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塔[杭州西湖古塔]

雷鋒塔[杭州西湖古塔]

雷峰塔位於杭州西湖南岸的南屏山麓。這裡是南平山蜿蜒而來的一支余脈,有奇峰突起,原名中峰,又名夕照山,海拔約八十五米。據《臨安府志》記載,從前有個姓雷的人在此築庵隱居,因而稱作雷峰。雷峰塔,因位於雷峰之上而得名。建於公元975年,為當時的吳越王錢弘俶因慶賀其寵妃黃氏得子而建,所以曾被稱作“黃妃塔”。又因此塔處在當時城市的西關外,又有“西關磚塔”之名。但是這些名稱都逐漸冷落,被人們所遺忘,而雷峰塔之名則以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和“白蛇傳”中白娘子的故事而傳遍天下。

基本信息

相關典故

雷鋒塔雷鋒塔
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標誌性景點,舊時雷峰塔與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對,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譽,西湖上亦呈現出“一湖映雙塔,南北相對峙”的美景。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故被稱為“雷峰夕照”。至明朝嘉靖年間,塔外部樓廊被倭寇燒毀。塔基磚被迷信者盜竊,致使塔於1924年9月25日傾圮。清朝許承祖曾作詩云:“黃妃古塔勢穹窿,蒼翠藤蘿兀倚空。奇景那知緣劫火,弧峰斜映夕陽紅。”雷峰塔倒塌之後,不僅作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成了空名,而且“南山之景全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名稱由來

雷峰塔之名,則是因為塔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漢族民間以地名指稱,都叫開了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黃妃塔的。雷峰是夕照山的中峰,北宋詩人林和靖有《中峰詩》云:“中峰一徑分,盤折上幽雲,夕照前村見,秋濤隔嶺聞”,可見當時已是悠遊賞景的好去處。至於雷峰之名的由來,據《淳祐臨安志》所載,是因舊有郡人雷就築庵所居,故名。也有人考證,中峰又稱回峰,回峰之回字舊作雷,後人以形致誤,錯作雷峰。毛希齡《西河詩話》說:“南屏山前回峰,以山勢回抱得名。……宋有道士徐立之築室塔旁,世稱回峰先生。此明可驗者。”後人將雷峰塔景致稱“雷峰夕照”,列為西湖十景之一,實是語在雙關,韻味無窮。

建築設計

舊塔

雷峰塔初建時為十三層,(雷峰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浚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築雄偉壯觀.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焚塔,塔檐等木結構件被毀,僅剩磚結構赭黃色塔身.此後,人們傳說塔磚可以驅病健身,底層磚塊被挖一空,終於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從此'雷峰夕照'徒有虛名,景觀至今尚未恢復。

新塔

雷峰塔雷峰塔

雷峰新塔建在遺址之上,保留了舊塔被燒毀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採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護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剎高18.25米,地平線以下的台基為9.8米。由上至下分別為:塔剎、天宮、五層、四層、三層、二層、暗層、底層、台基二層、台基底層。
新塔台基以下兩層(包括地下的一層),平面呈八角形。台基周邊,裝飾有漢白玉雕制的石欄桿,台基以上,塔身聳立,外觀五層,其中第一層內部實際分上下兩層,只是外觀上檐屋面較高,呈現為一層。雷峰新塔各層屋面都覆蓋銅瓦,每個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翼有下懸掛銅製的風鐸。新塔塔身的二層以上,每層都有外挑平座,平座設欄桿,繞塔而成檐廊,可供遊人登塔賞景。新塔通高71米,其中台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剎高16.1米。新塔台基占地面積達3133平方米,塔身建築面積295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89平方米。體量上,新塔台基對徑為60米,邊長為23.34米,周長為186.72米;副階對徑為35.25米,邊長為13.43米,周長為107.41米;塔身對徑為28米,邊長為11米,周長為88米。
塔身的設計沿襲了雷峰塔被燒毀前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制型,外觀是一座八面、五層樓閣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慣有風格。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翹角下掛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據悉,雷峰塔用銅建造是中國銅雕大師朱炳仁用了數萬字的縝密論文說服各方專家才得以落實的。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用於裝飾的塔剎高16.1米,塔頂採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遠處望去,金碧輝煌。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面積3133平方米,外飾漢白玉欄桿。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雷峰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
雷峰新塔建成後,已經消失了七十餘年的雷峰夕照又將重現。全塔上、下、內、外裝飾富麗典雅,陳設精美獨到,功能完善齊備,以嶄新的風貌和豐厚的內涵在西湖名勝古蹟中大放異彩。遊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層的外觀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華盡在遊人的遠望近看之中。作為西湖南線的制高點,極目四眺,碧波蕩漾的西湖、秀美端莊的汪莊、初見輪廓的南線新景點、綠意蔥籠的湖心三島一覽無餘。而站在西湖東岸的湖濱路遠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諧與美麗。
打開一道沉沉的古式門,可以走進新塔底層,這裡,就是古塔遺址。而在台基二層,可以看到遺址的模樣。整個遺址區被玻璃包圍著,遊人可以在外觀看,以防氧化和人為破壞。而今天,遺址那一塊塊的塔磚,還被仔細地包裹著。
新塔暗層全無門窗,神話傳說《白蛇傳》將被分成六大塊立體場景展陳其中,此外還設有“捐贈建塔紀念牆”。新塔二、三、四層將分別展示銅版線刻壁畫“吳越造塔圖”、雷峰塔歷代詩文佳作、彩繪壁畫當今“西湖十景”。新塔穹頂內壁辟有2002個塔龕,每個龕內安放著一個小金塗塔,穹頂和樑上均為銅質金或貼金。穹頂設有天宮,藏雷峰塔重修記、新塔模型等,以求傳諸後世。
雷峰新塔是一座體現很強現代工藝的塔。塔中心的部位,是兩座透明的電梯,周圍是不鏽鋼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採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銅塔,僅這一項花費就需2000萬元,欄桿、裝飾瓦、脊、柱等都採用銅製。值得一提是銅瓦,雖為銅製,卻呈青銅色,與陶瓦非常相像。而且,這些銅瓦,還通過螺絲相互吃緊,不會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樣易脫落。

旅遊信息

地理交通

雷峰塔原建造在夕照山峰上,又稱西關磚塔,位於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淨慈寺前。雷峰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鬱。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
可以乘坐到達的公交路線有:K4路,K808路,Y1路,Y3路,J5路,822/K822路,K504路,Y6路,Y9路,Y7路,514(區間)路,淨寺站下車。

旅遊指南

景區分類:人文景觀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淨慈寺前。
最佳時間:四季皆宜
交通指南:火車到杭州城站火車站,然後坐公車前往。

門票信息

雷峰塔門票

門票類型

景區原價

折扣價

點評獎金

支付方式

預訂

雷峰塔+西溪濕地東區門票 ¥120 ¥105¥15 ¥1 景區支付 免費預訂
雷峰塔+西溪濕地東區門票+電瓶船票 ¥180 ¥155¥25 ¥1 景區支付 免費預訂
雷峰塔+烏鎮一日游 ¥175 ¥150¥25 ¥2 景區支付 免費預訂
雷峰塔+西湖一日游 ¥215 ¥190¥25 ¥4 景區支付 免費預訂


雷峰塔遊玩須知
①開放時間:雷峰塔:8:00—20:30 (3月中旬—11月中旬);8:00—17:30 (11月中旬—3月中旬)
②取票地點:杭州市南山路15號雷峰塔景區入口處廣場右側雷峰塔旅行社
③入園憑證:預訂成功確認訂單簡訊
④優惠政策:A.免費政策: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費;殘疾人、殘疾軍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B.優惠政策:兒童身高1.2-1.5米之間購兒童票半價優惠;70周歲以上老人、離退休幹部、現役軍人、三十年教齡教師憑相關有效證件半價優惠。以上優惠請在景區直接購買。

歷史沿革

雷鋒塔雷鋒塔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關磚塔,古人更多地稱之為 “黃妃塔”。它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宮,存放著珍藏有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和龍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佛教珍貴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磚內,還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致,被命名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圖》),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後,“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賞最受青睞的名勝之一。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古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風貌。明末杭州名士聞啟祥曾將其與湖對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係,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遊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播遐邇。如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志》這樣讚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台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民間盛傳雷峰塔磚具有“辟邪”、“宜男”、“利蠶”的特異功能,因而屢屢遭到盜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終於轟然坍塌,部分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面世,“雷峰夕照”勝景卻從此名存實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議論,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這座著名古塔。
1924年9月25日坍圯,發現磚孔內有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施印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經卷用川棉紙或竹紙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資料。2000年至2001年,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對倒塌廢墟進行了清理,並發掘了地宮,出土了鐵舍利函(內有金塗塔一座)、釋迦牟尼鎏金銅佛像、銅鏡、銅錢及玉人、玉錢等一批重要文物。

地宮發掘

發掘文物發掘文物

雷峰塔下的千年地宮的洞口就位於塔心部位,距塔首層地面2.6米,洞口四周都是高達數米的塔身殘體。地宮口用一塊方型石板密封,石板上則壓著一塊據稱重達750公斤的巨石,2001年3月11日雷峰塔地宮開始發掘,雷峰塔地宮體積不大,長約0.5米、寬約0.5米,深度據探測,約1米。
發掘後發現,地宮內放入了大量的供奉品,包括蓮花座青銅佛像和可能裝有佛螺髻發的鐵函在內的60件珍貴文物和數千枚“開元通寶”古錢幣。其中,鐵質舍利函高度有50厘米,重達100多公斤。神秘鐵函內的鎏金塔是一座精美的四角金塗塔,鎏金銀質,塔高35厘米,底座為方形,邊長為12.6厘米,塔上有水銹,在塔的四面飾有佛祖故事題材的淺浮雕。通過塔四周的鏤空部分可以看到塔內藏有佛螺髻發的金質容器。塔的下方是一個鎏金的銀盒,盒蓋上飾有繁縟纖細的雙鳳纏牡丹紋樣,四周等距分布著“千秋萬歲”四個楷字。銀盒旁繞著一根皮腰帶,上面還鑲嵌有12件十分精美的銀質飾品。

古塔重建

1999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復“雷峰夕照”景觀的決定,成立了省“雙景”協調小組及辦公室。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2001年3月11日,對雷峰塔遺址和地宮的發掘,出土了包括吳越國純銀阿育王塔、鎏金龍蓮底座佛像等在內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轟動了海內外。雷峰新塔,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五面八層,依山臨湖,蔚然大觀。
重建之後的雷峰夕照景區,占地面積8公頃,主要景觀和設施有:雷峰塔、夕照亭、妙音台、匯文軒、放大光明閣、如意苑遊客中心、藕香居餐飲點等,由杭州雷峰塔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管理經營。

厄運

雷峰塔比起其他的古塔來,厄運更多。在元朝的時候,它還是“千尺浮圖兀倚空”的雄壯姿態。到明朝時遭到了大破壞。嘉靖年間(1522-1566),倭寇侵入杭州,因懷疑其中埋伏有明朝士兵,放了一把火,把雷峰塔的塔檐、平座、欄桿、塔頂全部燒光,只留下了磚體塔身。明崇禎時的一張西湖古畫中,雷峰塔已是塔頂殘毀,老樹婆娑了。詩人們也以“雷峰殘塔紫煙中,潦倒斜曛似醉翁”、“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詩句、文辭來描寫它。在這以後,由於迷信,一些無知的人常常從塔磚上磨取粉末、挖取磚塊,用來治病或安胎,甚至把磚塊說成是無病不治的靈丹妙藥。還有人從塔內挖尋經卷,企圖發財。一段時間內,西湖邊蠶農所養的蠶頻頻遭到蛇的侵擾,蠶農經濟損失慘重。這是有傳言說,因為白素貞被壓在雷峰塔下,雷峰塔的塔磚有趨蛇辟邪的作用,以致塔磚遭到嚴重盜取。到1924年9月,塔腳已被挖空,加上其他的破壞原因,這一古塔全部崩塌。
塔倒之後,人們清理殘基時,在磚孔內發現經卷開頭寫著“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王錢弘俶造。此經八萬四千卷,捨入西關磚塔,永充供奉,乙亥八月。”查乙亥年是錢弘俶吳越八年、北宋開寶八年(975年),也就是吳越國的最後一年,證明了這塔修成的年代。

歷代傳奇

白蛇傳

白蛇傳白蛇傳

白娘子是西湖所接納的一具可愛的生命。雖然只是傳說,卻婦孺皆知,知名度遠遠超過許多真人。《白蛇傳》的傳說,由來已久,現存較早的定型文本,見《清平山堂話本》中的《西湖三塔記》。明代已有人將其編成戲曲,搬上舞台。馮夢龍《警世通言》,又將其記錄整理,題為《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至此,故事基本完整,並與杭州西湖、鎮江金山寺等地名緊密相連,而不再變更。清代,戲曲、曲藝的作者根據當時流傳的漢族民間傳說,進一步豐富《白娘子傳》的情節。歷代慷慨地把西湖、斷橋、雷峰塔奉獻給他,使西湖景觀上有了她的印跡,而西湖毫無虧損,反而因此平添了特別明麗的色彩。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燦爛,過著人世間的平凡生活。正因為她這一特殊的想法,使她成了傳說中最具親和力的人物。雷峰塔,在某種意義上,它名播萬里正是因為壓著白娘子。當《白蛇傳》中出現了雷峰塔後,一個悲愴的結局無可挽回地出現了。學者余秋雨說:雷峰塔只是一個歸結性的造型,成為一個民族精神的愴然象徵。
雷峰塔雖然於一九二四年突然倒塌,但它仍在西湖十景中占著響噹噹一角。宋代隱士林和靖的“夕照前村見”“和宋末元初尹廷高的”“煙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圖兀倚嚓,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為它千古傳唱。
但是正因為傳說中雷峰塔禁錮了白娘子,當它終於倒掉後,一批五四文化闖將不禁由衷歡呼,魯迅更是對之一論再論。雷峰塔的聞名,一般的說法是,它是西湖塔中的一組對景之一,它與北山的保俶塔在西湖風景布局中,同位於一條中軸線上,在雷峰塔未塌以前,西湖上曾呈現出"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的美景。

金山寺

在雷峰塔與白娘子的傳說中,人們忘不了那個以“衛道士”自居的金山寺法海和尚。但為什麼把遠在長江邊的金山寺拉到西湖之畔的雷峰塔旁呢?
根據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記載,許仙與白娘子是到鎮江的碼頭邊開一家藥店後認識了金山寺的法海禪師的。由此,便將法海禪師扯進了這個傳說里。不過,馮夢龍筆下的法海似乎還是個“正面人物”,大有替天行道之意。可能是時代進步的緣故,令人印象中的法海則完全是個壞事乾絕的戲曲人物了。
金山寺在鎮江西北部的金山上,始建於東晉時期,寺內殿宇樓台依山而建,向為我國佛教禪宗名寺。法海也據說確有其人。歷史上鎮江與杭州的聯繫是相當頻繁的。金山寺有一副對聯:“適從雲水窟來,山色可人,兩袖猶沾巫峽雨;更向海天深處,郵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潮。”此聯的大意是說,剛從四川雲霧迷漫的峽谷中飛渡而來,袖管上沾的巫峽雨水還沒有乾透,又要向海天深處的浙江杭州趕去了,行色匆匆,小舟還得趁早去趕浙江潮。對聯中的“海天深處”指的就是浙江杭州。身處鎮江的古人為什麼獨將杭州寫上去呢?據了解,宋明時,長江沿岸走水路的人凡是去杭州的,莫不以鎮江為中轉點、歇腳站。而當時以絲茶聞名的杭州已經盛極一時,各路商人爭著要來。行商們本來就是漢族民間說書藝人“兜售”的對象,把客人熟悉的事物拉進說書的內容里,想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建造者錢俶
雷峰塔的建造者為五代時吳越國國君錢俶。據明張岱《西湖夢尋》介紹,雷峰塔興建之初,以十三級為標準,“擬高千尺”。不料因為財力不濟,當時只建了7級。元朝時一場大火之後,只留下了塔心。
對錢俶的評價,今人較高。北宋平江南時,錢俶出兵策應,並助宋滅了苟延殘喘的南唐。後入朝,仍為吳越國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錢俶獻所據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被宋封為鄧王。錢俶之舉對促進當時全國的統一留下了歷史功績。他崇信釋事,畢生造佛塔無數,雷峰塔是其中著名的一座。
文學家張岱
雷峰塔在元末失火後,便已只存塔心。明張岱撰的《西湖夢尋》中說到一則趣聞,大意如下:“李長蘅在題畫時說,我的朋友曾聽子將講西湖上這兩座塔,‘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和尚。’這個比喻我極為欣賞。後來我與朋友觀賞荷花時作了一首詩,當中有‘雷峰倚天如醉翁’的句子,朋友見了跳起來說:‘子將把雷峰比作老和尚不如您醉翁的比喻更得情態。’”
張岱在《雷峰塔》詩中乾脆活龍活現地寫道:“聞子狀雷峰,老僧掛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時有薰風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

文學作品

雷峰塔雷峰塔

雷峰塔坐落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四周別與“南屏晚鐘”、“蘇堤春曉”、“花港觀魚”、“三潭印月”、“柳浪聞鶯”等著名景點相望。“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煙光山色淡溟漭,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這首詩很好的描寫了它的神奇意境。雷峰塔建於公元九七五年,系吳越國王錢弘俶所建。開始計畫建十三層,由於財力不足而建七層八面樓閣式,南宋時重修時改為五層。明嘉靖年間,雷峰塔的木檐毀於兵戎,僅存磚質塔芯,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倒塌。魯迅先生曾為此寫《論雷峰塔倒塌》的文章,又有美麗的神話傳說《白蛇傳》及歷代文人墨客歌頌雷峰塔的詩詞,把雷峰塔詩化、神化使雷峰塔聲名遠播,家喻戶曉。
經歷千年,歷代文人墨客在遊覽西湖時,留下吟誦“雷峰夕照”意境的詩詞很多,摘抄一部份供大家欣賞。
作者簡介:陳允平(生卒年不詳),字君衡,號西麓,四明(寧波)人。宋未(1273年)曾任沿海制置參議。宋亡,以圖謀恢復之嫌被逮入獄。後應召北赴燕京。有《西麓繼周集》、《日湖漁唱》存詞二百餘首。風格平正和雅,清婉綿麗,工於審音。應周密之約,為西湖十景,每景填一詞,每詞曲不同如:《秋霽平湖秋月》、《百字令斷橋殘雪》、《八聲甘州曲院風荷》、《驀山溪兩峰插雲》、《掃花游雷峰落照》等。
《雷峰落照掃花游》
數妖蘸碧記,載酒甘園,柳擴花塢最堪。避暑愛蓮香送,晚翠嬌紅嫵。唉乃菱歌乍起,蘭橈競舉,日斜處,望孤騖斷霞,初下芳杜。
遙想山寺古,看倒影金輪,溯光朱戶。暝煙帶樹,有投林鷺宿。憑樓僧語,可異流年,付與朝鐘暮鼓。謾凝佇,步長橋,月明歸去。
作者簡介:周密(1232--1308),字公瑾,號草窗,又號蕭齋、棄陽嘯翁、四水潛夫。原籍山東濟南,寓居吳興。淳佑時曾為義烏縣令。宋亡後隱藏居不仕。著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浩然齋雅談》、《澄懷錄》、《雲煙過眼錄》等書傳世。
周密寫有十首《木蘭花慢》,分韻西湖十景,此為其中之一。詞前小序說他“年少氣銳時,讀到友人張成子噙詠西湖十景的《應天長》謂此人間景,余與子皆人間人,子能道,余顧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詞成。成子驚賞敏妙。異日霞翁(楊纘號紫霞翁)見之曰:語麗矣,台律未協何。遂相與訂正,閱數月而定。”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周密將他寫的這十首詞拿給陳允平看並約他同賦,於是陳允平用不變詞名為西湖十景寫了十首詞詠西湖。

雷峰塔雷峰塔

《雷峰夕照木蘭花慢》
塔輪分斷雨,倒霞影,漾新晴。看滿湖春風,輕橈古岸,疊鼓收聲。簾旌半,鉤待燕,漸香濃徑杳催蜂程。陌上人扶醉玉,路傍懶拾遺簪。
郊垌未厭遊人雲,暮合謾銷凝,想舞茵歌席,煙花露柳,都付棲鶯。重堙已,催鳳鑰,正鈿車繡勒入爭門,銀燭擎花夜暖,玉街淡月黃昏。
作者簡介:張矩,字成子,生卒年不詳,與周密同代人,是第一位以西湖十景為題,賦《應天長》詞十首。受他的啟發周密也以西湖十景賦《木蘭花慢》詞十首。陳允平也賦詞十首。譜成曲演唱,從此西湖十景美名廣為傳播、家喻戶曉。
《雷峰夕照應天長》
磬園樹杪,舟亂柳津,斜陽又滿東角。可是暮情堪剪,平分付煙郭。西鳳影,吹易薄。認滿眼,脆紅先落。算惟有,塔起金輪,千載如昨。 誰信涌金樓,此際憑欄人,共楚天約,淮擬換樽,陪月繒空卷塵。飛鴻倦低未泊,鬥倒
指,數來還錯,笑聲里立盡黃錯,剛下簾箔。
《西湖竹枝詞》(元)釋福
黃妃塔前西日沉,采菱日日過湖陰。郎心只似菱刺短,妾意恰如湖水深。
(元)《採茶歌》
雲出岫罩南屏,日銜山遇西林,現出那雷峰晚照似蓬瀛。九井三潭五雲生,六橋煙柳勝丹青。
《雷峰夕照》蝶戀花(明)莫番
古塔斜陽紅欲暝,西崦人家,半在桑榆影。水印殘霞如灌錦,煙花佛國非凡境。
十里畫船歸欲盡,漁唱菱歌,別是湖中景。待月有人樓上等,珠簾半卷闌重憑。
《買陂擴》(明)瞿佑
望西湖,雷峰隱隱,霞光雲彩紅粲。相輪高聳猶難礙,何況鈴音低喚。堪愛玩,最好是前山,紫翠峰腰斷。平銜一半,似金鏡初分,火珠將墜,萬丈瑞光散。
憑欄處,催罷舞群歌伴,遊船競泊芳岸,雕並繡勒爭門入,得六街塵亂,君不見疏星,淡月橫微漢。敲其待旦,聽鯨吼華鍾,龜鳴急鼓,光景暗中換。
《雷峰夕 照南鄉子》(明)馬洪
高塔聳層層,斜日明時景倍增。常是游湖船攏岸尋,登看遍,千峰紫翠凝。
暮色滿觚稜,留照溪邊掃葉僧。鴉背分金猶未了,生憎,幾處人家又上燈。
《雷峰夕照步步嬌》(清)張易
煙凝暮色和峰黯。日映浮屠晚,霞飛陣陣寒。樹杪流霞,夕陽檀板。此際好留連,卻如何便解歸周纜。
《雷峰夕照 金浮圖》 (清)夏敘典
誰裝知浮圖?聳秀四啟霞窗入。開雲牖晚煙平,消得黃岩瘦。極地擎天閱遍陰陽爭鬥。歲歲雨馳風驟。秋毫暮霽,勝跡依舊。斜陽漏,玲瓏明透。翠簨呤龍,寶香噴獸。乳鴉冷鳴鐘後,落葉飄蕭幾片。翻甃兀立,黃昏無偶。歸橈遠送,倦客頻回首。
《雷峰夕照清江引詞》 (清)厲鶚
黃妃塔頹如醉叟,大好殘照逗。渾疑劫燒余,忽訝飛光候。漁村網收人喚酒。
作者簡介:俞樾(1821--1906)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作翰林編修,河南學政等官。不久罷官南歸,主講蘇州紫光學院,杭州詁經精舍。所著〈春在堂全集〉,多達五百多卷並重視漢族民間小說、戲曲。
《晴湖虞美人》
曉煙乍破青衫醒,鏡里明裝靚。迷離金碧晃樓台,不信人間此外有蓬萊!
畫船蕭鼓時來往,綠水春搖盪。遲遲聽徹鳳林鐘,要看斜陽一抹上雷峰。
作者簡介:茅盾,著名作家,曾任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西湖》沁園春
西子湖邊,保叔塔尖,暮藹迷濛。看雷峰夕照,斜暉去盡;三潭印月,夜色方濃。出海朝霞,蘇堤春曉,疊嶂層染漸紅。群芳圃,又紫藤引蝶,玫瑰招峰。
人間萬事匆匆,邪與正,往來如轉蓬。喜青山有幸,長埋忠骨;白鐵無辜,仍鑄奸凶。一代女雄,成仁就義,談笑從容氣貫虹。千秋業,黨英明領導,贏得大同。

熱點

法海你不懂愛
《法海你不懂愛》是因神曲《忐忑》走紅的龔琳娜推出的一首新歌,該歌曲在網上播出後立刻引起廣泛關注,被網友稱為又一首神曲橫空出世!29日,湖南衛視表示,龔琳娜已正式接到湖南衛視的邀請,將和老公老鑼攜這首神曲亮相2012年12月31日的跨年狂歡夜。
習近平分析雷峰塔倒掉:撿磚的人多危亡之漸
“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談到作風建設,習近平突然這樣發問。他分析:“就因為去撿磚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塊,明天他拿一塊,最後塔就轟然倒掉了。倒下來是頃刻之間的事,但過程是漸進的。”不是燃眉之急的事,恰恰是危亡之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