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製作
簡介
電視節目製作主要分成三個過程:策劃與選題、拍攝、後期製作。編輯
編輯屬電視節目後期製作系統,主要由早期的線性編輯與目前較為流行的非線性編輯系統二個發展階段:一、線性編輯系統:
即基於磁帶的電子編輯。其根本特點是:素材的的搜尋、錄製必須按時間順序進行,需反覆前後卷帶以尋找素材,因此較麻煩、費時間、易損壞磁帶、損失圖像質量,並且限制了藝術創作思路,需多人操作且要協調好各設備的匹配問題。其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物理編輯:由1956年美安培公司生產第一台二英寸錄像機開始,但對磁帶的損傷是永久的,且編輯點精確。
2、電子編輯:1961年後,出現了一對一編輯系統,但精度仍不夠高。
3、時碼編輯:1967年由美國電子工程公司研製,套用了預卷,較為精確,但多次複製造成的磁帶上信號的損失也無法徹底避免。
二、非線性編輯:
是使用數字存儲媒體進行數字音視頻編輯的後期製作系統。有如下特點:1、是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充分運用數字處理技術的研究成果,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效果變換無窮的姿態進入了廣播電視領域,對傳統的線性編輯工藝造成了極大衝擊。
2、所謂非線性,即能隨機訪問任意素材,不受素材存放時間的限制,且一套非線性編輯系統可以實現線性編輯設備的幾乎所有功能:以計算機為平台配合專用圖像卡、視頻卡、音效卡、用某些專用卡(如字幕卡、特技卡等)和高速硬碟(SCSI),以軟體為控制中心來製作電視節目。
3、其製作過程:首先是把來自錄像機和其他信號源的音、視頻信號經過視頻卡、音效卡進行採集和模數(A/D)轉換,並利用硬體如壓縮卡實時壓縮,將壓縮後的數據流存儲到高速硬碟中。接著,利用編輯軟體對素材進行加工,做出成片。最後高速硬碟將數據流送到相應板卡進行數字解壓及(D/A)轉換,還原成模擬音、視頻信號錄入磁帶。
電視節目製作中聲音的運用
聲音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尤其是它與適當的畫面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是聲音賦予了畫面真實性。電視節目製作中的聲音尤其重要。同樣一種聲音跟不同的畫面結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電視節目聲音方面的完美創作,可使節目達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能給人以完美的藝術感受,從而加深節目印象,達到目的。電視節目中的聲音包括三部分:一是電視解說詞,二是音響效果,三是配樂。電視解說詞
解說詞是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解說詞可使電視節目錦上添花。其具體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使電視具有完整敘事能力。有時電視畫面對一些追憶過去、展望未來的內容或人的思想活動或事件的歷史背景等,都是畫面所不能表達的。這時套用解說詞卻輕易做到了電視畫面難以做到的事,它賦予畫面確定的含義,使電視具有完整的敘事能力。
2.有助於電視敘事方式的精煉和集中。有時要完整地敘述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將它拍下來是絕對辦不到的,這時可運用解說詞,一句話就可表達很多信息,就可一下子把時空轉移。這樣,電視畫面就能贏得寶貴時間去表現更重要的內容,從而使電視能夠更加簡練、集中地進行敘述。
3.可以使畫面更加自然、真實。有些畫面屬於中性的,沒有感情色彩,但加上解說詞,卻可以創造某種情調、氣氛,使畫面真實自然。
4.可克服畫面局限,揭示深層主題。電視畫面對於內在的、精神的、抽象的東西往往無能為力,這時,運用解說詞可以將純粹的精神世界作為直接描寫對象,揭示事物內在的、深層的意義。
電視節目音響
音響是指除語言、音樂之外的電視聲音中其他聲音的統稱。電視音響是指同期聲,它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能聽到的各種各樣的現場聲,也包括人的講話聲和噪雜聲在內。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強現場感,使觀眾猶如身臨其境。音響的作用歸納起來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現場感,增加氣氛。現場聲與畫面配合出現,能提高節目反映生活的真實感,使觀眾產生好像到了現場一樣的親切感。
2.可引起觀眾的預感。在下一個畫面出現之前,先出該畫面的聲音,可使觀眾預先感覺到下一個畫面的到來。
3.增加畫面之外的空間範圍。畫面之外的聲音能表現一定的情景,它可使節目所表現的不僅是畫面上能看見的,還包括畫面外所表現的空間範圍。如畫面出現的是母親悲痛表情的近景鏡頭,畫面外傳來她的孩子受敵人拷打的悽慘叫聲,母親心如刀絞,昏了過去。觀眾雖沒有看見敵人是怎樣打孩子的,但從孩子的叫聲和母親的反應可以想像到敵人打孩子的情景,這種聲音的間接表現方法,往往能獲得相當好的效果。
4.連貫畫面,幫助轉換畫面。把聲音作為背景,可以把不同場景的佇列畫面串聯起來。如演講者的聲音在繼續著,畫面從演講者轉到大禮堂全景,老年人聽、青年聽,再從大喇叭特寫搖下,許多農民在樹下聽,用演講者的聲音就把不同場景的鏡頭連線起來了。
配樂
配樂指的是專為畫面配上去的音樂,而不是音響中所包括的音樂聲,配樂能增強畫面和語言的感染力,幫助抒發感情,使畫面更富有意境。背景音樂的功能有多重性:
1.填補背景空白。這是一種意義不大的中性音樂,它用於填補背景空白。如音響上的空白,對白中的令人不安的間歇,它沒有內在價值,但能夠使聽覺空間變得飽滿,並且使因缺乏背景聲而顯得單調的畫面變得充實。
2.引出回憶聯想。背景音樂可以藉助於視覺因素造成聲畫組合效果,使觀眾的回憶和聯想具有明顯的由頭,並通過過去內容和眼前內容的聯繫產生對比和遐想。
3.幫助情緒急轉。當人們情緒發生急劇轉變時,如果相應地出現與急轉後情緒相吻合的音樂,能使情緒的轉變更加突出和令人注目,很好地表現出人的內心世界。
4.幫助切換畫面。在一組用視覺蒙太奇結構模式拍成的鏡頭中,背景音樂也可以把在視覺上的不連貫的鏡頭聯繫起來,為視覺變化提供過渡。
5.美化。一幅美麗的畫面加上詩一般的解說詞,配上適當的音樂後,將變得更加美麗。
聲音之所以能夠成為電視這門視聽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的生理因素所決定的。因此,為了能使節目獲得觀眾歡迎,應該依據節目內容需要,對聲音進行統一的設計和合理安排,還應該依照電視節目事實,對解說、音響、音樂等因素在編制過程中加以不同的處理和加工。一般來說,解說表意、音響表真、音樂表情,三者也可以同時出現,但不能各行其是,互相干擾,只有這樣,才能使聲音在電視節目中充分發揮作用,使電視節目表現得更完美。
圖書《電視節目製作》
簡介
作 者: 謝毅,張印平 編著出 版 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1-9-1
版 次: 1
頁 數: 34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811350449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社會科學 >> 新聞傳播 出版
內容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電視行業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尤其是電視設備方面。鑒於這種變化,原書已不能滿足社會和教學的需求,因此修訂第三版。全書在整體結構和綱要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近年來較普及的虛擬演播室技術,刪減了逐漸淘汰的模擬設備介紹。《電視節目製作》注重基礎知識和實際運用相結合,在系統介紹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電視節目製作的具體流程、人員、設備相關要素作了詳細介紹。全書分十二章,分別為電視節目製作概述、電視攝像技術基礎、電視節目的攝影、電視攝影構圖、電視攝像用光、錄像機技術基礎、編輯機、視頻切換器、非線性編輯系統、電視音響設備、電視語言、電視節目編輯。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電視工作者及希望了解電視工作的廣大社會讀者的參考書。
目錄
導引 從一次電視新聞直播節目看今日電視1 電視節目製作概述
1.1 電視技術的發展與電視工作者的素質要求
1.2 電視節目及其製作方式的演變和分類
1.3 節目製作人員的組成和職責
1.4 節目製作主要設備
1.5 節目製作三個階段
1.6 電視新聞節目的製作與播出
2 電視攝像技術基礎
2.1 電視攝像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2.2 電視攝像機的分類及其主要性能
2.3 電視攝像機的基本操作
2.4 NV-M9000EN攝像機的操作和調整
2.5 Panasonic AG-DVC180AMC攝像機的操作和調整
2.6 DSR-PD150P(190P)攝像機的操作和調整
3 電視節目的攝影
3.1 觀察與攝影
3.2 攝像機空間位置的確定
3.3 攝像機的持機方式和固定設備的使用
3.4 電視攝影的基本方式
3.5 電視攝影的技術要求
3.6 畫面清晰度的控制
4 電視攝像構圖
4.1 電視攝影構圖的含義
4.2 電視攝影構圖的特點
4.3 電視攝影構圖的因素
4.4 電視攝影構圖的技巧
5 電視攝像用光
5.1 光源的分類與特性
5.2 自然光的運用
5.3 人造光的運用
6 錄像技術基礎
6.1 錄像機綜述
6.2 錄像機的基本原理與組成
6.3 磁帶錄像機SR-S368的操作
6.4 DSR11錄像機
6.5 DSR-1800P錄像機
7 編輯機
7.1 電子編輯概述
7.2 電子編輯的操作
7.3 RM-G800U電子編輯遙控器介紹
8 視頻切換器
8.1 視頻切換器的概念和分類
8.2 模擬視頻切換器
8.3 數字視頻切換器
8.4 MX-1數字視頻切換器
8.5 電視字幕機
8.6 虛擬演播室技術
8.7 中科大洋MagicSet Ⅱ系統
9 非線性編輯系統
9.1 電視編輯技術的發展歷程
9.2 非線性編輯的概念及其特點
9.3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分類與組成
9.4 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功能
9.5 大洋D3-Edit系列簡介
10 電視音響設備
10.1 傳聲器
10.2 調音台
10.3 電視音響的合成
11 電視語言
11.1 電視畫面語言
11.2 電視聲音語言
12 電視節目編輯
12.1 電視節目編輯概述
12.2 電視節目編輯技術基礎知識
12.3 電視節目編輯基本理論
12.4 電視節目編輯技巧的運用
參考書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