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甘蔗研究所

“十一·五”期間,掛靠甘蔗研究所的機構已6個,即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農業部雲南甘蔗品種改良分中心、國家內陸甘蔗雜交育種基地、國家農業部甘蔗良(原)種繁育基地,雲南省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國家甘蔗改良中心雲南分中心;農業部雲南甘蔗良原種基地;雲南蔗糖產業工程中心;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種質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中國甘蔗學會雲南省分會;雲南省甘蔗學會。 甘蔗種質資源學科;甘蔗遺傳育種學科;甘蔗土壤與水分研究學科;甘蔗有害生物防治學科;甘蔗糖業信息技術研發學科;甘蔗農機具研發學科;能源甘蔗燃料乙醇產業化研發學科。

簡介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是雲南省甘蔗產業專業科研機構,全所任務是:根據云南蔗糖生產發展對甘蔗科技的要求,以套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積極開展相關的套用基礎和高新技術套用研究,重點解決不同發展時期雲南、西南三省甘蔗生產發展中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為蔗糖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2010年末,全所在職職工120人,其中研究員5人,副研究員12人;擁有國家甘蔗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3人,綜合試驗站長1人;中國糖業專家1家,農業部甘蔗品種審定委員1人;擁有雲南省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技術創新帶頭人6人,省甘蔗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崗位專家3人。
全所設甘蔗種質資源研究利用、甘蔗遺傳育種、甘蔗綜合技術、甘蔗有害生物防治、甘蔗信息技術、甘蔗農機、能源甘蔗燃料乙醇等7個學科,在瑞麗建有甘蔗育種站等研究機構,全所占地527畝(其中開遠309畝,瑞麗218畝)。全所設辦公室、財務科、行政科、科技管理科、科技開發中心、後勤服務中心等管理機構。 “十一·五”期間,掛靠甘蔗研究所的機構已6個,即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農業部雲南甘蔗品種改良分中心、國家內陸甘蔗雜交育種基地、國家農業部甘蔗良(原)種繁育基地,雲南省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機構設定

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國家甘蔗改良中心雲南分中心;農業部雲南甘蔗良原種基地;雲南蔗糖產業工程中心;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種質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中國甘蔗學會雲南省分會;雲南省甘蔗學會。
科研機構:
甘蔗種質資源學科;甘蔗遺傳育種學科;甘蔗土壤與水分研究學科;甘蔗有害生物防治學科;甘蔗糖業信息技術研發學科;甘蔗農機具研發學科;能源甘蔗燃料乙醇產業化研發學科。
管理機構:
黨政辦公室; 財務管理室; 科研管理科;科技開發中心;後勤物業管理部。

科研能力

雲南省甘蔗研究所是集甘蔗種質資源利用研究、遺傳育種、綜合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甘蔗領域的專業研究所。承擔著國家、省級科研項目多項。育成了通過國家和省審定的甘蔗新品種雲蔗89/151、雲蔗81/173、雲蔗89/7;參加全國並組織全省甘蔗區試。雲南省甘蔗研究所具有甘蔗良種種原優勢;具有水田、旱地優質高效綜合栽培技術儲備;具有甘蔗示範推廣組織管理經驗;建有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國家甘蔗良種繁殖基地的優勢和條件,是國家甘蔗品種區試和生產示範點之一;與省內主產蔗區的農技推广部門和製糖企業具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擁有甘蔗遺傳育種、栽培和植保等專業研究人員30餘人。長期以來,根據蔗糖產業發展對甘蔗科技的要求,以套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重點解決了不同發展歷史時期全省甘蔗生產發展中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同時,依託國家甘蔗種質資源圃,積極開展種質資源的套用基礎研究,為我國的甘蔗品種改良和蔗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種質技術保障。
通過多年建設與發展,目前雲南省農科院甘蔗研究所已具備了良好的科技基礎設施和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擁有完善的甘蔗產業研發體系,基本形成一個覆蓋雲南主要蔗區、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又具有西南生態特色的甘蔗科研開發中心。

聯繫方式

地址:雲南省開遠市靈泉路363號 郵編:6616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