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過蘇端

《雨過蘇端》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全詩分三段。第一段敘寫作者冒雨訪問蘇端;第二段記述蘇端的款待之情;第三段抒寫作者的雨後遣懷。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雨過蘇端》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杜甫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雨過蘇端⑴

雞鳴風雨交⑵,久旱雲亦好。

杖藜入春泥,無食起我早。

諸家憶所歷⑶,一飯跡便掃⑷。

蘇侯得數過,歡喜每傾倒⑸。

也復可憐人⑹,呼兒具梨棗⑺。

濁醪必在眼⑻,盡醉攄懷抱。

紅稠屋角花⑼,碧委牆隅草⑽。

親賓縱談謔,喧鬧畏衰老⑾。

況蒙霈澤垂⑿,糧粒或自保⒀。

妻孥隔軍壘⒁,撥棄不擬道⒂。

作品注釋

⑴題下原註:“端置酒。”黃鶴註:《舊唐書》:至德二載三月癸亥大雨,至甲戌方止。《新唐書·楊綰傳》謂端,論綰醜險不實,貶巴州員外司馬。

⑵師氏註:《雞鳴》,思君子之詩,故寓言乘雨訪友。《詩經》:“風雨如晦,雞嗚不已。”風雨交,謂交作。

⑶《抱朴子》:諸家不急之書。

⑷《高士傳》:“先幾掃跡,虛室依然。”跡便掃,絕足不再往也。

⑸《世說》:庾公謂孫公曰:“衛君長雖不及卿諸人,傾倒處亦不近。”

庾信詩:“也復何足言。”可憐人,言蘇之情誼令人可憐,非謂蘇侯憐公。

⑺《世說》:孔君平詣梁國楊氏,呼兒出為設果。《淮南子》:“梨桔棗栗,不同味而皆調於口。”

⑻《恨賦》:“濁醪夕引。”

⑼《北史》:斛律金不識文字,初名敦,苦其難署,改名為金。神武指屋角,令識之。

⑽傅玄詩:“湍深激牆隅。”

⑾《月令》:“養衰老,授几杖。”

陸機《雲賦》:“甘澤滂霈。”

顏延之陶徵士誄》:“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

⒁《詩》:“樂爾妻孥。”時寄家鄜州,故云隔軍壘。

⒂趙次公曰:陶潛詩:“撥置自莫念。”末句本此。

作品評析

此詩為公元757年(唐肅宗至德二年)春所作。仇兆鰲《杜詩詳註》:此至德二載春,陷賊中詩,末云:“妻孥隔軍壘。”可見。全詩分三段。首段四句起,下兩段各八句。首段言冒雨訪蘇。久旱得雨,何雲亦好,此照下句而言。蓋訪友須晴,但旱後得雨,雖雨亦好也。“無食起我早”,猶陶詩言“飢來驅我去”。次段記蘇君款待之情。《杜臆》:一飯掃跡,世情類然,蘇獨數過傾倒,意良厚矣。又且呼兒具果,延賓取醉,非食而弗愛敬者比。此即年稱“文章有神交有道”也。末段述雨後遣懷之意。花草增妍,糧粒有望。流離窮困中,作對景舒愁語,亦無可如何而安之耳。[2]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