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23日 電晶體問世 |
1947年12月23日,美國新澤西州墨累山的貝爾實驗室里,3位科學家――巴丁博士、布菜頓博士和肖克萊博士在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做著實驗。 他們在導體電路中正在進行用半導體晶體把聲音信號放大的實驗。3位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在他們發明的器件中通過的一部分微量電流,竟然可以控制另一部分流過的大得多的電流,因而產生了放大效應。這個器件,就是在科技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電晶體。正因它是在聖誕節前夕發明的,而且對人們的生活發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所以被稱為“獻給世界的聖誕節禮物”。因此,這3位科學家共同榮獲了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6年,當3位發明家榮獲諾貝爾獎時,他們的科技成果正闊步走進世界億萬人民的家庭,套用在電視機、收音機、高保真音響等設備里。 電晶體促進並帶來了“固態革命”,進而推動了全球範圍內的半導體電子工業。作為主要部件,它及時、普遍地首先在通訊工具方面得到套用,並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由於電晶體徹底改變了電子線路的結構,積體電路以及大規模積體電路應運而生,這樣製造像高速電子計算機之類的高精密裝置就變成了現實。 |
相關詞條
-
電晶體[電子元件]
電晶體(transistor)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具有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製等多種功能。電晶體作為一種可變電流開關,能夠基於輸入電壓控...
定義 簡述 歷史 發展 里程碑 -
首顆電晶體問世
1947年12月16日,美國新澤西州墨累山的貝爾實驗室里,3位科學家--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約翰·巴頓(John Bard...
-
電晶體[半導體器件]
電晶體(transistor)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具有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製等多種功能。電晶體作為一種可變電流開關,能夠基於輸入電壓控...
定義 簡述 歷史 發展 里程碑 -
電晶體
電晶體(transistor)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具有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製等多種功能。電晶體作為一種可變電流開關,能夠基於輸入電壓控...
定義 簡述 歷史 發展 里程碑 -
納米電晶體
貝爾實驗室科學家研究出僅是沙粒一百萬分之一大小的納米電晶體 ,對於發展低耗電量的細小電腦晶片,將有重大貢獻。
概述 美麗、簡單又聰明的方法 首個單電子納米碳管電晶體 相關連結 -
電晶體計算機
電晶體計算機,是大型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階段,主要是由電子管計算機發展而來的。由於電子管是非固態的(真空的),它通常都比較龐大;並且電子管的單體使用壽命短,...
概況簡介 發展狀況 發展 有關電晶體 英文簡述 -
電晶體歷史
電晶體歷史,名1947年12月16日:威廉·邵克雷(William Shockley)、約翰·巴頓(John Bardeen)和沃特·布拉頓(Walte...
-
光電晶體
光電晶體,是由雙極型電晶體或場效應電晶體等三端器件構成的光電器件。這類器件可望在光電集成中得到套用。
名詞解釋 主要作用 最小的光電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