。任中國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浙江省高校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主任,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等。主編或著有《心理衛生學》、《輔導人畢——心理諮詢學》、《心理諮詢流派的理論與方法》、《大學生心理衛生》、《心理衛生與心理諮詢論叢》等10餘部著作。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等10餘項。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任浙江省赴廣元支教團團長兼心理援助隊隊長,赴災區心理援助一個月。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內容簡介

《震後心理援助指南》主要內容:由國家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心理援助)於2008年7月下旬在浙江大學隆重舉辦。來自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4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20名與心理學學科相關的研究生參加了為期近2周的封閉式學習。此外,30餘名浙江支教團心理援助隊成員和120餘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旁聽了全部課程。
本暑期學校以災後青少年的心理援助為主要內容,邀請了17位海內外的著名學者,特別是深入抗震救災一線的專家為來自全國的研究生系統講述了災後青少年常見的心理與行為反應特點以及心理援助的有關理論和技術。暑期學校取得了圓滿成功,受到了領導、專家、學員的一致好評。
本暑期學校被列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專項基金項目。

目錄

第一章 實施震後心理援助的準備工作
一、組織準備
(一)我國震後心理援助應急體系的建立
(二)震後心理援助隊伍的組建與篩選
二、理論與技術準備
(一)震後心理援助申請方案的制定
(二)震後心理援助人員的培訓
(三)震後心理援助的介入途徑
三、物資準備
(一)震後心理援助人員必須的生活物資
(二)震後心理援助所需的工作物品
四、震後心理援助科學化專業化的思考本書的主要思想
(一)震後心理援助的基本精神
(二)震後心理援助的學術理念
(三)震後心理援助的工作方法
第二章 震後常見的身心反應及PTSD
一、地震災難影響的群體
(一)第一級人群
(二)第二級人群
(三)第三級人群
二、震後常見的身心反應
(一)情緒反應
(二)認知反應
(三)行為反應
(四)生理反應
三、應急障礙的類型
(一)急性應激反應
(二)急性應激障礙
(三)創傷後應激障礙
四、創傷後應激障礙
(一)PTSD的發生情況
(二)PTSD的分類
(三)PTSI的發生機制
(四)PTSD的常見症狀
(五)PTSD的診斷
第三章 震後心理援助的實施策略
一、心理援助的目標和要求
(一)目標和任務
(二)注意事項
二、震後心理危機評估
(一)震後心理評估的意義
(二)震後心理評估的實施
(三)震後心理評估的注意事項
三、心理援助的階段性步驟
(一)第一階段:陪伴和安撫
(二)第二階段:實施心理穩定化技術
(三)第三階段:哀傷輔導
(四)第四階段:PTSD的治療
四、實施心理援助的對象及援助措施
(一)對災區民眾的心理援助
(二)對震後居喪者的心理援助
(三)對受地震影響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援助
(四)對現場救援人員及媒體人員的心理援助
第四章 個別心理輔導在震後心理援助中的運用
一、震後個別心理輔導的一般要求
(一)震後個別心理輔導所應遵循的原則
(二)震後個別心理輔導所必備的態度
二、震後個別心理輔導的會談技巧
(一)傾聽
(二)具體化
(三)內容反映與情感反映
(四)內容表達與情感表達
(五)面質
(六)開放式與封閉式提問
(七)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三、創傷及其個別輔導原則
(一)兩方文化下的創傷理論
(二)複雜創傷的診斷
(三)創傷輔導的一般原則
四、創傷的治療技術
(一)心理穩定化技術
(二)創傷暴露技術
(三)眼動脫敏再處理技術
第五章 團體心理輔導在震後心理援助中的實施
一、震後團體心理輔導基礎
(一)震後團體心理輔導的類型
(二)震後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
(三)團體心理輔導的發展階段
(四)領導者的策略
二、災後團體心理干預模式
(一)美圍CISD模式_
(二)我國台灣地區A&C、模式
(三)震後團體心理抒壓的一般步驟
三、震後初期團體心理輔導的具體實施
(一)團體輔導活動開始前的準備
(二)面向川籍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
(三)面向震後壓力人群的團體心理輔導
(四)面向災後傷病員家屬的團體心理輔導
(五)面向心理援助者的團體心理輔導
(六)面向救援人員的團體心理輔導
(七)面向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
四、震後長期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開展
(一)兒童失落與哀傷團體輔導方案
(二)畫說災難——非語言式的減壓團體
(三)哀傷團體心理輔導
第六章 替代性創傷人群的心理援助
一、替代性創傷及其人群
(一)替代性創傷的涵義
(二)常見的替代性創傷人群
(三)替代性創傷的症狀特徵
二、替代性創傷產生的原因與心理機制
(一)導致替代性創傷的主要原因
(二)替代性創傷形成的心理機制分析
三、替代性創傷的預防與干預
(一)替代性創傷的預防
(二)替代性創傷的應對策略
(三)一線救援人員的心理干預
(四)心理援助者的自助
附一:替代性創傷自我測驗量表
附二:救援者自我關懷練習方案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