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雷澤 :在山東菏澤 ,又名 雷夏澤 。《尚書·禹貢》兗州:“雷夏既澤”;《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歷山,漁雷澤”,皆指此。傳說天帝的女兒華胥在雷澤踩著了蛇跡(履跡),因此懷孕而生伏羲。
北魏時,“其陂東西二十餘里,南北十五里”。自宋代黃河常於曹、濮一帶潰決後,雷夏澤即為黃河泥沙所淤涸。雷澤: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據《金史·地理志》載:貞元二年(1154年)雷澤降為鎮。從此不再設雷澤縣。雷澤又稱雷夏澤,最早見於《尚書·禹貢》:“雷夏即澤,雍、沮會同。”《地理志》曰:“在濟陰城陽縣西北。”《括地誌》曰:“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澤西北平地也。”《史記·五帝本紀》曰:“舜耕歷山,漁雷澤。”漢代始設成陽縣,晉代改名為城陽,隋代更名為雷澤縣。”古雷澤西南岸雷澤縣在今 山東菏澤境內。
記載
雷神 居 雷澤 。《史記·五帝本紀》道:“舜耕歷山,漁雷澤”。又注引《山海經》道:“雷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所引與今《山海經》異。
《山海經·海內東經》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鼓,敲擊;吳西,吳地西部。吳承志《山海經地理今釋》卷六道:“雷澤當作震澤。”此以震卦所象為雷。又《淮南子·墜形訓》道:“雷澤有神,龍身人頭,鼓其腹而熙。”高誘註:“雷澤,大澤也。鼓,擊也;熙,戲也”。 伏羲氏 的 起源 。司馬貞繼續寫道:“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 雷澤而生庖羲於成紀。”
《禹貢》曰:“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澭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漢朝學者鄭玄說:“雷澤,兗州澤,今屬濟陰。”
《水經注》瓠子河下載:“瓠河又左經雷澤北,其澤數在大成陽縣故城西北十餘里,昔華胥履大跡處。其陂東西二十餘里,南北十五里,既舜所漁也。澤之東南即成陽縣。”
唐初《括地誌·濮州》雷澤縣云:“雷夏澤在濮州雷澤縣郭外西北”;又載:“濮州雷澤縣,本漢成陽縣,在州東南九十里。”由此可見,雷澤的方位應在今菏澤城東北六十里、鄄城東南三十里、鄆城西南六十里。
伏羲氏族
伏羲又稱太昊。太昊氏族系黃河下游濟濮流域,奉信鳳鳥為圖騰的土著居民。其居住地之名明顯帶有氏族信仰標誌,像水、之,雇國之雇(在鄄城東北部)濮水之濮。淮水之淮,睢水只睢等皆含佳字,為象形之鳥字,說明這些河流兩岸住有太昊氏族。現代學者王獻唐先生認定濮水流域的鄄城就是鳳文化的發祥地。後來堯舜時期居住今菏澤境內的伯夷氏族,商契氏族,顓頊氏族之一部等,都是信奉鳥圖騰的。
伏羲氏族及其母系華胥氏族則是世居雷澤、大野澤、菏澤、孟渚及濟水、濮水岸邊,信奉龍圖騰的土著居民。六千年前的龍即北方灣鱷。時氣溫比今高出2—3度,雨量充沛,適宜鱷魚的生存。從長江之南到蒙古之北,無處不有鱷魚的生存,這已被考古發掘所證明。鱷為水陸兩棲動物,既是水中霸王,又是陸地猛獸,為漁獵社會人類的大敵。生活在雷澤、菏澤、大野、孟渚、濟水等水邊的伏羲氏族把鱷魚既視為神物,又視為天敵。他們在於鱷魚的拼搏中艱難的生存。是伏羲發明了網罟,增強了捕殺鱷魚的手段,這從考古發掘葬中的鱷魚骨可證先民捕殺鱷魚的行為,鱷魚群居水中,每遇雷雨,群吼如雷,又被先民奉為雷神。《山海經》云:“雷澤中有雷神,鼓其腹則雷。”即鱷魚。人類既懼怕它,又崇拜它,希望人人都像鱷魚那樣威猛,因而又成為崇拜的圖騰。伏羲氏族與太昊氏族錯居在濟水、濮水流域,在人少獸多的洪荒時代,兩族和平共處,互為婚姻,同步進化到父系氏族社會,歷經十五世,形成人口眾多的炎族部落。後經炎黃之戰堯舜禹千年間的氏族融合,太昊氏族和伏羲氏族已被後世視為一體。古往今來世代口耳相傳到春秋,由諸子寫入竹簡之時,已分不清太昊、伏羲的具體所指。到了西漢,經史學家劉歆等人的研究整理,正式把太昊伏羲定為一人,是非常了不起的社會科學成果。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曰:“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與有濟之祀。”晉代杜預注曰:“司,主也。大,伏羲。四國,伏羲之後,故元其祀。”春秋時的四個小國把大、伏羲作為他們的祖先,同是又祭祀養育祖先的濟水之神,說明後世對大、伏羲已視為一族,承認了漢代學者對四千年前祖先合譜之科研成果的認可。
《史記·祭祀志》說,上古人祭河,只祭淮水和濟水,反映出二水流域是中華先民太昊、伏羲二氏的發祥地。現代學者王獻唐先生對此已有系統的研究。歷史上的學者對太昊伏羲為東方氏族是沒有疑義的,其氏族大本營就在濟濮流域的雷澤周圍。
伏羲傳說
神話中,一位名叫華胥的少女去野外遊玩,在雷澤岸邊看見了一個大腳印,很好奇,便踩了上去。這一踩,華胥心有所動,便懷孕了,十二年後生下了伏羲。周人的始祖、帝嚳正妃姜嫄同樣是踩了大腳印而懷孕生下了棄,也就是后稷。這種感生神話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情況。其實,履跡是先民為了生殖而舉行的祭祀儀式。全國各地都有摸子洞、得子泉一類的景觀,沒有子女的女人摸一摸那個洞或者喝一口泉水就可以懷孕,意思和履跡差不多。在遠古時代,代表神靈的神職人員舞於前,適齡女子尾隨其後,踏在神職人員的腳印上,亦步亦趨,儀式結束後,相中的人在幽閒之處過性生活,從而懷孕。在大洋洲的島國中,有一種叫“宴飲”的風俗。土著居民中的適齡男子在夜晚圍在一個類似女陰的水潭邊舞蹈,同時把長槍投到水潭中。而後約上相好的女人在野外過性生活,繁衍後代。
又據《路史》記載,伏羲之母華胥即誕生於閬中渝水之濱閬中歷史玄遠悠久,相傳為上古時代華夏人祖伏羲氏之母--華胥"履巨跡而孕伏羲"之地。宋代羅泌在《路史》中曾寫到:在閬中俞水,有一個地名叫"華胥之淵",就是因為伏羲的母親華胥在那裡居住而得名。
伏羲生於閬中據宋代羅泌的《路史》記載:“太昊伏羲氏華胥,居於華胥之渚,尚暨叔姬翔於渚之汾。巨跡出焉,華胥決履以輇之,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孕十有二歲。生於仇夷,長於起城。”意思是說,伏羲的母親華胥,生活在華胥水邊,因為踩了雷神的足跡而懷上伏羲。伏羲生於仇夷,長在起城(今甘肅秦安)。《路史》注釋說:“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名,乃閬中渝水地也。”《周地圖》解釋說:“閬中水為渝水。”《遁甲開山圖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絕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處。”《覽勝》云:“彭池,即今之南池也。”滄海桑田,原先碧波蕩漾,華胥曾在此嬉玩而孕育過伏羲的閬中南池,如今已成為高樓林立的七里鎮新城區。中國最早的文獻、戰國時成文的《山海經》在探索這段歷史脈絡時說:“西南有巴國。太皋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由此推論,伏羲還是最早的巴人祖先。伏羲生於閬中,也正合了閬中曾為巴國都城這一史實。
不僅如此,閬中在秦漢時期便有“伏羲鄉”。巴人領袖范目幫助劉邦“還定三秦”之後,劉邦封范目為“慈鳧鄉候”。著名學者聞一多在《伏羲考》中說,“慈鳧”是“伏羲”的重唇音,後代史學家誤將“伏羲”作“慈鳧”。
在馬功德所著《伏羲與女媧出生地探微》一書中,對華胥孕育生產伏羲的過程有更為詳盡地描述:某一天,華胥從仇池畔長青山穴居地出來,沿途看見魚兒在水裡跳躍、花草在路邊點頭、鳥兒在枝頭歌唱,一切都好像是在歡迎她的到來。懷著愉悅的心情,華胥走到河邊,看見沙灘上有一隻六尺長的巨大腳印。華胥覺得驚奇,就脫下獸皮靴,赤腳踩在那巨人腳印之上。忽然間,一股暖流直入華胥心扉,仿佛雲霧之中,一道彩虹圍繞著她——這一刻,華胥懷孕了。華胥懷胎12年之久,始終不見嬰兒臨盆。這年的十月初四那天,華胥到仇夷山南麓打獵,在快速跳動中振盪了胎氣,當場生下一個男嬰,這就是伏羲。
伏羲生於甘肅的天水、崛起在河南的淮陽。這是歷史所公認的。人們又從對史料的研究以及對嘉陵江流域的民俗文化的挖掘中得出結論:遠古的閬水之濱是伏羲母親華胥的故鄉,伏羲的“根”在閬中,伏羲文化是閬中本源文化的“母體”。
據宋代羅泌的《路史》記載:伏羲的母親華胥生活在華胥水邊,因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腳印而懷了伏羲。12年後,在仇夷生下伏羲。《路史》的注釋說:“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名,乃今閬中渝水也。”聞一多的《伏羲考》也認定華胥是在閬水之畔孕育伏羲的。遠古的華胥之淵就是彭池,明代《覽勝》云:彭池,即今南池也。《保寧府志.地理志》注,南池就是今天的閬中七里壩,老閬中至今仍把七里壩叫著“南池”。
傳說伏羲曾三次回到母親的故鄉閬中,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伏羲第一次回閬中是19歲時候。此時,華胥又已帶領部族和11個月的女兒女媧回到閬水之濱安居樂業了。伏羲看到母親、妹妹和鄉親們在湖邊用樹杈、石塊擊打游魚,命中率很低,便決心改變這種落後的狀況。他從蜘蛛結網捕捉飛蛾受到啟示,教人們用林中的藤蔓編織成漁網捕魚。吃不完的魚,他又教人們用樹皮編成簍養起來。這種漁具,就是現在嘉陵江流域的漁民仍在使用的“巴簍”;他便從野蠶吃葉吐絲受到啟示,教人們養蠶、繅絲織布,人類從此便開始穿上了冬暖夏涼的布製衣服。
事隔幾年後,伏羲第二次回到華胥身邊。他看到這裡的百姓狩獵方式和使用的武器十分落後,往往勞而無功,便教人們用石頭、木棒、竹片磨製成兩端鋒利的武器打獵。遇到大獸、凶獸,就組織大家執銳器群起而攻之。結果,按他教的辦法和發明的武器打獵,人們的收穫比原先增加了許多倍。吃不完了,他又教人們將那些受輕傷的野獸或小獸豢養起來,從而揭開了人類飼養豬、馬、羊、兔等家畜的序幕。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年逾98歲的伏羲,厭倦了紅塵,對山靈水秀的閬水更是神往,於是第三次回到閬中,潛心刻書契,而這些書契皆玉片、石片,無文字,智者參之悟道,仁者參之悟德,能者參之悟縱橫之術。伏羲又研習易經,專注地畫演乾八卦,這些是人類最早了解世界的文化符號。他還深入民間,教人們用象形、會意、形聲等“六書”達意表情,從此結束了人類以結繩記事的落後辦法。他又開始制琴瑟、灼土為塤,並創作出《駕辨》、《勞商》、《鳳來》、《離基》等聖樂。從此,華夏子孫們的生活開始沐浴著音樂的曙光。
本源文化是指中華民族最早、最本朴的文化品種,融匯於百姓生活的各方面。閬中的巴渝文化、風水文化、天文文化皆屬於本源文化中最燦爛的花枝,它們都是在伏羲文化的沃土上繁榮起來的優良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