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宗旨
據悉,雲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於日前成立,該學院旨在打造成以生態學為主的學科高地。
生態學與環境學院院長段昌群介紹說,學院現有的生態學、環境科學兩個本科專業均為國家特色專業和雲南省重點專業,該學院將力爭早日實現本碩博連讀專業招生,以便更系統地進行人才培養。該學院目前按專業招生,各專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畢業生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段昌群表示,學院的成立旨在培養解決環境問題的人才,並形成生態及環境的研究力量。他表示,雲南的生態多樣性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示範性,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還有很大的研究潛能。此外,雲南的石漠化防治與修復,礦採區的修復與可持續發展也有團隊在進行研究,這些有雲南本土特色的研究內容都將進教材、進課堂、進實驗室。
歷史沿革
雲南大學的生態學科發軔於1937年,當年世界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熊慶來教授擔任雲南大學校長後,認為雲南生物資源、生態環境優勢獨特,開展生物、生態學研究占有地利而學術影響甚大,在1938年成立了生物系,生態學作為一個重要內容溶於生物學各方面的工作中。此事正值抗日戰爭,國內生物學界一批精英薈萃在雲南大學,在生物資源調查、植物和動物分類與系統學研究、植物群落分類與分布規律及生物多樣性多個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公認的法、瑞地植物學派主要代表人之一的朱彥丞教授,國內英美植物生態學學派重要代表人之一的曲仲湘教授和一批蘇聯學者前來雲南大學開展研究,匯集國際三大生態學派,生態學蓬勃發展,成為我國生態學高等學校師資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核心。從雲南大學走出來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達5位(生物生態類)。1997年生物學和化學結合組建了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2002年4月生物學科又重組為生命科學學院, 2014年生命科學學院把從事生態與環境研究師資隊伍進行調整,經整合形成生態學與環境學院。
學術研究
生態學與環境學院是以生態學為優勢學科、支持和驅動環境與資源學科發展、特色顯著的學院。生態學經過70多年的積累和持續建設,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生態學作為省級重點學科和國家“211工程”的重點學科得到了持續建設和發展,“十五” 、“十一五”連續入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成為本學科領域在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早在1956年生態學就開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獲得生態學碩士授權單位,1989年獲得博士授權點。雲南大學以此為基礎於2002年獲得植物學、微生物學博士點,2004年獲得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1年作為全國四家發起單位之一,使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生態學從生物學中調整出來形成一級學科,2012年獲得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同年全國學科評估中位居第二,2013年獲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專業方向
學院現有的生態學、環境科學兩個本科專業均為國家特色專業和雲南省重點專業;擁有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生態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作為正在建設的人才培養基地,現學院教職工31人,其中正、副教授19人,專職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9人,兼職碩士生導師5人。擁有博士學位、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和海外學習經歷的教師比例90%以上,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創新團隊1支,省教學團隊1支,還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院士、知名專家、學者為學院的兼職或特聘教授。學院主持有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一系列國家大型科研課題,主持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學院與德國、比利時、日本等國內外多所著名高校和國際組織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技術教席點、雲南省高校高原山地生態與資源環境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基地,聯合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
新成立的學院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重點,以爭取重大項目為突破口,以最佳化重組資源為手段,以激活資源、最佳化機制、驅動創新為工作內容,著力推進創新型學院、活力型學院、和諧型學院的建設與發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各方面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