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生化人

電子生化人

電子生化人(bionic man),是利用人造器官、肢體和其它身體組織結合電子設備組裝而成的仿真機器人。但該機器人的面世引發了部分學者對於倫理道德的擔憂。

背景介紹

電子生化人電子生化人
生物化學對其他各門生物學科的深刻影響首先反映在與其關係比較密切的細胞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等領域。通過對生物高分子結構與功能進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體物質代謝、能量轉換、遺傳信息傳遞、光合作用、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激素作用、免疫和細胞間通訊等許多奧秘,使人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躍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而再結合電子機器利用在人身上,就是電子生化人了。

功能

電子生化人
瑞士蘇黎世大學社會心理學家梅爾與以他為藍本的生化電子人在紐約市合影
這具機器人身高6.5英尺(約1.98米),擁有大約六、七成真人的功能,能在Rex助步機協助下,走動、坐下和站立。它配置的人工心臟,能夠利用電子工具跳動和促成人造血液循環,像人類一樣輸送氧氣。它也用植入式人工腎臟,取代現代洗腎機。雖然機器人使用的許多組件都可以發揮必要功能,可是距供人體使用還很遙遠。

該電子人擁有最先進的機器四肢、人造胰腺氣管血液循環系統功能。該仿生人的頭部虹膜後面裝有一對視網膜植入物,可以感覺到面前的物體、人造耳蝸使其擁有聽覺,並且全身安裝了人造皮膚。此外,仿生電子人還擁有人工智慧和語音合成系統,使其可以理解簡單的句子,並回答問題。

完成後的仿生人可以走路、聊天、並且說出自己的名字是Rex,並告訴他人其喜歡的時尚品牌和並能唱饒舌音樂。

研發藍本

這個生化電子人是以蘇黎世大學36歲的社會心理學家梅爾(BertoltMeyer)為藍本。梅爾天生就沒有左下臂,裝配了生化電子義肢。這項實驗所使用的組件是由各方捐贈,總值約為100萬美元。

公開亮相

一批美國工程師利用人造器官、肢體和其它身體組織,成功組裝出會呼吸、說話和走路的逼真生化電子人(bionicman),於2013年10月11日在紐約國際動漫展公開亮相。

美國媒體2013年10月20日晚上將播出紀錄片《不可思議的生化電子人》(TheIncredibleBionicMan),描述這些工程師如何利用人造腎臟、血液循環系統,一直到植入式電子耳和視網膜等組件,組裝能夠實際運作的機器人。

爭議

牛津大學的羅伯特·麥克拉倫教授表示,希望盲人可以藉助這種仿生眼,辨識基本的物體形狀。科學家們希望,人造心臟、腎臟、胰腺、脾臟和其他器官的普及,可以有效緩解全球共同面臨的器官源稀缺問題。

不過,波士頓大學的生物倫理和人權教授喬治·安納斯警告說:“我認為,當涉及到我們身體的時候,我們就有了變成‘非人’的危險。創造一個新物種,它可能會反咬我們一口。科技產物會變得不受控制、具有極大毀滅性,到頭來成為人類的敵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