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a74/nBnauM3X3gTN2cjMzUjN1czM0MTM5IzN2IDMwADMwAjMxAzL1Y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多年來,主持負責了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中國科學院重中之重、甘肅省科技星火計畫課題16項,主持負責了大港、遼河、勝利、蘇北、陝甘寧、塔里木等油田的橫向合作項目13項、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總計30餘項。完成研究論文和科研報告55篇,在國內外重要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5篇,其中SCI論文5篇,合作編寫專著5部。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4項,即: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其它優秀論文獎和先進個人榮譽獎總計11項。
在白雲岩成因研究方面,提出用白雲石晶胞參數偏異度和結晶有序度等參數綜合判斷白雲岩形成的機制,認為藻白雲岩,微、泥晶白云為原生成因;純細晶白雲岩為早期成岩白雲石化作用;含矽細晶白雲岩為埋藏白雲石化成因新認識,並建立了原生白雲岩風潮汛成因模式。
在有機-無機相互作用、水-岩反應研究方面,通過對遼河、塔里木盆地砂岩儲層研究,發現砂岩次生孔隙發育是與有機質成烴過程的脫羧作用密切相關,通過分析儲層水中的有機酸類型、含量可預測高孔隙發育帶,在此基礎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多年與油田產業部門合作,從工作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層序地層、測井地質、儲層定量描述方法,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含油氣盆地的層序地層分析系統—Slmparr。在大港油田合作研究項目中套用此方法識別出了8米厚的砂體,為生產勘探提供了有利勘探靶區,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在天然氣研究領域,首次提出了過渡帶氣的礦物判識標誌,查明了過渡帶氣的形成主要受蒙脫石的催化作用控制,蒙脫石催化能使有機質的熱解溫度降低50℃左右,催化的機理主要是粘土礦物的酸性催化作用。這一研究結果極大的豐富了過渡帶氣成因理論。
近年來,瞄準天然氣水合物前沿研究領域,積極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基礎理論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希望更多的朋友提出寶貴意見和一道參與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