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校音器

傳統中的音叉。 傳統中的音管。 電子校音器。

電子校音器
校正吉他貝司等樂器的音高或給予標準音高的工具。種類甚多。
傳統中的音叉。彎成並行叉形的金屬棒,敲擊叉形上部發音。為英國著名小號演奏家J.修爾於1711年所發明。音叉發音主要是基頻振動,因而泛音極少,且十分純正。近代音叉是經19世紀中葉巴黎科學家改進的,到19世紀末,美國的芝加哥人德崗用鋼條代替音叉,製成6條一套,將每條的音的音高定為每秒435~440赫茲,每條之間的頻率相差1赫茲,以便於各種標準音高定音之用。
傳統中的音管。①簧管:最方便、最大眾化的一種,至今仍很流行。為金屬或塑膠制小管,內附簧片,外刻音名。有一管和多管的。一管的以C為標準音,多管的每管一音;也有一管兩音,每端一簧。小提琴專用有CDAE4管,吉他專用有6管,有的並成圓盤形;②哨管:長尺余,一端有哨嘴,另端為活動推塞,上有刻度,按刻度推動活塞,可獲得不同標準音高。最初用於弦樂器定音,18世紀初盛行於教堂合唱班,當時音高等於每秒442.5赫茲。管音易受溫度與濕度影響,在音準方面不及音叉。
電子校音器。用半導體、積體電路等裝備的現代儀器,能發出要求的音高,也能顯示樂器發音的音高。這種儀器正逐漸被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